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網絡技術對大學英語教學具有重大影響。大學英語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集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頻和視頻等多媒體功效于一體,具有信息表象多媒化、教學方式個性化、學習方式多樣化、學習環境自主化的特征,能為學生創造有效的學習環境。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支撐下,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更具實用性、文化性,更加自主化、多元化,學生成為了知識的主動構建者,表明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在多媒體網絡化環境下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師的綜合素質,達到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
一、多媒體網絡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的優越性
多媒體網絡技術引進到大學英語教學領域,對促進教學的改革fteaching innovation)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教師以前以傳統的直觀教學思想和程序教學的模式編制課件,使學生按照傳統教學觀念的要求進行個別學習,不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價值。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大學英語教學過程,就能夠使學生真正進入視覺、聽覺與觸覺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將抽象邏輯思維與具體形象思維融為一體,使之變為共同參與學習進程的立體動態方式。使教學活動更加符合人的自然習慣,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和更高的學習效率。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類使用視覺獲取的信息約為83%,靠聽覺獲取的信息約11%,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多媒體網絡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進行操作,這種通過多種感官獲取的信息,自然比傳統的教學模式優越得多。有關知識記憶的研究表明,人們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看到內容的30%,而自己既看到又聽到的內容能記住50%,如果把這些信息再用討論的方式表達出來則可以記住信息的70%。從增進記憶和提高效率的角度考慮,在學習過程中,同時對多種感官進行刺激是非常重要的,多媒體網絡系統正是提供了這種學習環境和綜合性的(comprehensive)學習方式,因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各個器官的功能。多媒體技術中的文字、圖像、動畫、視頻可以作用于視覺;旁白解說、音樂可以用聽覺;友好的交互方式則是更大限度地發揮了人的眼、耳、手等器官的協同作用。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的交互作用,又可以使師生進行更好地交流。多媒體網絡技術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達到了對知識信息的n(nowledge)傳授和習得的目的。語言學家Krashen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強調情感過濾的重要性,他認為情感因素會導致習得者“情感障礙”的產生,語言的輸入因此會受到情緒的影響。相對來說,在校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興趣較低,因特網這個語言環境是可以幫助英語學生減少情感障礙的產生。多種多樣的語言材料可以使學生任意選擇,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以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在一個虛擬的交際世界里,學生因此消除了許多擔心被人笑話怕丟臉的焦慮,使他們能夠大膽地使用所獲得的語言進行交際,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成就感ffeehng ofachievementl。
多媒體網絡技術應用于英語教學模式之中,使得英語教學變得可聽、可視、可感。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定位于把多媒體網絡技術應用于英語教學課堂,具有前所未有的優勢。
(一)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引進多媒體網絡技術符合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多媒體網絡化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既不是外部事物的簡單呈現,也不是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的展開,而是學生與外部事物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對外部事物進行的意義建構。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的過程,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構成學生自動自主學習的四大要素,即強調學生在一定的意義情境中對所學內容進行意義建構,使每個學生的研究成果在學習集體中共享,以明了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英語教學更是離不開這個大前提。也就是說,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教學模式應該包含四個重要步驟:在教學過程中的情境設置、教師的協助指導、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和學生知識的自我建構,為學生提供與知識有關的場景,以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在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通過主動搜集和分析材料、數據,對所研習的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和同學的討論中獲得正確的結論。
多媒體網絡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完全符合建構主義教學觀所提出的四個教學步驟。首先,它能夠為教學提供符合教學內容需要的多種情景:視頻和虛擬對話場景的提供,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收多元化,充分體現了認知觀點,實現語言教學的多方位立體輸入,幫助他們深刻理解;同時純正地道的語音語調利于學生模仿,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作為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在此類教學模式中起著指導作用:課前利用網絡獲取信息,制作或者選擇教學課件,課中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多媒體儀器獲取信息,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多媒體網絡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設備以及網絡技術,能夠對教室里的學生進行隨機分組,討論教師事先寫在教學板上的主題。教師則可以隨時進入小組參與討論,或通過文字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最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教學要求,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實際水平,在情境中自我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二)認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語言學家羅杰斯作為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他強調的是人本主義學習觀,開展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重視教人勝于教書,強調有價值的經驗學習和過程學習方式,提倡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其獲得學習的方法或經驗;而教師的任務則是建立真誠互信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情感和意見,接納學生的價值觀念,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以達到培養能適應變化和懂得如何學習的人。大學英語在多媒體網絡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勝任這樣的教學角色:在完成了情景創設、共享資源提供、組織合作學習等活動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和啟發學生根據各自的需求和興趣,使用多媒體網絡資源,掌握教材內容,了解文化背景,學習相關的語言知識;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軟件,學生能夠隨時進行自我檢測,這種自我學習、自我發現的過程,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方法。比如學生可以在多媒體網絡中聽到純正的英美語音語調,通過對比自身的語音素質,就能夠發現自我發音的不足,進而在語言學習方面取得不斷進步。
(三)遵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教育部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指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的轉變應該是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更加注重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轉變;使教學模式具有交互性、可實現性和易于操作性;并且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聽、說、讀、寫、譯等五種能力培養中,特別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多媒體網絡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因其網絡強大的信息儲存、動態更新、交際互動、多媒體呈現,使其成為一個與真實社會并行的、豐富多彩的網絡化教學模式,學生因此而能夠直接接觸目的語的文化和語言,這不僅有利于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而且也能促進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網絡化大學英語教學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在時空上的限制,使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更加靈活,有利于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網絡化大學英語教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中心、以任務為基礎的現代教學理念,很好地協調和體現了教師和學生之間教與學的關系,更注重向培養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思想和實踐的轉變,也是向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導向的終身教育的轉變,較好地完成《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規定的學習目標。
二、大學英語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嶄新的fmodern)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具有生動形象、主動靈活、資源共享等特點。它能根據學生的經歷、學習風格,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different teaching strategies),并能根據反饋信息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針對多媒體網絡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對在校英語系學生隨機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接近90%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能夠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需求。
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強調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multimedia net work technology){足進教學,因此以多媒體網絡技術為主的多媒體網絡化教室的相應創建就成為必須。進行多媒體網絡化的大學英語教學,需要教學環境中配備有教師操控的主控臺:多媒體電腦、屏幕廣播、屏幕監看、終端遙控、資料掃描、語言交談、信息發送等功能,是具有現代科技教學手段的授課教室所應必備的;學生端要配有電腦,電腦與國際互聯網相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方便實用的教學素材組織編輯功能,將一些相關的語言材料存儲在服務器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輸入,供學生討論參考。利用網絡教室的分組功能,使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運用他們所學的英語表述某些人物、事件或社會現象,使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效果(pracfical effect)得到提高。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監控臺參與討論和進行點評。教師可以采用各種視頻揭示背景知識fback ground knowledge),利用多媒體課件簡潔地切入課文的相關內容,提煉篇章重要信息,提示分析文章脈絡,總結歸納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法;在課件的輔助下進行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推論、假設、概括(analyse、deduce、suppose、generalize)等高級思維活動來構建與課文相關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對整體篇章的理解力。
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需要,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創造交際語境、設置課程、使用大量的英語教學軟件、提供各種類型的音頻視頻材料和建立自主學習評估系統;學生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所提供的豐富的多媒體網絡信息資源,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進行音頻視頻學習、在線交流、同聲翻譯等。這些學習手段都能為學生創建語言學習的真實情景,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這種視聽功能和語言識別技術,既能聽又能看,在討論交流中又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學習方式,使知識獲取的效果大大優于傳統教學,學生由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積極的知識接受者和運用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增強了他們的英語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使用多媒體網絡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有一些方面是值得探究的,需要認真對待。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關鍵,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大學英語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應該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的形成,不僅僅是培養學生使用高新科技的能力。網絡化時代,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涉及面,已經遠遠超越了英語講授課堂上所能提供的范圍。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充當組織者、啟發者、評論者、引導者的角色,以全新的教育觀為指導,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多媒體網絡技術為教學帶來的革新,避免學生過多地漫游于高新科技帶來的驚喜,而忽略了英語學習這個重要課題。將多媒體網絡技術引進大學英語教學,絕不等于取消傳統的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手段確實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了積極的功能,而且是常規手段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多媒體網絡并不能代替一切教學手段。教師必須有效地均衡(balance)傳統英語教學與多媒體網絡化大學英語教學的關系,使授課更加精煉(perfect),把多媒體網絡化英語教學作為傳統課堂英語教學的拓展,方能獲得大學英語教學事半功倍的成效。
教師對多媒體網絡技術引入大學英語教學要有充分地認識,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這不僅要求教師能夠熟練地使用電腦多媒體設備,而且需要教師不斷研究和探索多媒體網絡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現代大學英語教學的主旨,遵循學術性、趣味性、時代性、應用性并舉的課程教學原則,從理論和實踐上不斷地研究、檢驗和完善(study test and consummate)教學模式,總結經驗,探討良策,以保證我們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的的實現。現在各種英語教學信息軟件很多,網絡資源豐富,教師使用媒體和資源的方法不同(using different methods),其效果也不一樣,因此多媒體軟件運用必須要注意尺度,要適度適當。在使用大學英語教學軟件和網上資源授課時,應把一篇教學內容納入整體的教學設計,首先提出學習要點(key points of studv),然后通過課程文化背景講解和討論來學習;這與把教學軟件中的內容不加選擇地演播給學生,其教學效果會迥然不同。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去組織去實踐,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 語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框架體系,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方法論。多媒體網絡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現代英語教學改革的標志,也是教學手段的重大變革。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所提供的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使大學英語教學從過去的以教師為中心,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轉變,使學生從消極的被動學習向積極的自主學習轉變,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更好的自主學習環境。教師利用這些信息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使他們學到真實的知識,而且使其掌握終身學習的本領。多媒體網絡技術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學生多種感官智能得到全面開發及教學方法、手段和結構得到更新,教學質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對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多媒體網絡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不僅符合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的學習觀點,它也是以探究式學習和協作學習等學習理論作為基礎的綜合型的英語教學法,符合大學英語課程本身的教學要求。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恰當地采用多媒體網絡化的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有效地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