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個孩子喜歡蜻蜓螞蟻之類的小動物,你也許不覺得奇怪,因為那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但是,有這樣一個人,他耗費一生的光陰來研究昆蟲,并專為昆蟲寫出一部長達十卷的著作,先后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被譽為“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直到一個世紀之后的今天還被選入課本里……這為昆蟲癡迷一生的人是誰呢?
他,就是《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
法布爾,1823年12月22日降生在法國阿韋龍省圣雷翁村一戶農民家中,家境貧窮,為了減輕家庭負擔,4歲時,父母把他送到祖母家生活。在他眼里,祖母所在的村子是一幅隨意打開的畫卷:星羅棋布的小溪,流水潺潺;姹紫嫣紅的鮮花,朵朵盛開;青翠碧綠的草坪,柔軟成茵。特別是那溪中的游魚、花上的蝴蝶、草中的蟋蟀更令他癡迷不已。
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已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有一回,他在草叢中發現一群蜈蚣,蜈蚣竟然有那么多只腳,法布爾簡直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興趣盎然地蹲下身來觀察研究,很快就沉浸到蜈蚣的世界里。蜈蚣的每一只腳似乎都給他無窮的樂趣,他甚至喜滋滋地把蜈蚣帶回家給父母看。沒想到,母親是厲聲地責備,父親是怒氣沖沖地責罵,“可惡的小傻瓜,蜈蚣有毒啊,快扔了!”但是,父母的責罵絲毫沒能阻止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他對昆蟲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
有一次,他看到了一種以前從未見過的小蟲,雙手各抓了1只,沒想到又來了1只,法布爾就把手里的蟲子放到嘴巴里,用牙齒咬住,再用手去抓蟲子,不管蟲子怎么掙扎,放毒汁,他就是不松口,最后口腔中了毒,很長時間才恢復。他對昆蟲的喜愛到了常人無法理解的程度,譬如,在冬天如果發現凍僵的昆蟲時,就會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放進懷里,用體溫溫暖蟲子,耐心地等昆蟲蘇醒過來。在他的童年里,沒有什么能比昆蟲更重要的了!
法布爾的履歷坎坷,曾因生活所迫,中途退學,出外謀生。無論是在鐵路上做工,還是在市集上賣檸檬,他從未放棄自己的昆蟲夢。再后來,他曾有長達三十余年的教師生涯,突出的教學業績曾受到拿破侖三世的接見。他完全可以利用化學和數學天賦走一條駕輕就熟的捷徑,贏得掌聲和榮譽,過上夢想中的好日子。
但是,他依舊遏制不住對昆蟲與生俱來的癡迷,51歲時毅然用積攢的一筆錢,購得一處坐落在荒地上的老舊民宅,并取名為“荒石園”。年復一年地平鏟刨挖中,一座花草爭妍、灌木成叢的百蟲樂園建好了。他不知疲倦地從事獨具特色的昆蟲學研究,并以人性觀照蟲性,充滿了對生命的尊重、關愛、敬畏之情,他用生花妙筆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
來,我們看看他那滿含深情地描寫:水蝎交叉著兩肢,在水面上悠閑地做出一副仰泳的姿勢,那神態,仿佛它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游泳好手;蟈蟈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為昆蟲癡迷了一生的他,這樣孤獨又歡欣地度過了人生的最后35年,這35年與昆蟲相伴的歲月化作一枚智慧之果,《昆蟲記》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鴻篇巨著。
名人小檔案:
法布爾(1823-1915年),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詩人”。他創作的《昆蟲記》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編輯王淑娟mochouw@yahoo.com.cn
www.mochou.cn“在線投稿”《家教與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