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普通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應對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評價方法等進行新的審視。體育教學評價是完善體育教學系統的重要環節,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是體育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依據。體育課成績怎么評價直接關系到體育教學的基本觀念和導向,評價是否合理、公正,事關每個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和體育興趣的養成,影響到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研究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的問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的應用現狀
本文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了黑龍江省12所普通高校100名公共體育課教師和300名大二學生為調查對象。根據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內容,通過查閱文獻并咨詢專家設計了調查問卷。對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系(部)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其中,對教師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2份,有效問卷88份,回收率為92%,有效率為95.6%;對學生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83份,有效問卷280份,回收率為94.3%,有效率為98.9%。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目前我省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主要以結果性評價、定量評價為主,結果性評價占77.3%、定量評價占65.9%;而以過程性評價、定性評價為輔,過程性評價占60.2%、定性評價占51.1%;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雖然在受調查的部分高校中曾經開展過,但由于種種原因取消了這種評價方法;結果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在我省的普通高校體育課成績評價中占主導地位,雖然這種評價方式與過去只注重結果、忽視過程的傳統體育課成績評價方法相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與當今國際課程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的做法相悖。經過進一步走訪調查發現,普通高校體育教師采用這種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的原因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評價方法本身易于操作,能夠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第二,評價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第三,學校的統一規定以及受傳統評價方式的影響。普遍不采用新的體育課成績評價方法的原因歸結可為以下兩方面:第一,評價方法理論性過強,不易于操作,如反饋性評價或診斷性評價。第二,由于學生的誠信素質有高有低,促使評價的結果易出現不確定性,實施困難,影響教學效率,例如學生自評或互評。
二、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一直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缺乏系統、科學、全面的評價方法,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體育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統一的活動,體育課成績評價既是對學生體育能力和成績作出評價的過程,同時也是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的過程。
1.從總體存在的問題分析
現行體育課成績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歸結為四個方面:第一,考核不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第二,考核偏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第三,考核內容與體育教學目標脫節;第四,考核采用的方法過于單一。對我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的調查顯示,我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師中的大多數人對現有的體育課成績評價方法有不同的看法,集中的四個方面問題與很多研究者的調查結果較為相似,說明我省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中存在的問題,是現有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中的共性問題。其中,有大部分的教師認為考核不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和體育成績考核采用的方法過于單一,這兩方面內容的選擇已經遠遠超過了半數,是值得廣大高校體育工作者注意的問題。
大學生體育學習的起點差異很大,先天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以及運動能力各有不同,如就身體肌肉運動感覺來說,不同的學生存在著先天的差異。同齡的學生有的身體柔韌性很好,動作機敏,有的則僵硬笨拙;有的力量大,有的則手無縛雞之力;有的速度素質好,有的怎么練也跑不快;一些耐力素質好的學生即便不經常鍛煉,也能在比賽和測試中取得優秀的成績,而另外一些缺乏耐力素質的學生,無論怎么刻苦也難達到一般的標準。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同一年級不同體型及體質狀態的學生均采用單一的評價方法和統一的評價標準,而學生個體的原有基礎及經過努力提高的幅度(盡管仍未達分數線),在評價中并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可以想象,那些因這方面原因被評為不合格的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必然會受挫傷,將會影響到他們今后乃至終身參與體育鍛煉和學習的積極性。
2.從評價主體方面分析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在實際的體育課成績評價過程中,一些教師認為學生的體育課成績由授課教師本身進行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還沒有納入評價中去,這就造成了評價的片面性和評價主體的不完整性。還有部分學校實行的是“教考分離”制度,同行進行相互評價,教師成了對學生體育成績評價的主體,忽視了學生也是評價的主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體驗不到體育的樂趣,久而久之,使學生慢慢厭倦體育課。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程度與教學效果成正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最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是同學及其學生本人,只有在參與中,學生才能更清楚地認識自我,體育能力才會得到不斷提高。因此,在體育課成績評價的過程中應給學生多點空間和個性展示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
3.從評價內容方面分析
在對我省12所普通高校的調查中發現,對學生體育課成績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學習態度和行為,而對學生的進步幅度、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方面則極少納入評價內容當中。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評價思維慣性,大部分采用競技體育的評價內容,受“技術技能”教育觀的影響。過分強調對學生體能、技能的評定,存在著對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認識上的誤區,體育課成績評價內容單一,不利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評價應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關注學生的認知、技術技能,而且更加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和心理素質的培養。
三、結論與建議
普通高校體育教師對學生體育課成績的評價方法,已經初步改變了傳統的以單一結果性評價為主的方式方法。目前,體育課成績評價方法主要以結果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為主,以過程性評價和定性評價為輔,但評價主體和內容方面仍比較單一,對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存在的問題大家有著共同的心聲。因此,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的現狀,影響著整體評價的效果,不能很好地體現體育教學目標。
結合各普通高校的不同特點和實際情況,應逐步改進并完善體育課成績評價方法及內容。首先,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講,需要重視進步幅度評價;其次,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進行,考慮采用等級評定制;再次,在體育課成績評價中,應加強對學生的主體綜合能力的評價,包括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在實踐中應不斷完善,以滿足當代大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志勇.體育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229-231.
[2]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9.
[3]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89-291.
[4]高林洲.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理論思考[J].浙江體育科學,2006(8):95.
[5]唐靜萍.談體育教學的過程性評價[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5(7):124-126.
[6]易森林.試論課程評價多元化趨勢[J].外國教育研究,2001(4):24-27.
[7]佟鑄,李貴陽.體育教學評價現狀及改革趨勢[J].體育學刊,2003(2):113-116.
[8]龔德勝.現代體育教學評價的五個特點[J].中國學校體育,2005(6):108.
[9]陳雪梅.體育評價再認識[J].體育與科學,2003(5):73-75.
[10]趙玲.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8):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