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戴銅,一個踏實執著的追夢人。
有人說他有高度。說他有高度,是因為他對教育的理解充滿了理想。他常說:一個人如果從來沒有感受到人性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過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讀過一本令他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書,從來沒有苦苦思索過一個問題,從來沒有一個令他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那么,他就沒有受過真正的教育。教育就是通過有方向有目標的活動,讓學生學會過關好的生活,并成為創造美好生活的人。
有人說他有溫度。說他有溫度,是因為他對學生的言行充滿了人文關懷。他經常對老師們說,一個學生對班級來說只是幾十分之一,對學校來說只是幾千分之一,但是,對每個學生和他的家庭,就是百分之百。因此,在我們做老師的眼里、心中“一個都不能少”,把一個學優生教好了是應該的。將一個學困生教好了那是功德無量。他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科學習,更重視學生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重視學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實驗小學是學生心靈向往的地方,也是學生終生眷戀的地方。他用卓有成效的教育實踐詮釋了自己的教育主張: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長的快樂。
有人說他有深度。說他有深度,是因為他對學校和教師的發展充滿了哲學思考。他是一所百年老校、萬人大校的校長。怎樣實現規模辦學、辦學質量和辦學品位的全面提升?怎樣在繼承、光大學校百年文化傳統、精神的同時與時俱進、賦予學校新的使命和內涵?這是他管理的重點,也是難點。管理是什么?他說管理不應該是要求,而應該是服務;不應該是束縛,而應該是解放。在他的心目中,每個教師都是要發展和能發展的“最重要的人”。作為校長,他的神圣責任和使命就是要盡可能地解放教師,為教師的發展提供盡可能好的服務。他引導青年教師量身定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通過“半日聽課”、“教師講壇”、“主題沙龍”、“讀書匯報會”和“專家報告會”等活動,引領教師走出了富有個性且卓有成效的專業發展之路。到2009年,學校已有近40人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在江蘇省第九批特級教師評選中更是同時有3人入圍,實小的老師們在專業成長中享受到了屬于自己的職業幸福。
有人說他是一個有韌度的人。說他有韌度,是因為只要認準了的事,他就會堅信不疑、堅定不移地努力去做,做好。只要人在學校,無論嚴寒酷暑,不管刮風下雨,每天清晨七點,他總是準時立在校門口,用微笑迎接學生教師到來。近十年如一日,這幾乎成了他的習慣,也成了實小一道美麗的風景。老師們在私下都親切地叫他“三七校長”,除了因為他每天堅持七點到校,還有兩個原因:一是每周別人工作五天,他總是工作七天:二是別人每天下午五點左右離校,他總是到七點才戀戀不舍地回家。面對許多人的不解和困惑,他總是淡淡一笑:喜歡。心靈向往,腳步自然走到;心中熱愛,腳步自然流連忘返。正是因為對教育持有宗教般的情懷,在追求理想教育的路上,他才表現得如此執著,如此忘我,如此激情澎湃。
他的腳步是踏實和堅定的。他將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大地上,咬定青山不放松,即使頭上已經有了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對象等許許多多令世人艷羨的頭銜,他依然故我,我行我素。在他的心目中,有一個永遠不解的情結,這就是辦理想的學校和理想的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長的快樂,讓每一位教師都享受職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