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骨骨折臨床有時難以發現,因此,顳骨骨折有效的影像學檢查、對骨折線的精確描述及相關結構損傷的顯示尤為重要?,F就顳骨骨折的HRCT表現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臨床懷疑顳骨骨折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6~62歲。右耳14例,左耳15例,雙耳1例,病人均有外傷史(車禍、銳器擊傷、高處墜落),臨床表現為耳出血或鼓膜穿孔23例,漸進性或遲發性面神經麻痹3例。電測聽檢查顯示,傳導性聾8例,神經性聾2例,混合性聾1例。
1.2 方法 使用西門子SOMATOM Emotion掃描機,層厚1~2mm,間隔1~2mm,窗寬1100~4000HU,窗位500~700HU,以橫斷面和冠狀面為常規層面,橫斷面掃描基線為上眶耳線,冠狀面以通過雙耳屏尖與聽眥線的垂線為基線。
HRCT顯示,顳骨骨折30例,單側29例,雙側1例,共31耳。28耳顯示骨折線的存在??v行骨折所占比例最高、(61.3%,19耳),骨折線與巖部長軸平行。其中,8耳僅局限于乳突部,除可見骨折線外,尚可見乳突蜂房密度增高;7耳骨折線經乳突穿過鼓室,有2耳止于面神經管膝部;4耳骨折線穿過外耳道骨壁,外耳道內見滲液影像。橫行骨折約占22.6%(7耳),其中2耳骨折線位于右側乳突部;4耳巖部橫行骨折中,3耳骨折線累及骨迷路,1耳累及耳道;混合型骨折2耳,見顳骨2條以上不同方向的骨折線,形成多塊骨折片。其余3耳為乳突部不典型骨折,骨折線不甚清晰,但可見乳突蜂房氣化不良,其內密度增高。
聽骨鏈異常8耳,主要表現為錘砧關節脫位(5耳),橫斷面表現為錘砧關節間隙增寬清晰可見,其中,1耳砧骨變形,說明有砧骨外移扭轉;2耳橫斷面砧骨長突骨折;1耳橫斷面砧骨短腳短粗,錘砧關節模糊。
面神經管損傷9耳。迷路段損傷為橫行骨折1例,膝部損傷為縱行骨折1例、橫行骨折1例;鼓室部損傷為縱行骨折1例、橫行骨折1例、混合型骨折1例;乳突部損傷為縱行骨折2例、不典型骨折1例。
顳下頜關節窩積氣2耳。1耳左側顳下頜窩積氣伴下頜升支骨折。另1耳右側顳下頜窩積氣,且有同側下頜頸骨折。
乳突蜂房異常18耳,其中,16耳乳突蜂房內可見滲液影像。2耳乳突蜂房致密,氣化不良。合并單側額葉腦挫裂傷3耳,雙側額葉腦挫裂傷1耳,顳葉腦挫裂傷2耳,左顳極硬膜外血腫1耳,頂骨骨折5耳,額骨骨折2耳。
HRCT在不減少像素數目的情況下對耳部精細解剖結構能夠直觀地顯示,且有更高的空間分辨率,對耳顳部骨折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1]。顳骨骨折分為縱行、橫行、混合型及非典型骨折,其中,縱行骨折最為常見,橫行骨折次之??v行骨折線多起自顳骨鱗部后方行向前內方,通過鼓室蓋、外耳道、中耳和破裂孔,即骨折線大致平行于顳骨長軸。損傷鼓室和外耳道黏膜易發生耳出血及暫時性傳導性耳聾。HRCT顯示鼓室及乳突蜂房含氣差或不含氣,外耳道內見液性密度影。橫行骨折常損傷骨迷路,向外可以損傷中耳,也可發生在顳骨乳突部累及鱗部及外耳道。橫行骨折在軸位和冠狀位CT上都能顯示,表現為骨折線通過內聽道、耳蝸、前庭、半規管和面神經管。橫斷面對縱、橫行骨折診斷至關重要,加上冠狀面可更精確地顯示解剖部位。
混合型骨折具有縱行或橫行骨折的特點。本組1例混合型骨折表現為顳骨多條不同方向的骨折線,形成多個骨折片,患側蜂房氣化受出血影響而混濁。非典型骨折局限于乳突小房,這是由于該處骨質甚薄,外傷后易發生凹陷骨折,造成非典型骨折和腦脊液漏。本組中各型骨折與常規平片顳骨骨折的顯示率(17%~30%)[2]相比,具有明顯優勢。
HRCT通過清晰顯示骨折線和聽小骨及內耳的細小變化協助臨床制訂治療方案。HRCT通過對骨折線和面神經管受累的顯示,有利于臨床明確面癱的原因,即是由面神經水腫還是面神經撕裂所導致,對病人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組有2例顳下頜窩積氣,一例為左側,初診時僅見下頜升支骨折,但病人同側外耳道流血。一周后復查,可見顳骨內混合型骨折,骨折片導致顳下頜關節不穩,從而引起張口困難、咀嚼不能。另一例為右側顳下頜窩積氣伴有同側顳骨縱行骨折、右側下頜骨頸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