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關愛型校園既是化解各種矛盾、形成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內容,也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體化和人性化的重要載體。把關愛型校園建設貫穿于教學、科研、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實關心學生的發展和成長,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在關愛型校園建設中樹立學生工作的服務理念,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現實問題。
一、關愛型校園建設中樹立學生工作服務理念的必要性
關愛型校園是一種尊重人、理解人、關懷人、肯定人的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關愛型校園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生活在校園中的師生為出發點,以師生的尊嚴、情感、需要、價值以及發展為核心,正確認識和處理師師、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通過師生主體間精神、心靈的交流溝通,達成對話理解,營造目標激勵師生、事業發展師生、生活關心師生、情感凝聚師生的和諧校園氛圍。
高校學生工作的服務理念,概括地說,是指高校學生工作要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以把學生造就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關心學生的思想和學習,為學生在學習、生活、擇業就業、人際交往、身心健康、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等方面提供指導和幫助。
在關愛型校園建設中樹立學生工作服務理念的必要性主要表現為:
首先,關愛型校園建設的主體是人,目的也是人。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重視學生學什么,更要重視學生怎么學;不僅重視學生需要什么,更要重視怎樣滿足學生需要;不僅重視學生做什么人,更要重視學生怎樣做人,使學生切實感受到關愛。因此,就需要轉變“管理學生”的傳統觀念,把服務理念落到實處,做好學生工作,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其次,要建設好關愛型的校園,實現高校學生工作持續發展,提升學生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不能局限于簡單地教育學生和管理學生,而要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服務學生是一個合理且有效的突破口。學生的個性是多樣化的,學生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因此,學生工作部門提供的服務也應該是個性化、多樣化的,這就為學生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的提升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服務型的學生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未來的發展趨勢。
最后,學生工作要把一切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開展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堅持“以人為本”,要尊重學生、研究學生、服務學生、發展學生,要以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來確定學生工作的服務模式,要整合有利的資源環境,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政策、措施,搭建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平臺,創造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服務氛圍。在具體工作中,要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根據大學生的成長需要和成才特點,提供大學生需要的、能令其滿意的服務,從而實現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更好地建設關愛型的校園。
二、以人為本,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新理念
1.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理念
“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本”,以最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強烈愿望為出發點,以培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優秀人才為根本目的,全面塑造和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復合型人才。關愛型校園建設中的“以人為本”,就是要牢固樹立為廣大學生服務的意識,寓管理于服務之中,把服務落實到每個學生工作的環節,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校園氛圍與環境;與此同時,還要在服務學生的過程中將育人貫穿始終。只要是符合廣大學生根本利益、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要求,都要盡心盡力地去滿足。
2.確立管理即是服務的理念
為廣大學生服務是教育、管理的題中之義,寓教育、管理于服務,在服務中進行教育,在服務中進行管理,同時亦在教育和管理中開展服務。管理就是服務改變了以往“重教育輕服務”的傳統觀念,將學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提供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關愛型校園建設中,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為學生的生活服務。關心學生的需要,傾聽他們的心聲,做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全面成才。這種服務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高質量的服務,也是貫穿學生培養和發展全過程的服務。
3.以服務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
只有立足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才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之間存在著年齡、能力、水平、素質和興趣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單一的培養模式和評價標準無法滿足學生成才的需要。長期以來,高校學生工作偏重于對學生共性上的要求,而忽視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只有樹立服務導向的理念,才能在學生工作中把學生的個體需要與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結合起來,改變那種“千人一面”的培養目標和整齊劃一的工作觀念,尊重不同學生的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需要,尊重學生的教育選擇權,讓學生自主選擇、自我負責、自我設計,主動適應人才市場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在關愛型校園建設中凸現學生工作服務理念的現實考量
在關愛型校園建設中,學生工作者要主動熱情地為學生服務,把怎樣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作為重要課題,不斷探索管理和服務育人的機制和手段,努力提高服務質量。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切實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困難。讓學生工作涵蓋從入學到畢業、從日常生活到學習考試、從經濟困難到心理健康等所有方面,使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生活在關愛的海洋之中。
1.入學指導服務
學生入學指導主要包括向新生及其家長宣傳介紹本校本專業的教育概況;為學生早日適應校園生活及有效利用校園教學與生活資源提供指導;幫助新生尋找自己的定位,使之盡快完成由中學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變,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為圓滿完成學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還包括為新生提供一定的心理輔導、心理測試等服務。新生教育對學生大學四年的學習成效和發展方向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一年級也是實施教育引導最有效的階段,這也是我們強調抓好新生教育的原因所在。
2.思想道德教育引導服務
培養什么人的問題是高校的首要問題,學生工作負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我們要通過有效途徑和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以人文情懷來關愛和引導學生;同時要重視大學生政治素質的培養,切實提高當代大學生參與公共生活、公共管理的意識和能力,為建設社會政治文明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3.身心健康服務
健康服務包括身體健康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除定期體檢外,還要給學生提供健康知識,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促進身心的成長;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與咨詢服務,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知識、洞察心理世界、預防心理疾病、關注心理成長、挖掘心理潛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效應對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
4.素質拓展服務
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育模式、完善教育手段,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組織能力和自學能力;要通過成立領導機構、設立資助獎勵基金、建立科研項目管理制度、開設創新課、設置素質教育學分、建立創新實驗基地、舉辦科技競賽、發展學術社團等手段,建立健全素質拓展的領導體制、管理體制、活動體制,為學生創造開展學術研究的機會和條件,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意識和創新創業精神。
5.就業指導服務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要面向市場,自主擇業,面臨著很大的就業壓力。因此,幫助學生尋找能夠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職業崗位、規劃職業生涯成為服務學生的重要內容。就業指導主要是把就業安置和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成立就業指導中心。具體職能包括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專業定向和職業定向、提供就業信息,指導學生參加實習、實踐和開設就業指導課,傳授求職擇業技巧,推薦介紹學生參加就業與職業交流洽談會、組織校園招聘與面試活動、指導畢業生通過多種渠道就業和為校友服務等。
6.經濟資助服務
高等教育不是義務教育,高校實行繳費上學制度使一些經濟困難的學生面臨無法上學的困境。應當通過提供國家助學貸款、獎學金、助學金、學費減免及勤工助學服務等形式,幫助他們克服困難,保證順利完成學業。可以通過開設新生入學綠色通道、開辟勤工助學渠道、建立助困基金、吸納社會救助資金、設置各類獎學金、成立助困中心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有效的經濟資助服務。
7.后續發展服務
即對學生畢業后的服務,包括再教育和再服務兩個方面。畢業后的再教育包括學歷教育和技能教育,學歷教育包括??粕究啤⒈究粕佳芯可?、碩士生攻讀博士、博士進流動站作博士后研究等;技能教育包括畢業參加工作后的長、中、短期各類業務培訓。畢業后的再服務包括留學服務和跟蹤服務,留學服務包括咨詢、指導、推薦和提供相關學歷資料等;跟蹤服務包括畢業生跟蹤調查、提供技術支持、合作科研攻關、協辦創業基地等。
總之,在關愛型校園建設中樹立學生工作的服務理念,不僅要根據大學生的成長需要和成才特點悉心為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同時也要培育大學生愛國、愛校、愛家和關愛他人的品質,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高校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胡琦峰.構建服務型學生工作機制促進高校創新發展[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9).
[2]李應軍,郭梅.服務型學生工作研究[J].理論月刊,2007(1).
[3]楊克非.新時期服務型學生工作模式的認識與構建[J].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