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師的都能體會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項極為艱辛的工作。要使這項工作真正發揮起培養人、塑造人靈魂的作用,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事前的精心設計、對學生的了解,更要講究策略,“巧”中取勝。以下是本人從教以來積累的一些體會,比較粗淺。望同仁指正。
巧用暗示
教師對學生進行規范,要求他做什么、怎么做或不希望他做什么,往往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一個暗示,使之迅速覺察,心領神會,進而按教師的意思行事。比如,課堂上發現個別學生不遵守紀律或打瞌睡時,教師不必大發雷霆或公開停課批評學生,可以邊講邊走到他的身旁,悄悄使個眼色或輕輕敲敲他的桌子。這種委婉的暗示,既維護了學生的尊嚴,又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和愛護,也不致分散全部學生的注意力而影響教學。一次復習課上,我發現一名男生在桌柜里發短信,我并沒有當面嚴厲批評或當眾沒收手機,而是委婉地說:“復習課多寶貴呀!再忙也忙不過學習,珍惜時間吧!”不一會兒,他就自覺看起書來。
巧妙批評
批評是教師做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批評的結果有多種可能,有的產生積極作用,有的卻產生消極作用,這時,我們不能只一味地強調學生的因素。批評的效果受當事人雙方各種條件和因素的制約,因此,批評的技巧就顯得非常重要。比如,我班有一位學生上課經常遲到,為了及時制止這一情況,我想了一個方法。一次在他遲到的時候,我停下講課,目送他上位,并在班上公開說:“某某同學學習十分刻苦,聽說他每天晚上在家都要加班至深夜,早上自然難以起床,遲到次數增加。我認為這位同學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表揚,但是一定要處理好學習與紀律的關系,并注意身體。”這時,這位學生不好意思地站起來,點了點頭。還有一回,上課已有兩分鐘了,有一位學生遲到了,看到他氣喘吁吁地站在門口,我讓他上位并當眾表揚他說:“這位同學雖然遲到了,但是他的表現是值得肯定的,知道要遲到了還能夠跑著來教室,這說明他很重視這節課,紀律觀念是很強的。”我看到了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用這種表揚的方式開展批評,猶如醫生用麻醉劑一樣,既消除了手術的痛苦又不影響手術的效果。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證明:對待學生的錯誤,如果不加了解,不問來龍去脈,一味地批評和責怪,或者當眾指責,諷刺挖苦,看不順眼就當頭一棒,都是不可取的。它既達不到教育的效果,也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甚至會給學生的心靈帶來巨大的創傷。只有帶著愛心正確地對待那些犯了錯誤的學生,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巧化差生
用愛心消除差生的自卑感。差生的心理是十分矛盾的,他們表面上對學習表現得不在乎,但內心又很自卑,總覺得低人一等,和老師、同學之間好像有距離。所以,教師要從生活上關心他們,學習上幫助他們,用愛心叩開他們的心靈。“愛是教育的前提”,愛是溝通差生和老師心靈的橋梁,對待差生有時要有一點“偏愛”。比如,上課要特別注意多提問差生,課外有意識地多接近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和關心。
教育的作用是發現學生的優點,克服孩子的不足,使其消除自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于受挫的學生,要不斷創造成功的條件和機會,讓他們感受到別人的認同和肯定,增強自信心,因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我記得有這樣一位男生,由于學習成績較差而產生自卑,不太合群,很少與同學講話。當我發現這一現象時。就特意地關注他,發現他有唱歌的才能,就鼓勵他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唱歌比賽,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后來我又推選他負責班級文娛工作。從那以后,這位學生有了笑臉,成績也不斷進步。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認識,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認真對待這一項工作,多用一些“巧”勁,思想品德教育就一定會有一個廣闊的天空。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