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是高校的基本教學組織和基本育人單位,是大學生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組織集體和基礎平臺。目前,如何進一步深化高校的班級建設和管理,已受到廣大學生思政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筆者結合高校學生管理與班主任工作的具體實踐,對這一課題予以思考與探討。
一、堅持育人為本,創(chuàng)新班級建設管理的理念與體制
1.確立整合班級骨干力量的隊伍建設新理念
以班級為基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班集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組織力量;整合凝聚全班學生干部隊伍,努力發(fā)揮學生骨干在班級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堅持育人為本,培養(yǎng)提升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與素質(zhì)等,既是高校班級管理的重要理念,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原則。
高校班級中的學生干部具有多元性的特點。其中既有班委會、團支部的組成人員,也有班、團小組組長和學生宿舍的寢室長,還包括有班內(nèi)一部分在學校或院(系)等學生組織任職的干部。這些學生干部雖然職務不同,但都屬該班學生干部中的一員,都是學生群體里的骨干力量。班主任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將他們納入該班的全體學生干部序列實行統(tǒng)一管理和指導。譬如,可以實施學生干部任職情況通報制,即班主任對各類學生干部的任職崗位和職務變動情況在班內(nèi)作適時的通報。建立班級全體學生干部例會制,由班主任定期召集全體學生干部會議,通報班級重大事項,部署班級重點工作。舉辦學生干部學習會,加強對全體骨干的教育和培訓。建立學生干部交叉任職制,即根據(jù)實際需要,對部分干部實行不同層次之間的職務交叉兼任。目的是既讓校、系學生干部及時了解、支持和參與班級的工作,促使其更好地聯(lián)系群眾,在班級中更好地發(fā)揮骨干帶頭作用;又使全班學生及時了解校、系干部的任職情況,便于大家配合支持他們的工作,同時讓參加例會的班團小組組長、寢室長,及時得到班主任、班委會、團支部的工作指導與支持,以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責任心,促進組、室工作的開展。其結果是有利于班主任加強對全體學生干部的考察培養(yǎng),以便做到統(tǒng)籌管理、分類指導,全面、客觀、公正地做好學生黨建和各類評優(yōu)、推優(yōu)等工作。實踐中,這些班級管理理念與方法均頗具實效,對于充分提升高校班級全體學生干部的能力與素質(zhì),促進他們更好地團結、帶領全班學生加強班集體的建設、不斷增強班級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具有顯著作用。
2.建立健全班團小組基礎組織的班級管理新體制
高校班級不僅建有班委會和團支部,而且應健全其基礎組織——班小組和團小組,這既是進一步完善班團組織建設的基本管理體制,也是夯實班團工作基礎的重要措施。
班、團小組是班團組織系統(tǒng)中最小的基礎單位。一個班級的班團小組是否健全,是否團結和諧,是否運行正常,是否具有生機和活力,反映了班級的整體建設成效和管理水平。實踐證明:班級建立班、團小組,有利于劃小班級的基本管理單位,健全組織系統(tǒng),夯實育人基礎;有利于增強小組成員的團組歸屬感與團隊榮譽感;有利于引入競爭機制,開展各類競賽型的班團活動,促進班級工作的有效開展,從而全面加強高校班集體的建設和管理。
組建班、團小組應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則,在班主任指導下,由班委會、團支部集體決定。班、團的組別名稱可分設,而組成人員及主要負責人可以合二為一。班級一般可設4-6個小組,每組以8-10人為宜。分組時,一般應兼顧男女生比例、學生干部與普通學生、住宿生與走讀生等諸多因素的相對平衡。
二、堅持德育為先,創(chuàng)新班級學生思政工作的機制與方法
傳統(tǒng)的學生思政工作偏重于教育灌輸、紀律約束的方式,而面對當代的大學生,傳統(tǒng)工作方式已遠遠不能適應。怎樣才能堅持德育為先,創(chuàng)新學生思政工作的機制;如何引導大學生在班集體中正確行使民主權利,擺正民主與集中、個人與集體、自由與紀律的相互關系;怎樣促使大學生努力實現(xiàn)“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基本育人目標等等,已成為當前高校班級建設和管理所面臨的重要課題。要進一步提高高校班級管理的能效和水平,就應在啟迪、引導學生的民主意識,維護學生的民主權利方面;在建立、拓展學生的民主管理渠道,使“民主集中制”原則在班級管理實踐中得到正確的運用方面;在創(chuàng)新、激活班級思政工作機制與方法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創(chuàng)新。
激活高校班級思政工作機制,需要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工作原則,并作為班級各項工作的突破口,以充分調(diào)動廣大學生民主參與班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公平”即要求機會均等,班主任對全體學生應做到一視同仁、平等相待,給每一個學生個體的成長發(fā)展以公平、均等的機會;“公正”即要求教育者做到時時、事事出于公心,辦事公道、說話公正、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公開”即要求班級實行班務公開和團務公開,使得全體學生在公開的班務、團務中,及時地最大限度地獲得知情權,行使參與權,以全面履行一個大學生和青年團員的基本民主權利。
實行“班級工作周點評”制,即由班主任或班級主要負責人,每周以召開全班短會的形式,及時通報與點評班級一周來開展的主要工作及有關事項,表揚好人好事、批評不良傾向,明確下階段工作任務等。這種點評式的班級短會,往往以其“重點突出、鮮活生動、及時公開、揚優(yōu)抑劣”的特色而受到大學生的歡迎。
建立“班級工作月公告”制。即由班委會、團支部將每個月的班級主要工作(活動)的安排在月初用書面形式進行公布。“月公告”制度既可強化班級工作的計劃性,并起到告示全班、動員全體的作用,還具有強化民主監(jiān)督,促進班級工作目標的實現(xiàn)與完成以及提高班團組織威信等諸多效能。
開設“班級工作公告欄”。“公告欄”是班級建設的重要園地,是班團工作的信息窗口,是班務、團務公開的公示載體。“公告欄”可將班級需要公示、公告的重要事項予以及時的公布,諸如學期考試成績優(yōu)秀榜、課堂考勤紀律匯總表、班級月工作(活動)安排表、班級(小組)各項競賽活動評比榜、寢室衛(wèi)生評比榜、各類評優(yōu)公示榜、班費使用情況通報等等。
在深化高校班級建設、管理的科學實踐中,堅持探索和運用“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公”原則,必將有效地拓寬學生的民主管理渠道,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群體關心班級建設、參與班級管理、維護班級形象與榮譽,促進大家齊心協(xié)力地創(chuàng)建文明、和諧的高校班集體。
三、堅持素質(zhì)教育,創(chuàng)新班團活動的形式與內(nèi)容
新時期高校班級建設和管理必須拓展思路、改革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通過開展各類班團活動,堅持和加強大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千方百計做好“育人”這篇大文章。
班主任在指導班級開展班團活動時,要根據(jù)學校、院(系)的學生思政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及階段性工作部署,結合班級實際,提出班級學期(月度)班團活動的指導性意見,悉心提煉班團活動主題和意義,豐富創(chuàng)新班團活動的形式與內(nèi)容。班團活動應該集思想性、新穎性、品位性、實效性為一體,吸引大學生的廣泛參與,努力實現(xiàn)寓教于樂,寓教于主題鮮明、形式豐富、有特色與新意的系列主題活動之中。
班級開展班團活動需具有整體性、階段性、系列性和多樣性的特性。整體性即指班級班團活動的計劃制定及方案設計,既要按照學校、院(系)的總體規(guī)劃(計劃)的意見要求,又要符合班級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求,整體布局要科學、合理。階段性是指班團活動主題內(nèi)容的確定應符合各個時間段的客觀要求,即要根據(jù)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目標,按照各個班級所處的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具體情況和特點作出相宜的安排。系列性是指班團活動主題內(nèi)容的確定,須突出系統(tǒng)性和主題性。要根據(jù)素質(zhì)教育的原則,充分挖掘活動內(nèi)涵、提煉主題意義,創(chuàng)新設計系統(tǒng)的、特色鮮明的班團活動主題系列,注重活動的品位和實效,努力打造班級主題活動的品牌體系。多樣性包含了班團活動應在形式、內(nèi)容、方法、時空、舉辦組織等方面體現(xiàn)多樣化和創(chuàng)新性。比如在形式上,既有思政教育型的系列主題班會、團日活動,又有知識技能型的各種知識、技能系列競賽活動,還可舉辦文體活動型的各類文娛、體育系列比賽活動等。在內(nèi)容上,可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遵紀守法、道德修養(yǎng)等思想性教育主題予以系統(tǒng)安排,也可將文明禮儀、愛心奉獻、形象塑造、人際交往等素養(yǎng)性美育內(nèi)容作為必要補充。同時,班團活動的設計還應符合新穎性、實用性、趣味性、激勵性等方面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貼近學生、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班團活動通常以班級內(nèi)部舉辦為主,有些活動也可跨班、跨系聯(lián)合舉辦,或者可邀請部分外班的師生共同參與,以進一步加強班際聯(lián)誼、交流互補、開闊視野、擴大影響。通過豐富多彩的班團活動,能夠引導和營造學生主動學習、勤奮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的良好氛圍,有效優(yōu)化高校的育人環(huán)境。
學生是班團活動的主體,通過經(jīng)常性的班團活動,能使他們得到多方面的實踐體驗和鍛煉,從而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各種素質(zhì)和技能。班團小組是班團活動的基礎組織和中堅力量,要注重發(fā)揮班團小組承上啟下的團隊核心作用和競賽激勵作用。班團負責人既是活動的主要組織者,也是參與者,要努力發(fā)揮自身的帶頭示范作用。
班主任應高度重視班級的班團活動工作,在活動計劃制定、方案確定、過程參與、成效點評等方面予以精心指導,并且通過悉心探索班團活動的內(nèi)在規(guī)律,總結提煉班團活動的實踐經(jīng)驗,培育創(chuàng)建有特色、有影響、有活力、廣受大學生喜愛與歡迎的校園班級文化。
當前,各地高校正進一步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全面加強以班主任(輔導員)為主體的學生思政工作者的隊伍建設。我們要在深化班級建設和管理的實踐中,探索高校班級的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新高校班級的管理理念,努力開創(chuàng)高校學生思政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陳浩.德育為先: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喻芒清.大學生成才教育研究[D].武漢大學,2006.
[3]華長慧.寧波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文集[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