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國際籃壇正朝著技術全面、能攻善守的全面化方向發展,競爭對抗越來越激烈,這將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次對運動員的專項心理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1]對籃球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其目的是有意識地培養、發展和完善籃球運動員在從事專項運動時所必須具備的各種心理素質和心理品質。本文通過對籃球運動員賽前、賽中、賽后三個階段的心理調控進行分析,提出各時期心理訓練的措施及調控方法,使運動員能以良好的心理狀態參加比賽。
一、籃球運動員賽前心理的調控
美國著名運動員劉易斯曾談到,平時主要是身體上的準備,而比賽前90%是心理上的準備。[2]在比賽時技術水平發揮不好的運動員中,由于心理準備不足而造成失敗的占到80%。[3]在心理訓練中,賽前心理調控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賽前心理調控,可以消除運動員對比賽的緊張情緒和心理障礙,使他們能夠在比賽中保持積極、穩定的心理狀態。
1.明確比賽任務,激發比賽動機
運動員只有明確比賽任務,才會增強責任感,才會動員自己的全部力量投身到比賽中去。因此,在參加重大比賽之前應加強思想動員,使運動員明確比賽目的、任務,端正參加比賽的動機。然后根據本隊以及每個人的實際情況科學地進行分析,提出具體任務和措施,讓運動員做好技術、戰術、體能及心理上的各種準備。確定比賽目標時要切合實際,目標實現與否會影響運動員技術水平的發揮,如果運動員將目標定位太高,一旦對手發揮出色,就會造成心理緊張,使其動作變形,直接影響技術的發揮。因此一定要根據本隊的實際情況客觀地確定比賽目標,才能讓運動員在比賽中保持穩定的情緒,取得優異的成績。
2.設計科學的模擬訓練,提高自我調控能力
模擬訓練是一種適應性訓練,它是指人為地設置某些對象、境況、環境等條件,讓運動員在這種條件和環境下進行訓練或比賽,使之逐步適應,產生與之對應的抗干擾能力,以利于在正式比賽時保持比較穩定的心理狀態,是賽前最適宜的心理訓練方法之一。[4]籃球運動員賽前模擬訓練一般可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人為地設置與比賽過程相似的對象、環境,讓運動員在這種條件和環境下進行訓練或比賽。另一種方法是賽前戰術模擬訓練,教練員應針對性地制訂出比賽中的各種攻防戰術,例如比分落后與領先、前后場邊端線擲界外球、內外線進攻、前后場搶籃板球及二次進攻與反擊快攻以及犯規等情況下的戰術配合,要求運動員在理解和領會的基礎上熟練地運用這些戰術。通過這種模擬訓練,可以讓隊員摸清對手的戰術套路以及球隊特點,提高運動員在比賽場上的應變能力,了解對手、適應對手,并增強戰勝對手的信心。
3.樹立取勝信心,發揮隊員潛力
信心是一種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夠實現的心理狀態,是運動員潛力得以發揮的重要因素。有信心才能使心理活動的過程積極起來。在分析一個運動員的自信心狀況時,應考慮到運動員的個性特征與年齡特點。有的運動員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實力,對這類運動員在賽前要幫助他們多分析一些困難因素;有的運動員對自己的實力估計不足,沒有取勝的信心,對這類運動員要多鼓勵,讓他們充分看到自己的有利條件,幫助他們樹立必勝的信念。
4.培養頑強的意志品質,增強抗干擾能力
意志品質的訓練主要是發展迅速進行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強比賽時的對抗及抗干擾能力。這些訓練可以使隊員的實戰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強化隊員的意志力及心理穩定性。在職業聯賽中,由于隊伍的技術水平和教練員的水平彼此相差無幾,所以比賽的輸贏經常被一些小的因素所左右,敢打敢拼的球隊更容易在聯賽中立足。
籃球比賽中如何調整好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使其體能、技術、戰術水平得到正常發揮,也是一場關系到比賽勝負的心理戰。做好比賽前的充分訓練,才能使比賽中的隊員能在各種錯綜復雜的情況下始終處于穩定的心理狀態,發揮出最佳競技水平。
二、籃球運動員賽中心理的調控
比賽中心理訓練的任務是發展和維護賽前的最佳心理狀態,并根據賽場上雙方心理狀態的變化情況,采取相應的心理調節手段。籃球運動員比賽中的心理調控是由良好的賽前準備情緒過渡到開始比賽的振奮情緒,從而達到具備順利比賽和勝任比賽的最佳情況狀態。[5]隨著戰局的起伏,運動員常常由一種情緒狀態轉入另一種情緒狀態。要充分利用內部激勵性的自言自語和面臨行動的自我交談、自我命令等自我調節的方法來克服抑郁狀態。要通過對運動員信心和斗志的鼓舞,建立自信,保持最佳情緒。
1.處理好與對手之間的身體對抗
籃球比賽是隊員在有限的場地比技術、拼體力,這就不可避免地要發生身體接觸。有些接觸是規則允許的,有些接觸是犯規的。所以一個籃球運動員應該預見到比賽中可能出現身體接觸,尤其是水平高、得分能力強、支配球能力強的主力選手更應提前預見到自己在球場上會成為對方重點防守的對象。對方在防守自己時會出現一些碰撞,甚至會使用一些“小動作”來影響自己的技術動作,或激起自己情緒出現波動。當比賽中出現這些情況時應不急不燥、不受干擾,心平氣和地對待對方,從而正常發揮自己的技術水平。
2.正確對待同伴的失誤,控制比賽情緒
籃球是集體項目,一個球隊需要密切配合、團結合作才能奪取勝利。一個人的技術再好,如果沒有同伴的配合也難以發揮出水平。如果一個球隊不管誰獲得球后就單打獨斗,不給同伴傳球或不給同伴掩護制造得分機會,這個隊就不會在高水平的比賽中取勝。因此在比賽中當同伴出現失誤時,不應該埋怨,而應互相鼓勵。如果因為本隊出現失誤而使對方控制球權或直接得分,這時同伴應該安慰和鼓勵失誤隊員,這樣可以把大家的情緒調動起來,精神振奮地投入比賽。
3.教練員要善于調控隊員的賽中心理狀態
籃球運動員臨場情緒的調控很大程度上受教練員所左右。在比賽中,教練員要有預見性地利用暫停、換人或改變打法等手段,盡量排除和扭轉在比賽中運動員出現的不良心理特征。當與實力不明的對手交鋒時,運動員常會產生沒有主見的心理狀態,因此賽前教練員應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對手情況和比賽條件。即便在不了解對手的情況下,也要沉著、冷靜地應對比賽場上所發生的一切。當對方實力強大或雙方實力相當時,運動員常會產生顧慮重重、信心不足、缺乏拼勁等心理狀態。遇到這種情況,教練員應通過場外傳遞信息、暫停、換人等手段使運動員的注意力轉移到技、戰術運用和攻防打法上去;當對方實力較弱時,運動員常會產生不以為然、心不在焉等心理狀態,此時教練員也要善于引導和調節。
三、籃球運動員賽后心理的調控
一場比賽的結束實際上是下次比賽準備階段的開始。賽后心理訓練的主要意義在于及時地解決和消除直接影響下次比賽以及運動員整個身心健康的因素。[6]運動員在進行了一場籃球比賽后,極度的身心緊張和興奮感依然存在,所以做好生理和心理的調整工作,使之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到正常狀態非常重要。
1.隊員賽后身體、心理的全面調控
比賽中產生的運動情緒并不能隨著比賽的結束而立刻消失。有些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沖動情緒常會延續到賽后,這種緊張情緒不僅繼續消耗運動員的身心力量,而且可能長時間不能恢復正常。所以,賽后的心理恢復訓練可用放松、注意力轉移等方法,結合具體對象特點及身心技術和戰術變化情況進行,采取有意識的心理訓練措施,既全面又要有所側重。
2.賽后修整形象,提高自我素養
在比賽中運動員的形象隨著戰局變化而變化;勝時容易過分美化自己,以理想代替現實的自我形象,敗時又會歪曲自己的形象,缺乏客觀的、真實的評價。賽后自我形象修整的任務是在頭腦中重新恢復自己的本來面目,除去不真實的成份。對自我形象中的長處與不足,要使前者發揚,后者抑制;同時不斷地在實戰中樹立新的理想的發展形象,使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保持向上。
3.建立正確的歸因方式,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
歸因理論是從結果來闡述行為的動機。籃球運動員對籃球賽后結果的不同歸因會產生不同的的情感體驗,滿意或不滿意的情感體驗會影響運動員后續活動的積極性和堅持性。[7]如果運動員將失敗歸為內部不穩定因素和努力程度,那么他在以后的訓練中就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戰術水平;若將失敗歸為內部穩定因素(如能力)或歸為外部不穩定因素(如運氣),一失敗就說自己能力不行或運氣不好,則會對運動員的意志品質培養產生消極影響。所以教練員要幫助運動員建立正確的歸因方式,以利于下次的比賽。
四、結束語
籃球運動員在賽前、賽中、賽后三個階段中的心理狀態是相互影響的。賽前的心理狀態是創造比賽時良好競技心態的基礎,教練員主要抓好運動員對天時、地利、人和的先期心理適應,防患于未然;賽中的心理狀態是賽前良好心理狀態的延續,通過自我調控進一步發展到最佳的競技心態;賽后的心理狀態是對比賽結果的反饋,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客觀冷靜的分析都有利于運動員繼續保持良好的競技心態和穩定的情緒,為打好下一場比賽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民治.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張力為.任未多.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劉曉文.從多維焦慮理論看高校籃球運動隊的賽前心理訓練[J].體育研究,2006(12).
[4]李希水.籃球運動員競賽心理特征及賽前心理訓練[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7).
[5]甘荔桔,吳慶軍.對籃球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探討[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2(10).
[6]趙文輝.籃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1(6).
[7]周明金.心理訓練與少年籃球運動技戰術發揮的相關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