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案例中,我們讀到一個班主任陣地的新名詞——班級QQ群。隨著現代網絡的發展,QQ群成了班主任。尤其是年輕班主任青睞而又熱衷的“后花園”。
誠然,班級QQ群確實能在班級管理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秀秀班級明星,曬曬孩子、老師、家長的文章,論論班級時事等等,群可以辦得紅紅火火,讓老師頗有成就感。但是,在這些閃亮的光環背后,我們是否注意到其中的一些負面影響呢?
首先這群既然是給孩子建的。孩子總得參與吧。一參與,他與網絡的通道也就打開了,他在學會使用群的同時,也學會了QQ聊天,學會了上QQ農場,種植物,養動物……與多姿多彩的網絡世界相比,學習自然顯得枯燥乏味了。這樣的心態,怎能不影響日常的學習?就像案例中的小君,作為四年級的孩子,他何以對網絡如此熱衷,何以對游戲那樣青睞?我想,“禍”之根源還在于QQ班級群,給他過早地開啟了一扇通向網絡世界的大門。
其次。孩子正在長身體的階段。建立了群,肯定是要學生花時間和精力去經營的,眼睛自然深受其害。為什么中國戴眼鏡的孩子越來越多?網絡,難辭其咎。有的家長為了保護孩子,自己攬過群事務的日常管理,這樣無形中失去了鍛煉學生的本意,也將壓力轉嫁給了家長。
第三,群方便了學生間的互通有無。現在流行玩什么游戲,看什么動漫電影……QQ聊天傳遞的速度更快。老師作為群的監管者,你能管得了學生私聊?你能管得住學生對網絡的好奇與嘗試?
第四,跟小顧老師一樣,QQ群往往也會成為老師監控學生的工具。誰上網了?一看閃爍的頭像就知道。可是,學生是有對策的,比如說隱身。真正能監督學生上網的還是家長,但家長一看老師也在,哪還有幾個家長會強烈反對孩子上網呢?殊不知網絡是“雙刃劍”,一旦家長、老師監控不力,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
另外,畢竟QQ是聊天工具,它的群功能也受到諸多限制。將班級QQ群向家長開放,也許是更好的歸處。那是不是不將QQ群為班級所用就不會有上述問題了呢?非也!網絡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堵”、“疏”結合,合理利用,使之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才是上上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