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9年開始,我國實施高校擴招政策,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不僅圓了廣大學子的大學夢,并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我國高校仍不斷地進行大規模的擴招,從實施高校擴招政策的這十個年頭來看,高校擴招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既有利也有弊,它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日趨明顯。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總體來講還很落后,高校擴招不失為加快發展的好辦法。但是現今高校的擴招總是保持在傳統專業招生上,外延擴招不斷加快內涵教育則停滯不前,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是不利的,因此我們應當看清現階段高校擴招的合理性和所存在的弊端,對擴招政策進行科學的改革創新,從而達到合理地解決人才需求和人才培養之間矛盾的目的。
一、高校擴招的合理性
(一)高校擴招有利于人才的培養,使中國國民的整體素質提高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之間的競爭,高校擴招可以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增強國際競爭力,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加入WTO以后,我國的人才需求量倍增,這就使得各高校不斷增加招生量,來滿足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
(二)高校擴招可以緩解低層次就業壓力,減小國家經濟負擔
高校擴招緩解了就業壓力,可我國好多的勞動力大部分集中在低層次行業,有工作能力卻沒工作的勞動力也大有人在,他們不工作靠著國家的經濟補貼生活,這無疑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后腿。而高校擴招可以使更多中學畢業就工作的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既可以圓他們的大學夢,還提高了中國國民的整體文化素質;并且這樣可以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在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同時也提高整體勞動力就業層次,減少大量的靠體力吃飯的廉價勞動力;同時可以減少社會勞保和社會經濟補貼,緩解了國家的經濟負擔。
(三)高校擴招可以培養更尖端的人才,有利于高新技術的創新
在當今就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的情況下,高校的擴招使大學生之間的競爭對手不斷增加,這就使部分上進的大學生學習競爭意識增強,原本的“考上大學就有了一輩子的鐵飯碗”的想法就會淡化,畢業后的就業危機感使他們不斷地向著高層次的知識水平創新,刺激高科技技術得到不斷發展。這樣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尖端人才可以提供給各行業,有利于各個行業向更高水平邁進,使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尖端人才的增加,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大量的精品人才資源,中國的腦力勞動者增加,國際人才競爭力也會增強,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社會地位。
(四)高校擴招可以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
擴招調動了高校的辦學積極性,大大增加了高校教育的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高校擴招則相應的學費收入增加,這就使得家長的儲蓄會更多地投資在教育行業;同時,大學生的數量增加,這就需要教學設施不斷增加與完善,國家向教育部門的撥款也會增加,這在一定層度上拉動了內需刺激了消費,促進了經濟的增長。
二、現階段高校擴招存在的弊端
(一)高校的擴招會使大學入學新生的平均素質下降
高校擴招的方法無疑是降低錄取分數線,這樣就會降低了新生進入大學的“門檻”,使新生質量降低。以遼寧省為例,1998年第一批本科錄取分數線為512分,在1999年實施高校擴招政策后,其錄取分數線為465分,分數線如此大的差異,說明了兩年錄取新生學習質量有著顯著的差距。以降低分數線來進行擴招,降低了新生平均素質,這對我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不利的。
(二)高校擴招會使大學畢業生的質量降低
高校擴招后,錄取的新生質量降低,直接導致人才培養質量起點的降低,加之學生數量的增多,教學設施和師資水平的有限,這無疑會降低教學質量,并且現今社會的就業壓力大,很多地方招聘人才都是根據“一紙文憑”的原則,很多大學生上大學就是為了拿到畢業證,所以“六十分萬歲”的思想泛濫,他們僅僅為了拿畢業證,學不學得到知識則已不重要,這種本末倒置的想法造成了大學畢業生質量的下降,這嚴重阻礙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并且給我國經濟發展也帶來了負面影響。
(三)高校擴招造成人才浪費和人才貶值
就業壓力增大,迫使很多大學生就業向低層次行業發展。高校擴招使大學生的數量急劇增加,強大的就業競爭力下的部分剩余人才,他們的就業趨向就會瞄準中低層次行業,造成高學歷低崗位,他們在大學所學到的知識則無用武之地,如今研究生街頭擺攤賣菜,本科生回鄉耕田養豬的大有人在。這樣使得人才不能充分為國家做貢獻,造成人才浪費。同時高校畢業生數量增多,大學生已經不是社會尤物,隨處可見,一抓一大把,這樣使得大學畢業生身價貶值,因而部分中學生放棄上大學的念頭而選擇就業,這樣便阻礙了教育事業和經濟的發展。
(四)高校擴招帶來高校招生違規現象
高校擴招調動了高校的辦學積極性,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可是有些高校鉆擴招的縫子,利用金錢來買賣進入高校的“門票”,只要有錢就可以上大學,一些成績很差的學生憑著用錢買來的“門票”進入大學,這無疑會降低新生的整體素質,給以后的教學也會帶來困擾,影響了大學生的含金量,破壞了受教育的公平性。這樣不僅敗壞了學習風氣,并且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
三、我國高校擴招政策的改革創新
(一)正確把握高校擴招的方向和力度來進行擴招政策的改革創新
高校擴招為國家培養了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可是根據近幾年的擴招經驗來看培養的方向和力度不正確會造成人才浪費,不僅不能夠給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有用人才,并且會對國家的經濟發展產生阻礙作用。我國現階段高新技術行業不斷發展,傳統行業正在一步步的被其所代替,所以我們要根據我國現階段國情和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正確合理地把握高校擴招的方向和力度,進行擴招政策的改革創新。
1.針對社會的實際人才需求來調整擴招方向
雖然高校擴招為國家培養出了大量人才,可就目前中國國情來看,我國經濟的發展仍是人才緊缺,因為雖然人才的數量增多了,可是擴招的專業不對口,使人才濫而不精,不能滿足國家各個行業發展所需,必有部分剩余人才無用武之地,造成人才浪費。高校應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適銷對路的專業人才。許多高校傳統專業培養的人才大大超過社會需求,供大于求,造成人才大量積累浪費,而眾多新興的能源企業在國內卻找不到急需的人才,只能高薪聘請國外的新能源技術人員,所以高校擴招應該針對社會的實際人才需求來進行擴招,調整不合理的專業設置。
2.高校擴招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擴招的力度
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要走多樣化的道路,不要盲目地進行高校的擴招。從現今社會就業情況和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情況來看,我國仍缺少大量尖端創新人才和技術性人才,所以高校擴招不應僅僅在普通高校的擴招上用力,而且要加大一流大學和高等職業院校的擴招力度,增強尖端技工人才的培養。
(二)根據現階段高校擴招政策的自身發展情況來進行擴招政策的改革創新
現階段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總體來講還很落后,高校擴招雖能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但盲目擴招會造成人力資源浪費,如今的高校擴招給教育事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日益明顯,可是停止發展意味著倒退,也無法承擔經濟建設對人才需求的壓力,所以高校應該逐步放慢外延擴招腳步,同時加快內涵教育的發展。
(三)從高校擴招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來進行改革創新
1.嚴把畢業生質量關,控制畢業率
作為高等學校畢業生,出了校門就有義務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貢獻,現今高校快速擴招,使教學質量下滑,規模擴大了可質量降低了。各高校應該解決好規模與質量的矛盾,進行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合理引進人才,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在教學管理上做到“寬進嚴出”,真正讓大學畢業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嚴格把好大學畢業生質量關。并且還應該適當的控制“畢業率”,要嚴格監督大學生的學風、考風,根據大學時期的總體表現來衡量是否達到畢業生的標準,對那些經常逃課、掛科、補考不及格、學分不夠的學生,不能授予畢業證書,應當使其重修,直到達到畢業生的標準時方可畢業,這樣合理地控制畢業率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精英和高素質人才。
2.加強大學生科學擇業觀的教育力度
我們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同時,也要加強大學生科學擇業觀的教育力度。高校的畢業生就業,不僅直接關系到國家人才資源能否得到有效合理配置,而且直接關系著大學生個人事業的發展。如今一些大學生畢業后希望到經濟發達地區就業,不愿到經濟欠發達地區或者愿意上機關不愿下基層等。高校應該在學生在校期間就對其進行科學擇業觀的合理教育,在大一大二時進行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淡化拜金主義思想,強化愛國主義精神;大三大四時應對其進行科學擇業觀的教育,讓大學生樹立為國家做貢獻的思想,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并且同時提倡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發揮所學知識,為國家經濟發展做貢獻,同時減輕社會就業壓力。
3.加強招生監管和強化就業公平競爭
高校擴招所帶來的腐敗現象日益明顯,違規招生無量招生現象日益嚴重,嚴重破壞了社會風氣,并且有些畢業生靠關系走后門進入招聘單位就業,這樣打破了就業的公平競爭性,使真正有才能的人才無用武之地,人才浪費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阻礙作用。所以國家有關部門應制定一些法律法規,對一些違規招生的現象進行監督和制裁,同時國家還應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用人機制進行有效監督,保證大學生就業的公平競爭。
參考文獻:
[1]何璧,鞏育軍.關于高校擴招后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南方論刊,2008年第6期.
[2]杜曉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考高校“擴招”和改革方向[J].高等農業教育,2006年第11期.
[3]李華平.擴招給高校帶來的問題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4年2月,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