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頭上擺著一本散發(fā)著墨香的集子——《讓歷史告訴未來》。
這本集子記錄的是我們學校21位退休老師的故事。《一生鐘情栽桃李——記常熟市實驗小學退休教師許關妹》《愛與執(zhí)著——記常熟市實驗小學退休教師薛良根》《干一輩子葉的事業(yè)——記常熟市實驗小學退休校長徐德源》……一篇篇、一行行生動感人的文字,記述了學校退休老師奉獻教育、耕耘心田的故事:一幀幀發(fā)黃的老照片,再現(xiàn)了一代代實小人為教育為實小揮灑智慧和汗水的青春歲月。所有這些故事,都源于學校團支部組織開展的“讓歷史告訴未來”主題活動,是每一位青年團員采訪退休老教師后撰寫的。
青年教師徐春鳳在完成采訪任務后深有感觸地說:“在退休教師春節(jié)團拜會上,我第一次見到退休的工會主席王立坤老師,當時我有點緊張,可是王老師卻主動和我打招呼,并熱情地與我握手。開始采訪時,王老師從他隨身帶的文件夾中取出了一疊資料,他告訴我,得知有這次采訪后,他提前做了充分準備。王老師的這個細節(jié)讓我肅然起敬,正是我們實小這片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沃土養(yǎng)育了一位位勤懇敬業(yè)的老師,也正是一位位像王老師這樣工作細致、認真的老師才鑄就了我們實小無數(shù)的輝煌。”
青年教師密亞萍在采訪稿中寫下了這樣的文字:一次采訪,讓我了解了老教師們以前艱苦的工作條件。拾起了父親與老師的情誼,更重要的是,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董慧漁老師對學生的無條件的愛,那是老一輩教師身上最質樸的東西,也是我們青年教師必須學習與傳承的。“教育中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里不能沒有水一樣。”我輩須銘記。
幼兒園青年教師潘倩采訪了退休老師吳柔之后,在博客中這樣寫道:獨自行走在人煙稀少的街道。暖風拂過面龐,猶如她的笑容,讓我的臉頰像是穿越了融化了的奶昔,溫醇濃厚。春天已然來臨,我們盡可以開始收拾起余冬的蕭條,懷抱即將來臨的喜春,那積極向上的人生……
細讀這些文字,溫暖中流淌著一種力量,一種來自實小歷史源頭的文化的力量,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道德的力量。我私下戲稱這樣的活動是“文化接力”。
在我親自執(zhí)筆的2008年學校工作計劃中有這樣一個章節(jié):奠立校之基,培育品質優(yōu)異的學校文化。其一,傳承歷史文化。約請學校老領導、老教師講述老一輩實小人的故事,傳承實小人終身從教的敬業(yè)精神、嚴謹治學的負責精神、銳意改革的創(chuàng)新精神、精心育人的園丁精神、勇當先行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每學期,我都會把培育學校文化作為一件大事來做。我要求各個管理部門認真解讀學校工作計劃,精心設計教育活動。學校團支部經(jīng)過認真討論,決定組織每位青年教師走訪一位退休教師,讓老教師們用自己和學校的故事滋養(yǎng)青年教師的心靈。學校為每位青年教師提供了老教師們的聯(lián)系方式、家庭住址,青年教師們或利用晚上和雙休日登門拜訪,并有一份自己精心挑選的禮物相隨,或約請老教師白天來校促膝交談,常常忘記了下班時間。有的退休老師在外地甚至在國外,青年教師們多方輾轉聯(lián)系,多次相約,終于使采訪成行。
此刻,捧著這本近四萬字的小集子。越發(fā)覺得沉甸甸的。看著封面上“讓歷史告訴未來”七個醒目的大字,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青年教師們茁壯成長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