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軒媽今天總算舒了一口氣,因為孩子的哮喘病在聽從醫生勸導、規范用藥1年多后,終于得到了緩解,肺功能也基本恢復正常,醫生說可以減藥量了。回想起兩年前那段日子,真是一種煎熬啊!
軒軒今年3歲,自打生下來,身體就很虛弱,也沒吃過一口母乳。盡管有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外加一個保姆無微不至地照看,還是三天兩頭感冒。漸漸地,每次感冒除了咳嗽流鼻涕外,喉嚨里還會出現“呼呼”的喘息聲,像拉風箱似的,非得打個把禮拜吊針才能好。醫生說軒軒是患了哮喘病,容易反復發作,得預防用藥才能緩解。可軒軒媽上網一查資料,知道這種預防藥就是激素藥,死活不同意給孩子用。就這樣,反復進出醫院拖了一年多,眼看孩子發作越來越頻繁,喘得越來越厲害,肺功能指標也越來越低,這才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聽從醫生建議,開始規范使用微量激素吸入藥來預防。現在孩子很少生病,即使感冒吃點藥就好了,也不喘了,臉色紅潤多了,身高體重都達標了。軒軒媽常常自責,是自己的激素恐慌癥,害苦了孩子!
隨著空氣和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許多父母都深有感觸:家中雖無遺傳和過敏,但孩子仍舊動不動就患哮喘。其實,哮喘發病的三大主要因素(感染、過敏和遺傳)中,最主要的是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次數多了,時間久了,就容易導致氣道的慢性炎癥,成為哮喘。如果有遺傳和過敏因素,則發病率比一般人要高。3歲以下發作喘息3次,即可按哮喘診治。
目前全球防治哮喘療效最好、副作用最小的方法,就是微量激素吸入法。但很多家長懼怕激素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長不高、肥胖等),擔心性早熟、藥物依賴等,常常拒絕給孩子預防用藥。結果導致孩子哮喘發作越來越頻繁,軒軒就是個典型。實際上,家長應理性對待激素治療,權衡利弊。哮喘不能控制的危險遠比激素治療的危害要大。微量激素吸入法是將氣霧裝置的藥吸入到氣道而發揮治療作用,使用的劑量非常少,且多在氣道局部發揮作用,進入血液循環的量微乎其微,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其他途徑給藥(靜脈、口服)。而哮喘急性發作,往往需要口服或靜脈用激素消炎才能控制,發作一次使用的激素量,比吸入用藥半年的量還要大,而且因為其100%進入血液循環,副作用也要大得多。所以家有哮喘病的孩子,家長千萬不要因懼怕激素而延誤孩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