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支柱產業,制造業的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科技水準的重要標志。先進制造技術是制造業在不斷吸收信息技術及現代化管理技術等方面的成果,并將其綜合應用于產品設計、制造、檢測、管理、銷售、使用、服務直至回收的制造全過程,以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敏捷的生產,從而提高敏捷化競爭能力的制造技術的總稱[4][5]。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在制造業日益廣泛的運用,使它成為工程技術人員理應掌握的專業知識。目前,眾多高校機械類專業都相繼開設了先進制造技術課程,該課程能拓寬學生專業視野,使其掌握制造技術最新發展,適應現代制造企業需求,其重要性日趨顯著。
本科教育培養過程中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是高等教育的原動力和生命力。教育部早在2001年4 號文件《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要求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的教學。自此以后,雙語教學(bilingual education)成為了引人矚目的教學改革的熱點[1-3]。
先進制造技術最早源于美國,各種具體的先進制造技術如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柔性制造技術等也都是是由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提出的,因此,要教好、學好先進制造技術這門課程,及時跟蹤各種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動態,有必要在“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中采用雙語教學方法。
本文分析了“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特點,對本課程采用雙語教學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
一、“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特點
幾年來,眾多高校都將“先進制造技術”課程列為機械類及機電類專業的專業選修課或者必學課。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將本課程作為機械類專業的選修課,供全院機械專業16個班選修,每年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均在110人以上,在大三第二學期開設。作為一門全面講授先進制造技術的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相比較,其特點如下:
(一)課程的內容多,覆蓋面廣
“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內容十分繁雜,覆蓋面廣,包括柔性制造系統、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快速成型技術、先進生產管理技術、特種加工技術、超精加工技術、納米加工技術、生物加工技術和綠色制造等各種先進的技術,還包括許多其他學科的知識,如管理科學、電子科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等。
(二)課程內容上既繼承又發展,具有動態性
“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所講授的內容中有很多的先進技術是既繼承又發展的,如在閉環物料需求計劃的基礎上,將企業的經營、銷售、財務、成本管理納入,則發展為制造資源計劃,而制造資源計劃經過擴充和進一步完善則發展成為企業資源計劃。
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先進制造技術不斷吸收各種最新技術成果,并不斷發展和創新。故本課程的內容也具有動態性,需要不斷地更新。
(三)教材內容的滯后性
先進制造技術發展迅速,而教材的內容大多是已經成熟或即將成熟的知識,與相關學科的最新進展相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此,授課教師必須及時檢索、查閱相關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補充到教學內容中,使學生能夠掌握制造技術的最新知識。
(四)教材內容的概述性
由于該課程涉及的內容多、課時少(我校為32課時),對于每一種先進制造技術,本課程都不進行深入、詳細的研究,而只介紹其基本原理、特點、應用和發展趨勢等。其中的某些內容與專業課的相關內容重疊,如本課程中的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與我校的專業選修課“計算機集成制造”重疊。
二、“先進制造技術”課程采用雙語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一)“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特點適合采用雙語教學
由于各種先進制造技術都是起源于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先進制造技術”課程中專業術語多,且專業詞匯既偏又新,大都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在傳統的教學中,都需要在黑板或課件上給出各專業術語對應的英文,而采用雙語教學,則更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各種專業術語。
基于“先進制造技術”課程內容多和概述性等特點,學生不需要接受非常深奧的理論知識,所以相對其他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來說,更適合采用雙語教學。
基于“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動態性和滯后性的特點,需要及時更新和增加各種新技術、新理念方面的內容,采用雙語教學能夠直接采用最新的文獻資料,使學生能夠了解國內外先進制造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
所以,與其他基礎課和專業課相比較,“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更適合于采用雙語教學。
(二)當代大學生的英語水平適應本課程的雙語教學
我校的“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是針對所有機械類專業在第六學期開設的一門選修課,大部分同學在選修該課程時,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甚至六級考試,有較好的英語讀、寫、聽的能力,并且有部分同學已經進行過雙語課的學習,對雙語教學不再陌生。這部分英語水平較高的同學選修本課程后,其英語水平是完全能夠適應雙語教學的。
“先進制造技術”課程采用雙語教學,在教學中逐步使英語成為教與學的載體,使學生不僅能掌握課程涉及的專業知識,而且可以逐步聽懂英語授課,掌握專用術語的英文表述,能用英語就該課程的問題進行口頭交流與書面交流。
(三)雙語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技英語水平
在選修“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時,學生已經經過了持續十多年的英語學習,在英語的學習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歷,但是學習的都是基礎英語?;A英語的教學在于培養學生英語交流的基本技能,包括聽、說、讀、寫等,大都是在應付永無休止的考試,而臨到畢業面對社會緊缺的懂專業技術又能熟練使用英語的崗位時,卻發現自己連面試的勇氣都沒有。另外,基礎英語教學不可能偏向某個專業,不能考慮學生在專業方面的需求。因此,在進入專業課程學習階段的后英語學習時代,英語應該成為一種應用工具,掌握這個工具并體現其價值的唯一途徑就是應用。
因此,通過“先進制造技術”雙語教學,在教學中保證英語的使用比例,真正進行“雙語”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原版教材、制作雙語教學課件,在講授課程內容的同時介紹科技英文特點(清晰、準確、精練、嚴密等)和特有的表達方式、英漢互譯的技巧,盡量運用整段英語講述和解釋,促進學生養成用英文思考、獲取專業知識的習慣,強化英語聽讀能力。這樣的雙語教學,將激發學生學習科技英語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科技英語水平。
(四)課程有合適的雙語教材可供選用
根據Longman 應用語言學詞典對雙語教學的定義:“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學科教學。因此,雙語教學既可以采用國外原版英文教材,也可以采用自編或者國內學者編寫的英文教材。
目前,與“先進制造技術”相關的原版教材主要有“21st Century Manufacturing”和“Manufacturing Technology:Foundry,Forming and Welding”這兩本,這些原版英文教材語言背景地道、學科優勢明顯、注重實踐性和實用性、內容淺顯易懂。但也存在教與學方面的問題,如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國內高校存在差異、知識點多而分散、重點不突出,如果直接選用這些原版教材,無法滿足本課程的教學要求,故只適合推薦為課外參考書。
國內學者編寫的教材有《先進制造技術》(英文版)教材。該書由西安交通大學唐一平教授主編,該書的第一版被編者稱為:“國內首本制造技術英文版教材”,現在已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第二版。該新版教材滿足我?!跋冗M制造技術”課程雙語教學大綱要求,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從20 世紀90 年代以后出版的書刊中選取的,內容新穎,體現了本學科的前沿性和先進性,而且注重了知識的系統性。該教材內容取舍得當,英文較為地道,詞匯和語法淺顯易懂,每一章后面有難點、重點語句及詞匯的注釋,書末還有全部詞匯表和相應參考書列表。目前,國內已有多所高校的“先進制造技術”課程采用該教材。
(五)高校對雙語教學有激勵措施
使用英文教材授課的教學準備工作量很大,是一般教學準備工作量的三至四倍。我校于2006年出臺的《中南大學雙語教學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了對雙語教學的激勵措施:(1)同等條件下,在崗位津貼、校內教改立項、本科教學質量優秀獎評選等方面進行傾斜。(2)雙語教學課程教學工作量的計算在一般標準基礎上,再乘以1.5至2.5的系數。其他高校對雙語教學也有相應的激勵政策。
三、結束語
“先進制造技術”具有課程內容多、教材內容具有滯后性和動態性等特點,授課教師應及時跟蹤國內外制造技術的最新成果,雙語教學非常適合該課程教學的特點。本課程有合適的雙語教材,各高校對雙語教學有政策支持,通過本課程的雙語教學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科技英語水平,了解世界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動態,是完全可行的。
參考文獻:
[1]徐盛林.使用英文教材進行雙語教學初探[J].大學教育科學,2004(1):54-56.
[2]廖敏.先進制造技術課程雙語教學研究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5-57.
[3]蘇純,周堃敏.“先進制造技術”課程多媒體輔助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5(2):79-81.
[4]賓鴻贊,王孝潤.先進制造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朱曉春.先進制造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6]J.C.Richards.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7]Wright Paul Kenneth.21st Century Manufacturing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8]P.N.Rao,Manufacturing Technology:Foundry,Forming and Welding.[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9]唐一平.先進制造技術(英文版第二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