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常常會遇到孩子胡鬧的事情,尤其是4#12316;7歲的小男孩,有些事情你不讓他做,可他卻偏反其道而行。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打罵?顯然不行。勸說?似乎也不是很容易奏效。小家伙們往往是不聽勸的,即使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也還是很難打動他的心。
那么,大家不妨試試忽視的力量吧。
一次,我去朋友家赴宴。席間,朋友剛滿4歲的兒子引起了我的興趣。這個胖嘟嘟的小男孩非常可愛,滿臉洋溢著驕傲的稚氣—顯然,這是一個在愛的包圍中長大的孩子。
我們吃飯的時候,小男孩不斷地爬上桌子,把空盤子拿到地上當轱轆滾著玩。從小就負責照顧他的外公外婆跟在孩子身后,一會兒好言相勸:“乖乖,咱們不玩盤子了。”一會兒又惡言恐嚇:“你再敢玩盤子就不準吃飯!”但是,孩子就像沒聽見一樣,仍玩得不亦樂乎。有幾次,外公強行把盤子搶走,孩子就哇哇大哭起來,于是,外公不得不把盤子再次主動遞到他的手里,孩子這才停止了哭泣。
孩子的行為幾乎讓長輩個個都感到無能為力。看著眼前的情景,朋友突然對我說:“你不是心理專家嘛,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能讓他不玩盤子?”我也饒有興致,想看看這個孩子的反應。于是,我就出了個主意,讓大家按照我的指示做。
席間一共有6個成人:孩子的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還有我和妻子。按照我的意思,我們6個人突然在一瞬間安靜下來,并把腦袋湊在一起,開始竊竊私語,誰也不再去關注那個孩子在做什么。此時,他仍然滾動著盤子,卻沒有人再去理會他。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還興致勃勃地玩著。但過了兩三分鐘,他開始奇怪,為什么沒人理會他了?于是,他就跑過來拉外婆的衣襟:“姥姥,你們在干什么呀?”他一邊問,一邊攀著凳子想要爬上來看。外婆告訴他:“我們正在討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小孩子不可以聽。”他一下子著急了,非要上來聽不可。外婆假裝想了想,然后提了個條件—你必須安安靜靜地聽,不能隨便動東西。孩子馬上高興地答應了,并且真的乖乖地坐了下來,這是他在晚飯時第一次安靜地坐下來。后來我們又恢復了正常的談話,并且沒人再去刻意關注孩子在做些什么。但讓人奇怪的是,他再也沒有搗亂,不再到處亂跑或者滾盤子,而是一直認真地聽著大人說話,有時還插上幾句,像個小大人一樣跟我們聊天。
有的時候,忽視也是一種力量,它讓家長們變得更有空間和余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