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活動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豐富和完善學生知識結構、鍛煉學生人際交往和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所謂“基礎教育”瓶頸的初中階段,學生社團活動面臨時間得不到保證、師資無法滿足需要、硬件缺乏、活動效果不佳等具體困難。
近年來,筆者所在的江蘇省海門市東洲中學在如何有效開展初中學生社團活動方面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
一、建立支持系統
(1)以學校作為社團活動的堅強后盾
基于對學生社團活動重要價值的統一認識,我校積極提倡和鼓勵學生開展社團活動:不斷拓展和豐富社團活動的內容,力所能及地為社團活動提供時間、場地、設備和經費;指導和肯定社團活動中教師的工作,并適當給予一定的工作量補償:積極組織開發社團活動校本課程,為活動正常開展奠定基礎:將社團活動納入學校整體評價機制之中,為社團活動提供支撐。
(2)發揮教師在社團活動中的引導作用
初中學生尚不具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積累。缺乏自控能力、管理能力,在思想和智力發育上也都還不成熟,如果放任學生社團自由發展,不但無法發揮其原有的正面作用,更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我們鼓勵教師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擔任學生社團的指導教師,積極發揮引導作用,保障學生社團活動的健康開展。
(3)積極尋求學生家長的外部支持
家庭的支持對社團活動的影響舉足輕重,因為初中學生的好惡判斷因素中,家庭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所以學校通過社團講座、參觀活動過程、成果展示等,幫助家長認識社團活動的積極作用,理解社團活動對于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使得家庭成為社團發展的有力支持者。
(4)讓社會成為社團發展的資源保障
社會是最大的資源庫,蘊藏著豐富的社團活動資源。我們的學校積極與社會藝術團體溝通,聘請德藝雙馨的專業人員承擔學校的社團活動輔導工作;與社會企業溝通,獲得經費舉辦社團成果展示活動,為學生們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與美術館、博物館、音樂館溝通,促成這些場館對學生以及學校社團活動免費開放。
二、尋求有效運作
(1)有效分工。科學管理
科學管理是社團活動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學校成立社團活動管理組,由校長全權指揮。各辦公系統作有效分工。教學管理處負責教師、時間、內容的部署和落實;后勤處負責場地、器材的調配;科研處負責校本課程的開發和修訂:德育處和團委負責學生管理和社團日常活動的協調。明確、科學的管理體制保證了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
(2)有效參與,激發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鼓勵師生人人參與社團活動,興趣和特長是基本原則。學生方面以學生的共同興趣愛好為基礎,以自愿報名與班主任、教師推薦相結合為原則,打破固定的班級界限,以年級段為單位組建相應的學生社團。教師方面,采用特長自選和學校聘任相結合,一般每個社團選配1-2名指導教師,在學校教師特長不能滿足社團需求的情況下,可以聘請社團專業人士或者有專長的家長,從而構成完整的社團教師指導體系。
(3)有效設置,多樣形式
社團活動的項目設置兼顧學生興趣和育人效果,唯有這樣才能打開學生的視野,受到學生的歡迎,增強活動效果。在傳統的藝術類、體育類、休閑類、文學類之外,我們還設置了一些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活動,例如計算機類的編程、軟件學習與操作等,生物類的植物學基礎、標本制作等。
(4)有效評價,正確引導
在社團活動中,我們提倡“無跡之跡”的評價。即講究活動過程中的評價。第一,注重分析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不同體驗和活動后的感悟以及對活動新的認識。活動過程中每一個創意或進發的智慧的火花,學生自身和教師都必須進行及時評價。使活動在積極的狀態下進行。第二,利用傳統的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等組織各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展評活動,借以充分展示社團建設的豐碩成果,展現學生多才多藝、富有創造性的天性。第三,注重平日積累,把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優秀作品、活動照片等及時在學校里作展覽。第四,可以納入學生學期評價之中,評選優秀社團及成員。總之,評價的目的就是激發各社團學生的活動積極性,相互交流成功的經驗,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
我校的學生社團活動,使學生在這“快樂的天地,自由的王國”中,實現了興趣與個性特長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初中社團活動在學校、家庭、社會的齊心協力之下,將開展得更加順利,收獲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