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長都是這不準那不該,千般指責兒女;
這位媽媽卻是這也好那也行,還把女兒當老師。
如今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子女教育關系重大,弄不好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子女的事再小都是大事”的說法在民間很是風行。于是家有考生的家長便不得消停:能不出的公差盡量不出,能不赴的宴會盡量不赴,能不搞的活動盡量不搞。整天堅壁清野,只要與高考沒有直接聯系的東西,一律清除;整天盯緊兒女,只要與分數無關的行為,就是這不準那不該,千般指責。
鄰居李阿姨的女兒去年參加高考,以出眾的成績考取了復旦大學。但我們卻沒看到她有什么與眾不同的表現。我們忍不住好奇,請她傳經送寶時,李阿姨才給我們透露驚人的秘訣:我把女兒當老師。見我們不解,李阿姨進一步解釋道———
我女兒直到進入高三還是中等成績,不是很差,但也不冒尖。用她班主任的話說,就是“壓一壓擔子,也許就上去了;由著她去,也許就沒什么指望”的那種。我當時急呀!可急有什么用呢?我尋思:哲學上不是講“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嗎?我認為關鍵的還是要激發女兒的上進心,讓女兒學會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
我原本不會上網,是女兒手把手教會的。那段時間,可能是女兒在我面前最有成就感的日子。她的精神狀態特別好,似乎干什么事情都有使不完的勁。于是,我決定依葫蘆畫瓢,還把女兒當老師。我以幫同事家小孩復習高考為借口,經常讓女兒針對高三考生的常見困難提出應對策略。比如:如何做聽課筆記,如何建立錯題本,如何查漏補缺,如何速記單詞,如何管理時間,如何調節情緒等等。也許是因為被人家寄予了厚望、承擔了一份責任吧,我女兒這老師當得還真的有模有樣,應對策略總結起來頭頭是道。有時,碰到女兒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她還能主動咨詢老師,多方搜集資料。
在對女兒表現出百般信賴的同時,我也注意外松內緊,和女兒的班主任、任課老師甚至她的好朋友保持密切聯絡,隨時掌握女兒學習生活的最新動向。每當女兒學習生活出現負面情況,我就把這些負面情況當作是我同事小孩的問題,向女兒討教應對之策。有時,我也會將自己收集到的專家意見,拿來征求女兒的看法,請她把關,看能否對同事的小孩產生幫助。每當這時,女兒總能將心比心,以己度人,認真琢磨那些專家的建議。在這過程中,那些合適她自己的意見,她也就潛移默化地接受了。
正因為我把女兒當老師,高三這一年來,我從來沒有指責過她。周圍的人都說她進了高三就像是換了一個人,臉上有笑,心中有志,腦中有法。我也發現,女兒學得越來越輕松,學得越來越有效率,學得越來越有勁頭,最后順利地考上了復旦大學。
別人家長都是這不準那不該,千般指責兒女;李阿姨這個媽媽卻是這也好那也行,偏把女兒當老師。慧心的李阿姨把女兒當老師的做法,成功地將成績原本只有中等的女兒順利送入了復旦大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創造了指導兒女升學的奇跡。李阿姨把女兒當老師的方法,也許值得家長三思而后行!
見習編輯 吳忞忞mwumin@qq.com
www.mochou.cn“在線投稿”《家教與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