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素質教育是全社會教育改革中最令人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熱門話題之一。教師特別是高校教師是培養人才直接的組織者和實踐者,提高高校教師的自身素質,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保證。教師要培養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高素質人才,使教育教學跟上時代的發展,就必須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教師素質的提高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社會對教師的必然要求。時代呼喚高素質人才的同時也在呼喚高素質教師。
一、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學是做好一名教師的前提
教師的本職工作就是教書,這是天經地義的。為了培養更多的、合格的工程技術人才,教師首先必須有一種腳踏實地的敬業奉獻精神,打好深厚的學術基礎,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授課內容,要做到旁征博引、生動形象,講好課是一個教師起碼的師德。只有教好書、教學質量高、效果好,受到學生的歡迎,在學生中有較高的威信,才能在教學環節中滲透思想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教學質量差,講課沒有吸引力,學生不愿聽,甚至不來聽課,教師在學生中沒有威信,就難以寓思想教育于教學環節之中,教書育人就成了一句空話。
1.課前準備環節
備課寫教案是教書育人的基礎,是講好課的關鍵,首先是備“教材”。例如在準備《工程材料》這門以敘述為主的課時,為了真正把課講好、講活,我參考了十余種相關教材的內容和材料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對教案進行不斷充實和完善,使學生能在學時少、內容多的情況下,抓住主要矛盾,掌握少而精的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其次,是備“學生”,就是要熟悉了解教的對象。課前深入到學生中去,對他們的思想、學習、生活和興趣有初步的了解,交流了思想,密切了關系。這些都為備好課、講好課奠定了基礎,為全面關心學生、教書育人做到心中有數和有的放矢。
2.課堂教學環節
教學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要陣地,是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的主要環節,因此要特別重視課堂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徹“嚴、愛、好”三個字。“嚴”就是嚴格要求,以身作則,要做到嚴明的課堂紀律,要求學生專心聽講、記好筆記,不準隨便講話和散漫拖拉等不文明行為。“愛”就是對待學生要愛護,態度要和藹熱誠、循循善誘、平等待人,使學生感到親切、感到溫暖。“好”就是講課要好,講課要有吸引力,通過啟發式、討論式、歸納式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渴望和主動性。如在講授金屬的同素異構轉變時,我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當年沙皇軍隊的倉庫里有許多軍服,軍服上許多錫制的鈕扣,有一天突然都不翼而飛了,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個懸念立刻集中了同學們的注意力,接著我講了這是由于氣溫低引起了錫扣表層的金屬晶格發生了同素異構變化而導致體積膨脹,因應力的作用而變成了金屬粉末,因而這一節課學生的注意力一直很集中,許多概念比較輕松地就掌握了。
二、教師自身的高素質是做好一名教師的保證
1.職業道德素質
教師肩負著培養和教育學生的雙重任務,熱愛教育事業,關心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道德。由于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性,決定他(她)應該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除了要從思想到行為與黨中央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和在是非面前旗幟鮮明,決不模棱兩可、含糊其詞外,還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對待教育工作應該敬業、樂業、勤業、精業,能深刻地意識到自己所負的歷史使命,把自己的一切知識、優秀的品質都毫無保留地貢獻給教育事業。要把以苦為樂、勤奮工作、精益求精、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精神傾注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因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2.業務素質
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教師首先要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單純的以傳授知識為目標轉變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目標,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發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現在正處于知識劇增的時代,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學科間的聯系、滲透越來越強。教師工作的對象是具備了一定科學文化知識的大學生,他們愛好廣泛,思想活躍,要組織和引導他們活動,沒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很難完成。因此,這就要求教師不能滿足于已取得的學歷和掌握的知識,學無止境,要有“不進則退,小進亦退”的緊迫意識。作為教師,必須把握本專業最新知識的發展趨勢和動態。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信息時代,教師要能瞄準、跟蹤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并不斷潛心研究,讓自己的專業知識做到與時俱進,與世界接軌、與先進同步。同時,應及時地將科研成果引入課堂,讓學生了解前沿科學動態。真正做到“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讓學生覺得聽教師一席談話,勝讀十年書才行。
3.心理素質
要做好一名教師還需具備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情感和意志品格,樂觀處世,積極進取,并注重自己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具有戰勝各種困難的堅強意志,能承受各種挫折和磨練,學會處理理智和沖動、順境和逆境、希望和失望的關系。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的心理,能夠正確認識、評價和表現自己,學會正確對待他人,樂于助人、與人為善、富有同情心,尤其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要有穩定的情緒,懂得自尊自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就能做到耐心、細致、“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理性教育,以教師良好的心理品質去感染、影響學生,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4.能力素質
教師除了具備講好課的能力外,還應有觀察人的能力、聯系人的能力、交流和說服人的能力等等。此外教師還應注重培養自身的人格力量,它的因素很多,如衣著、表情、語言表達、風度、行動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否有一個與語言一致的行。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具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影響力,教師不僅要善于言教,更重要的還要注意身教。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聽其言觀其行的過程中聽你的,信你、服你、接受你,從而使育人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中教師還應具備一項不可忽視的能力,那就是快速、準確地記住每位學生的姓名,接著是賦予每個名字一些豐富的內涵,如家庭情況、學習情況、個人興趣愛好,簡歷等等。其實人一生最關注最看重的一個詞就是他(她)自己的名字,如果教師能叫出某位學生的名字,他(她)會很興奮、很高興的,而教師和他(她)的距離也會一下子拉近,接下來的教書育人工作就好做多了。
三、全方位、高素質的育人是做好一名教師的責任
對每位教師來說,傳授知識是理所當然的,但更重要的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1.學生政治思想和搏擊人生的引路人,教育引導他們學做人
學生上大學首要的任務是要學會做人,路走不對,道德素質差,學習再好也難有大的作為。通過介紹成功校友的成長經歷來引導在校學生立志、立業、立身,引導學生做四有人才、引導學生成為富有合作精神的人。
2.做學風建設和傳播知識的有心人,教育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為會學習的人
學生大學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因此督促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就是教師的重要職責。教師應在抓學風、班風建設,抓學習方法,解決學生在學習上的困難,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工作上下功夫,為學生提供考研指導,使他們成為會學習的人、學習好的人。
3.做社會活動和文化活動的熱心人,引導他們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學生成才要走“知識、素質、能力”三位一體的路子,而僅靠課堂教育是很難實現這一點的,社會活動和文化活動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其素質的重要途徑。所以,推動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特別是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拓展第二課堂就是教師的重要工作。在實踐中教師應學會精心設計、熱心組織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和校外實踐活動,通過這些集思想性、娛樂性和知識性于一體的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長知識、長才干,成為適應當代社會的有用人才。
4.做學生日常生活的貼心人,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和心理上的困擾,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作為從校門到校門走過來的學生,他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時常常需要教師的幫助和關心,有些學生在生活挫折面前會產生心理上的困擾,更需要教師的疏導。當學生生病時、經濟困難時、受到挫折和打擊時,向他們伸出熱情的手,對學生的成才進步會起到巨大的激勵作用。
總之,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實現素質教育需要全社會全方位共同的作用和配合,但我們不可否認高校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教育工作是一項偉大而平凡的事業,從事這項事業的人是平凡而偉大的人。高校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學生的心靈,以精湛的學識和教學藝術啟迪學生的智慧,以良好的心態和完善的個性維護學生的健康心理,這樣才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
參考文獻:
[1]陳祖福.迎接知識經濟時代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振興和創新高等教育[J].大學化學,1999(1).
[2]李軼,閆振榮.提高高校教師素質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6(19).
[3]董蘭芳.實施素質教育重在提高教師素質[J].柴達木開發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