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的生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泰州實驗學??焖侔l展的實踐表明:創新是名校生長的不竭動力。
一、創新教育理念,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辦學理念對于學校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學校的教育理念也必須與時俱進。1999年我們江蘇省泰州實驗學校提出了“重人格塑造,求和諧發展,與國際接軌,育世紀英才”的辦學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強化外語教學,發展國際交流,為重點高中輸送了一大批優秀學生??茖W發展觀為基礎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思維。黨的十七大通過的教育方針明確提出教育必須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我們培養的學生既要以國家和民族的興盛為己任,勇敢擔當起振興國家和民族的責任,又要能創造生活、享受生活,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貢獻。因此我校提出了“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教育理念,確立了“學生成人,教師成長,學校成功”的辦學目標。努力追求“讓每一個學生快樂成長,讓每一個教師舒心工作,讓學校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的教育理想。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們一方面鼓勵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引導學生立足泰州,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以天下為己任。另一方面,又引導學生積極鍛煉,練就強健的體魄;開闊心胸,形成陽光的心態;努力學習,掌握立身的本領;敢于創新,引領時代的潮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的幸福為本,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努力學習、快樂成長、體驗幸福,“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
二、創新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效率。
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在變化,學校德育工作也要不斷創新。我們創新德育內容,在對學生進行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基礎道德教育和基本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五自”教育,即教育學生“人格自尊、心理自信、生活自理、行為自律、學習自強”。引導學生自我覺醒、自我超越。我們創新德育載體,組織學生參加“激情勵志北京行”、“紅色之旅夏令營”、“上海一日科技游”、“走出國門看世界”等活動,引導學生走萬里路,讀萬卷書,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確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偉大志向。創新德育方法,針對問題學生實施“學生成長導師制”,讓教師對學生從思想、心理、學習等方面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幫助這些學生走出危險期,走上健康成長的軌道。創新德育抓手,實行“學生品行量化考評制”。具體辦法是學校依據《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發動師生參與制定學生品行量化打分的細則。各班組織學生對照細則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進行考核,做了好事加分,犯了錯誤減分,每周一量化,一月一小結,一學期總計。量化結果張榜公布,作為學生操行評價和入團、評優、班干部競選及初三畢業時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依據。實施學生品行量化考評制以后,學生認識到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自我完善意識,提高了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為有效開展德育工作提供了抓手。通過德育創新,我們形成了學校德育工作特色。
三、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知識總量呈幾何級數迅速膨脹,終身學習的觀點已經為大多數人接受,學會學習已經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是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工程。我校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我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提出了“三環六步自主學習法”的課題研究。通過這一課題研究,改變傳統的教法與學法,變教師對學生的被動灌輸為學生學習的主動建構,變重視教師的教為重視學生的學,變孤立的課堂教學為學生課前、課堂、課后三環一體的聯動式學習,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提供了時間和空間。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氣息,成為師生有意義的生命歷程。目前此實驗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初步構建起具有泰州實驗學校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有效性。
四、創新教育方式,實施個性化教育。
人與人是有差異的。尊重差異,對特殊學生給予特別的關愛,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幫助暫時落后的學生趕上來,為智力超常的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藝術特長生搭建成長的平臺,這是我們泰州實驗學校教育方式創新舉措之一。小學一(2)班的項大偉是法國兒童,剛開始他的漢語口語能力與其他孩子相比有較大的差距。我校就安排一位老師為他制定了一份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幫助他過漢語口語關。經過一學期的努力,項大偉的漢語水平達到班上平均水平,已經能正常地學習了。黃和同學自幼喜歡唱歌、跳舞,我校對黃和同學進行個性化的培養。一方面安排音樂老師對她進行藝術指導,帶她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另一方面安排其他學科的老師為她補習因參加藝術表演活動掉下的課。現在黃和同學全面發展,文化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藝術水平也達到一定高度,她表演的節目曾在中央電視臺播放;2006年隨泰州市少年藝術代表團赴西歐6國訪問演出。
五、創新教師管理,讓每一個教師舒心工作。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成天下教化者在教師。名校造就名師,名師支撐名校。教師是學校的辦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創造名校品牌、推動學??沙掷m發展的必由之路。傳統的教師管理是以不信任教師為前提,設計出種種制度來懲罰教師。然而管得了人。管不了心,甚至造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矛盾激化,影響了校園和諧和工作的開展。我校創新教師管理辦法,以信任教師為前提,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教師的主人翁地位,為教師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讓每一個教師舒心地工作。充分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了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創名校品牌提供了人才支持。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用共同的愿景凝聚人心。教師是學校的主人,教師的榮辱與學校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我校利用教師會大力宣傳這一觀念,通過講述發生在身邊的故事讓教師接受這一理念。學校五年發展規劃(草案)上網公示并組織全體教師參與討論修改,學校的重大事情提交教職工代表大會表決,通過這樣一些舉措,讓學校的發展目標成為教職工的共同愿景,使全體教職工在學校發展問題上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齊心協力把學校事業推向前進。
正面引導,適度寬容,激勵先進,鞭策落后。教師是知識分子,他們十分在乎面子,希望能體面地生活。我校改變了過去動輒處罰的做法。對于有過失的教師,如果嚴重違反了教師職業道德,產生惡劣影響;學校按校紀校規給予處罰。對于輕微違紀違規的教師,在了解情況、批評教育、正面引導的基礎上適度寬容,免予處罰。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獎勵制度,對常規工作做得好、教育教學效率高的教師給予獎勵。盡管獎金數額不大,但它激勵了先進、鞭策了落后,促進了工作的開展。
豐富教職工校園文化生活,讓學校成為教職工的精神家園。當今教育承受著不能承受之重。國家要求素質教育,家長希望子女升學,教育處于夾縫之中。社會各界呼吁為學生減負。其實不僅學生需要減負,教師也需要減負。我校在工作上嚴格要求的同時。通過豐富的教職工文化活動來為教師減負,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讓學校成為教職工的精神家園。學校投資數十萬元,建起面積200多平方米的教職工活動中心(有閱覽室、棋牌室、乒乓球室、桌球室、健身房),每天下午4:30-7:00開放,為教職工休閑、娛樂、健身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傳統節日學校組織教職工參加各種活動,如元旦教職工迎新春聯歡會、五一拔河比賽、中秋賞月晚會、教師節優秀教師事跡報告會、暑期教師讀書交流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具有各種才能的教師有展示的機會,讓成績顯著的教師得到應有的表彰,教師對學校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為學校發展多做貢獻成了教師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