依據筆者在《中國工程科學》英文版發表的“人體雙向反饋”理論,體內疾病反映至體表特定位置(或點)為正向反饋,如肝病會導致眼球或皮膚變黃,貧血會導致指甲表面形態及顏色變化,等。中醫的望診,就是基于人體的正向反饋。而刺激局部位置(或點)影響內臟,為人體反向反饋。良好的反向反饋有利于組織器官功能改善,保持機體健康。因此,向大家推薦“延緩衰老保健操”, 如持之以恒,必能改善人的衰老狀態,延年益壽。
揉膝將雙手手掌分別在兩腿膝關節上做旋轉運動,輕揉左、右膝關節各100次,力度要適中,不宜用重力。
轉踝(腳腕子) 坐姿,抬起兩腿。兩腳踝同時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轉動30次;然后兩腿伸直,腳踝前后活動各30次。
蹲坐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并貼于身體兩側,從站立位置緩慢下蹲,至大腿與小腿相接觸,然后慢慢站起,反復10次。初練者可手扶穩固物體,逐步增加下蹲程度和下蹲次數。
原地踏步踏步時大腿盡量抬高,腳掌前部著地,左右腳輪流踏地各不少于50次。
活動關節身體各個關節在各向度允許的活動范圍內進行活動,動作應緩慢。每個關節的活動次數可先從3~5次開始,逐漸增加。患有疾病者應遵從醫囑。動作先從雙手指關節開始,然后是腕、肘、肩關節,其次是頸椎(動作應特別緩慢)、胸椎和腰椎關節,接著是髖、膝、踝關節,腳趾關節,最后通過叩齒活動頜關節。
活動關節每天兩次。鍛煉時可站,可坐,時間與地點可隨意掌握,見縫插針。在室外空氣污染少的地方鍛煉更好。經常活動關節可以疏通經絡,增強內臟功能,增加大腦供血量,有益健康。
轉動眼球和舌頭每日早、晚,雙眼眼球順時針和逆時針各轉動10周。再使嘴微閉,舌頭分別左、右、上、下移動,并做順時針與逆時針轉動各10次。
另外,每天做下蹲后提肛運動10次。平時可雙手手掌相對拍手,并上下和左右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