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如一張巨型蜘蛛網。肆無忌憚地“網羅”了人們的生活,自然也入侵了學生的成長空間,形成了一種新興的班級亞文化。這個班級亞文化的新載體,一方面,為學生接受主流文化熏陶提供了新的平臺,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個性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學生背離主流價值觀等各種各樣的負面影響。
作為班級文化的補給水源,班級亞文化看似不居主要地位,卻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機緣。小顧老師完全可以借力網絡,建構積極的班級亞文化。
一、以網絡文化為平臺,拓展班級亞文化外延。新時期的班主任要以開放的心態和先進的文化理念接納網絡主流文化,并合理利用,使其成為班級環境的延伸與拓展,架構起班級與班級非正式群體的聯結紐帶,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班級心理文化氛圍。利用這一平臺,拓展無痕心育時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像小顧老師一樣建立起班級QQ群,在課余時間聊聊天,談談心。班主任還可以公開自己的信箱,開通留言板,有針對性地和學生進行“私聊”等。在平等民主的談天說地之時,師生加強了溝通,還增進了情感。
二、以校園網絡為載體,豐富班級亞文化內容。如今,校園網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提升學校發展、促進師生成長的一個重要場域。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優勢,為學生成長提供健康向上和豐富多彩的網絡信息資源,引導學生建設班級主頁與學生個人主頁,不斷充實富于個性的“電子成長記錄袋”。例如,開展網上主題沙龍,引導學生對“電子成長記錄袋”中的“成長日志”、“電子相冊”“音樂盒”等,開展“最佳創意”“最具魅力”“最佳人氣”等獎項的評比,吸引學生熱衷于建設自己的“電子成長記錄袋”,樂于與同學互相交流、探討,從而減少并最終杜絕沉迷于網絡游戲的現象。
三、以網絡媒體為橋梁,形成班級亞文化合力。學生成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形成聯動教育合力。班主任要積極利用網絡,密切“家校聯系”,使家長、社會也成為班級亞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使“家教”和“校教”真正同步,形成育人合力。例如,發展家長匿名成為QQ群會員,請整體素質較高的家長以“月亮姐姐”“陽光哥哥”等身份參與班級群活動,給予學生積極向上的引領,進行心理疏導等。還可以真實的家長身份參與“電子成長記錄袋”的評價管理等工作,多方面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