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非正式群體與教師“意見領袖”
美國心理學家梅奧在霍桑實驗中最早提出將群體劃分為正式群體(formal group)與非正式群體(informal group)。正式群體是指那些為了達成有組織任務、有明確關聯的特定目的以及執行組織的特定工作而產生的正式的組織機構。非正式群體則是人們在交往中自發組織起來,由于有共同的興趣、共同的觀點、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標等等自愿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般來講,正式群體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規定,其成員有固定的正式編制,有規定的權利與義務,有明確的職責分工的人們活動的聯合體。非正式群體可以在正式群體之內,或在正式群體之外,或跨越幾個群體而形成。它不像正式群體那樣總處于穩定和平衡的狀態,而是處于不斷適應、不斷重新組合當中。[1]在學校教師群體中,也存在著教師正式群體和教師非正式群體,尤其是教師非正式群體的種類繁多,形成的影響力非常大,因此,我們不僅要正視教師非正式群體的存在,更要重視對教師非正式群體的管理,特別是教師非正式群體中的核心人物,即“意見領袖”對于群體成員有著特殊的影響力。
“意見領袖”(OpinionLeader)最早是由傳播學者拉扎斯菲爾德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的一個名詞。在1940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拉扎斯菲爾德等人圍繞大眾傳播的競選宣傳,對選民進行調查,以證實大眾傳播媒介在影響選民投票方面所具有的強大力量。但調查的結果卻意外發現,大多數選民獲取信息并接受影響的主要來源并不是大眾傳播媒介,而是一部分其他的選民,這一部分選民頻繁地接觸報刊、廣播、廣告等媒體,對有關事態了如指掌,而那些經常與他們交往的大多數選民便從他們那里間接地獲得了競選的所有重要信息,聽取他們對許多競選問題的解釋,這一部分選民就被拉扎斯菲爾德等人稱為“意見領袖”(又譯為“輿論領袖”)。后來,拉扎斯菲爾德等人又對購物、流行、時事等領域進行了多次調查,同樣證實了“意見領袖”在這些領域的存在。他們與被影響者一般處于平等關系,而非上下級關系,并且隨著時空條件的變換、人際關系的變化、社會地位的升降、社會參與頻率的增減、人員背景的改變等等,“意見領袖”也在不斷變化。
引用“意見領袖”這一名詞用于學校領域,主要強調的是指那些對學校非正式群體成員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人,這些人往往不是學校管理組織的正式領導人,而是隱身于普通教師行列之中的“意見領袖”。能夠成為教師非正式群體“意見領袖”的人,主要是由于經驗豐富、能力超群或者其他人格上的特質被其他人所認可,自發地成為群體的核心人物,擁有著極大的吸引力。這些“意見領袖”在群體內的感召力并不亞于那些正式群體中的領導者,他們的態度甚至可以直接影響到學校組織發展的方向。如果他們贊同組織目標,就可以成為組織進步與團結的助力;反之,則可能成為組織任務完成的一種阻礙。因此對教師“意見領袖”特征進行分析,采取一些正確措施進行有效引領,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二、教師“意見領袖”的特征
在學校里,教師非正式群體“意見領袖”通過學術權威、大眾輿論、人格魅力等因素對其他成員產生影響力,他們一般都有著鮮明的個人特征,并且這些特征都是得到多數人的認可或羨慕,甚至是佩服的。
1.能力強,敢想敢干
在日常工作中,教師“意見領袖”由于學歷高,職稱高,教學經驗比較豐富,對有關事情有更多了解,知識面比較廣,對于出現的各種事物和現象有更強的判斷能力和主觀見解,并能做出合理判斷和解釋,處理問題較為理智和恰當,困難面前,信心十足,不怨天尤人,不怕承擔風險和責任,不怕得罪人,也不怕遭非議,敢做敢當,在教師、學生群體中較容易得到別人信任。
2.名氣大,敢打敢拼
教師“意見領袖”大多數社交能力比較強,交游廣泛,有眾多的社會關系,同時又平易近人,易與人接觸,與其他人員聯系比較密切。又因為博才多學,見多識廣,能對群體成員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意見,有較好名聲,擁有較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對看不慣的事情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頑強拼搏,深受大家的擁護和愛戴。
3.地位高,敢于創新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尊重教師這個行業,教師“意見領袖”說話的分量也越來越重,再加上教師“意見領袖”思想活躍,性格外向,工作方式方法大膽,不因循守舊,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敢于開拓進取,尤其是在當整個社會倡導革新開放時,敢于創新的精神更為突出,這也是使他們成為新觀念、新事物的帶頭者、鼓動者的一個重要內因。
4.范圍窄,固執己見
在學校中,由于價值觀不同、信源豐富、知識面廣、口才不錯、有責任感等等原因,使一些學者、專家、各級各類管理干部和有生活經驗的普通教師成為教師“意見領袖”,在學校組織中有相當高的權威和影響力。但教師“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同時受到他的知識領域限制,還受到其交際范圍、專業水平和民族、籍貫、愛好等條件的限制,往往會出現思想偏激、態度強硬、行為獨斷等現象。
三、加強對“意見領袖”的教育引領
由于社會的發展,形勢的變遷,在學校中自發形成了各種非正式群體,我們應充分發揮輿論權威的作用,加強對教師非正式群體“意見領袖”的教育及引領,使“意見領袖”協助學校實現教育目標。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暢通教師發表意見渠道
在學校非正式群體中,教師“意見領袖”是足以改變群體發展方向的關鍵人物,他們的思想觀念和個性品質往往直接關系到那些非正式群體的發展方向。作為管理者,在教育過程中要把每位教師看作獨立的個體,尊重每一位教師所提的意見,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學校里的重要價值,以滿足教師個體自我尊重的需要。學校要堅持教代會制度,認真聽取教代會代表對辦學的建議和意見,讓代表參與到學校管理的工作之中,使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堅持校務公開制度,凡是應公開的內容都向教師公開,使教師心里明明白白;堅持逢事必議的制度,教師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向有關領導反映,不管反映的是什么意見,有關領導必須做出答復,如果涉及范圍較廣的,由有關領導調查聽證,從多方面滿足教師自我尊重的需要。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在與教師“意見領袖”打交道過程中了解更多關于非正式群體的信息資料,掌握更多的實際情況,并且利用教師“意見領袖”在群體中的號召力,引導非正式群體成為組織任務完成的支持力量,做到有的放矢。
2.及時把握事態進程,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新世紀多元化的時代,人的需要呈現多元化,管理也應該是多元化、多樣化,注重創新理念,而且要進一步靈活化。根據復雜人的假設,人的需要與動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人的需要和動機在隨著時間、環境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著,管理者的管理策略與措施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過于簡單化,不能過于一般化,而是要具體分析,采取靈活多變的管理方法。多留意教育對象的言行舉止,把握事態進程,對于一些不妥的行為要及時糾正,一旦發現不良風氣的苗頭和征兆,我們要本著尊重、愛護和關心的精神,不厭其煩地做好教師“意見領袖”的思想工作,與他們交友、談心、摸清思想脈搏。在某些特殊時期,教師“意見領袖”的一舉一動足以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要在一種融洽的心理氛圍中進行教育,加強與教師“意見領袖”溝通和交往,取得這些“頭腦”的合作與支持,和諧管理,防患于未然,我想這應該是積極引導非正式群體的一個有效的方法。
四、樹立正面典型榜樣,以點帶面促發展
在一個學校的非正式群體里,作為典型人物的教師“意見領袖”,往往威信較高,既是群體精神內容的模范體現者,同時也是其他成員學習的榜樣,經常決定群體的規范、左右群體的行動,因此,學校要堅持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實感人、以身正人。以理服人,就是要善于說理,用“大道理”說服“小道理”;以情動人,就是要懷有深厚的感情、滿腔的熱情去做工作,以實感人,對確有實際困難的人,要想盡辦法給予幫助,讓其感受到學校的關懷和溫暖;以身正人,就是身教重于言教,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去影響人,建立親近的情感關系;要多關心近期熱點、難點問題,信息公開;要建立反映民意的機制,教職工代表大會、黨代會、校務公開,并引導其積極參與;要加強對核心人物的教育和引導,從核心人物入手,對其進行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予以大力宣傳與弘揚,樹立正面典型,使其成為眾人學習的榜樣。以其在群體內的威信,影響群體活動指向,以點帶面,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學校管理中,我們要正視教師“意見領袖”的正負面影響,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使學校組織的教育目標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吳江霖,戴健林,陳衛旗.社會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陸,馬如霞.意見領袖在虛擬學習社區社會網絡中的作用[J].電化教育研究,2009(1).
[3]趙利.運用傳播理論,提高宣傳效果-對重視“意見領袖”在傳播中作用的思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