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由于高職院校不夠重視科研等原因,使得高職教師的教育科研素質相對薄弱。多數高職教師還只滿足于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只憑自己的經驗進行教學,成為一種以單純傳授知識為中心的經驗型教師,這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長了高職教師偏重知識傳授的陳舊做法。重模仿而輕創新,重積累而輕發展,成了經驗型高職教師的思維定勢。
一、高職教師科研的價值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一支龐大的專業化高職教師隊伍已逐步形成,高職教師的整體素質也在不斷提高。然而,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高職教育所面臨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無不對從事高職教育的教師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高職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素養日顯重要。高職教育發展的這種新要求和高職教師角色的轉變把教育科研推到了高職教育工作的前沿位置,高職教師加入到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實踐中來也成方興未艾之勢。
參與教育科研活動,不僅有助于先進的教育思想的傳播,有助于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的推廣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教師自身教育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師人格魅力的塑造和職業志趣的培養。就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到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蓖瑫r,無論何種規模、何種類型的教育科研活動,最終都要以論文、研究報告等多種形式把成果發表出來,讓同行評判、分享和借鑒。因此,教育科研的價值還在于它能推動學科或專業的發展進程。高職教師必須充分了解這種新的時代要求和教育的發展規律,不斷增強科研創新能力,以更好地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
二、當前高職教師應著力培養的科研素養
筆者以為,在當前社會創新這個大環境下,高職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應積極關注并主動培養以下基本的科研素養和研究能力。
1.高度的科研責任感
教師擔負的社會責任是培養下一代新人,培養我們未來社會的創造者。我們要想在未來的世界之林占據堅實的地位,就必須在培養我們未來社會的創造者——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上下一番功夫。教師所具有的強烈社會責任感,不僅是教書育人,還要研究怎樣才能教好書育好人。高職教師肩負著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使命,更應好好研究當代高職教育的新問題和高職學生的新情況,探索高職教育教學規律,改進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以便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建設者。一句話,要本著對社會、對學生負責的態度而工作和研究。
2.敏銳的科研判斷能力
目前,高職教育科研的內容非常豐富,對熱點問題的研究也很多。對于在科研上剛剛起步的高職教師和研究者來說,要密切關注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現狀和動向,研究那些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實效問題。特別是應該選擇適合本職工作需要的,或是具有本部門前瞻意義的,或是選擇那些尚未有人研究或雖已有人著手研究但尚有許多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的論題,學會尋找空白點和薄弱環節作為研究方向。因此,所謂的教師科研判斷能力就是要有把握時代發展要求的、能夠著眼于高職教育的效能和價值研究的選題判斷能力。
3.強烈的科研參與意識
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過:“教育改革的關鍵是思想觀念的改革。”現在普遍存在某種錯誤的觀念,就是有些教師將教育科研神秘化,認為教育科研高深莫測,那是科研機構、教育專家的事。“教師的職責現在是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一線教師要來個觀念上的大轉變,充分認識教育科研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敢于花大力氣去研究和探索。許多科研的選題往往是那些尚未有人研究或雖已有人著手研究但尚有許多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的論題,在這個范圍內去選題和研究,固然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下功夫鉆研進去,就一定會有收獲。只有積極參與,教師才能不斷提高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
4.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和資料的收集與管理能力
達爾文說過:“方法是最重要的知識?!辈徽搹氖率裁垂ぷ?,都要掌握基本的方法。高職教師的科研能力自然包含了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首先,要重視選題。選擇適應國家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選擇自己有濃厚研究興趣的,選擇能夠發揮自己業務特長的,選擇自己占有資料較為充分的研究方向,尤其是要尋找空白點和薄弱環節。其次,要學會查閱文獻資料,進行課題論證,了解前人的研究情況,積極吸納別人的研究成果。第三,要嚴格按照計劃和具體方案進行,不能隨心所欲,尤其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第四,要善于歸納總結,了解論文和課題研究報告的基本寫法。
限于目前高職教育很大意義上還停留在傳統教育模式的一般性改良階段,師資隊伍還未快速轉型,沒有及時跟上我國高等教育產學研結合的發展步伐,不能有效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因此,要深入研究高職教育問題,信息的收集、借鑒和使用是必由之路。為此,需要高職教師犧牲自己業余休閑的時間,多做資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從中積累科研經驗和科研能力。
與資料的收集緊密相連的就是高職教師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這是任何一個教師最基本的工作素質,也是科研型教師不可或缺的必備素養。因為沒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教師對該專業就不能具備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再談相關資料的收集與管理以及更好地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就會勉為其難了。
5.應有的學術道德與法律意識
現實中不難看到,由于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淡薄,有的教師有意或無意地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專利權等知識產權;也有的教師自己的科研成果被剽竊,而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對自身和教育事業來說都是一種損害。高職教師的學術研究必須遵守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使學術研究更好地為教育事業、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服務,既不能搞歪門邪道,危害社會安全,也不能搞學術腐敗,沽名釣譽,降低自己的學術品位。因此,高職教師要增強自己的道德和法律素養,認真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做到在道德和法律的規范內從事科研工作。
三、培養高職教師科研素養與能力的策略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已成為一個民族的靈魂。高職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質,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科研型和創新型教師。硬件建設對科研的重要作用已成共識。本文重在強調高職教師自身的科研軟環境建設。
1.加強理論學習是基礎
知識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類進入到一個學習型、研究型的社會,客觀上要求教育的主題發生根本的改變,而高職教師要進一步增強教育研究素養,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研究水平,則必須加強學習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論和最新的教育理論。教育科研基本理論對教師的教育科研具有普遍指導意義,主要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統計學以及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和方法學等。同時,要力求把目光由三尺講臺遷移到國外教育改革的大舞臺,積極搜集國內外教育教學理論及教育改革的信息與資料,并進行認真的學習和消化。把這些理論及信息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并適時地付諸教育教學實踐,進行研究探索,為高職教師科研素養與能力創新提供現實基礎。
2.增強教育科研意識、不斷進行教研嘗試是保障
高職教師要提高科研素養,除了刻苦學習、勤于思考之外,還必須認真鉆研、勤以實踐。要從課堂教學、學生學習、實踐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等教育教學環節,以及當今教育改革的重點、難點、熱點中發現值得研究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成功來源于嘗試,沒有嘗試就沒有成功。不少高職教師對科研有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感,缺乏親自動手動筆去做的勇氣,因而即使有過很好的科研靈感和思想火花,也時常錯失創新的良機。高職教師要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善于從日常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大膽地在教學中進行改革試驗和研究。正是在這種不斷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高職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才能得以建構起來。
3.加強教育科研相互合作、全面提高整體素質是關鍵
在科研問題上,高職教師還應加強教育科研的相互合作。首先,要加強同事之間的合作,營造出一個互相激勵、互相支持和互相幫助的科研氛圍,學會用集體的智慧來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其次,要加強與地方科研部門和地方高校之間的協作,通過他們的指導和幫助,進一步明確自己的教研方向,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再次,要加強教與學的合作。高職教師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有重要責任,因而在提高自身科研素質時還應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綜合提高。通過教與學的合作,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產生積極的影響,在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努力成為學生的榜樣,獲得良好的教書育人效果,這既能達到教學相長,也能為科研積累廣泛的素材,最終為高職教師科研能力的發展和創新提供有益的幫助。
總之,要使科研結碩果,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高職教師只要勤學不厭、勤思不怠,大膽嘗試、努力創新,就一定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質,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科研型教師。
參考文獻:
[1]董世春,畢秀華.怎樣才能成為科研型教師[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7(6):83-87.
[2]曾昭玲.科研型教師的素養與培養策略[J].青年教師,2007(2):44-46.
[3]趙宏,洪石崗,楊國玉.調動高校教師科研積極性的思考[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03(2):94-96.
[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M].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