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的老校長梅貽琦先生說:“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名校之名,在于名師,名師是教師群體的杰出代表,是學校最寶貴的資源,也是學校最亮的“名片”。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兒童教育家李吉林是我們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引以為豪的,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施建平也是令我們感到驕傲的,他們的名字始終與學校緊密相連,他們聲名遠播也使學校聞名遐邇。然而名師的成長需要適當的條件,個人先天的稟賦、后天的努力都至關重要,同時學校的支持亦不可或缺。在名師成長、教師發展的過程中,學校應該為其提供“肥沃的土壤”和“適度的陽光”。
1 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
一個心齊氣順、團結協作、和衷共濟、學術自由的集體,是教師發展的溫床。在耕耘教師發展土壤的過程中,要努力為教師營造民主氛圍,變機械管理為激勵管理,承認教師間的個性差異。鼓勵教師揚長,鼓勵教師改革創新。在實際工作中,個性化教師開始可能有些標新立異,作為校長,要默許他們的存在,讓其自由發展并及時提供幫助。早在90年代初期,我校就為李吉林老師提供了獨立的工作室,支持其一心一意從事情境研究。從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課程,幾十年來,學校對李老師的研究始終如一地予以重視和支持。從某種意義上講。李吉林老師改革實驗的過程就是學校改革實驗的軌跡;她創造的累累碩果,同樣是學校寶貴的財富;李老師身上具有的科學精神、審美境界、價值追求,也極大地豐富了學校的內涵。
2 給予強大有力的支持
名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學校強有力的支持。各種教學比賽常常是名師成長的快車道,作為校長,應該特別關心和全力支持,從物質供給到精神鼓勵,竭盡全力助其成功。我校特級教師施建平當年從全國教學比賽中脫穎而出,學校在其最需要的時候請名師指導,生活上及時送上溫暖。在其比賽前夕,學校發動全體語文老師共同為其比賽出謀劃策。如今,我校每個老師參加各級各類比賽都不會是單兵作戰,而是集合著全校的智慧和力量協同作戰。我們最初倡導的團體式支持現在已經成為我校的一個優良傳統,激勵著一個個人才嶄露頭角。
3 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
校長的境界就是學校的境界,真正愛才惜才、容得下人才,才能培養出人才,留得住人才。美國托馬斯·薩喬萬尼在《道德領導——抵及學校改善的核心》中談到校長的角色轉換時提出,“有價值的領導,最終還是那種以不同方式觸動人們的領導:開掘他們的情感,呼喚他們的價值觀念,回應他們連接他人的需要”。校長,不應該僅僅是一個職務意義上的校長,一個工具意義上的校長,而應具有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高瞻遠矚的長遠視野,真正把教師當成學校最寶貴的財富,去珍視,去發展。校長要把自己的胸懷變成一座火爐,能讓投入到其中的每一塊煤充分燃燒,發出應有的光和熱。
名校孕育了名師,名師亦能促進名校的發展。他們是教育教學的專家,同時也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在學校里有很大的影響和凝聚力,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起到重要的引領示范和激勵輻射作用。這些對于提高一所學校的教學水平、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有著重要的意義。通師二附孕育了李吉林和她的情境教育,充分發揮名師效應引領教師成長,也就成為一條極具二附特色的師資建設之路。
1 發揮名師專業思想的引領作用
李吉林老師不平凡的成長歷程折射出她對教師職業的深刻理解。她身上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對人生崇高價值目標的不懈追求,造就了她獨特的人格魅力。這對全校教師專業思想的建立和提升,無疑有著巨大的引領作用。學校請李老師介紹自己的成長歷程,組織教師觀看情境教學、情境教育的探索歷程的展覽,隆重舉行“李吉林從教五十年”慶祝活動,讓教師走近名師,感受名師的魅力,并自覺以李吉林老師為學習的楷模和人生的坐標。像她那樣,以學習為樂、以研究為榮,以創造為動力,以兒童發展為心靈寄托,專注教師職業,珍惜教師崗位。
2 傳播名師的先進理念
名師在教育教學中有著豐厚的教學經驗和先進的教學理念,他們視野開闊、思想敏銳,有著一般教師難以企及的學識素養。因此,我校在90年代初,成立了全省第一個以崗位為基地的青年教師培訓中心,聘請李老師擔任導師。李老師經常深入課堂聽課、評課,指導備課,為老師們作專題報告。同時老師們研讀其學術著作,與名師對話,深入探討教育問題,使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教師心中扎根開花。
在深化課程改革的今天,每個校長都應擔負起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職責,用心耕耘名師成長的土壤。目前,我校優秀教師群體已基本形成,成為學校發展的最寶貴的資源。我校現共有特級教師4人,近五年,教師在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中,近80人(次)獲一等獎。僅2009年4月,10位教師分別參加區語數外、音體美等各科教學比賽,就有9位教師榮獲一等獎,名列全區首位。5位教師連續5屆榮獲江蘇省小學數學教學競賽一等獎,在全省創造了這項比賽的紀錄。今年一名教師參加全國數學教學競賽獲一等獎第一名,該教師最近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