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來,李 湃
(河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北石家莊 050081)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探究
陳東來,李 湃
(河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北石家莊 050081)
為了加強動物檢疫活動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保障動物及動物產品安全,保護人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根據新修訂《動物防疫法》的規定,農業部在總結近年來各地動物檢疫工作實踐和借鑒其他國家先進做法的基礎上,對原《動物檢疫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于2010年1月21日以第6號部長令發布了新《動物檢疫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于2010年3月1日施行。2002年5月24日農業部發布的《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農業部令第14號)同時廢止。辦法包括總則、檢疫申報、產地檢疫、屠宰檢疫、水產苗種產地檢疫、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動物檢疫、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檢疫監督、罰則及附則等,共十章五十三條。筆者認為《辦法》具有以下特點:
動物檢疫是一種行政許可行為,屠宰、出售或者運輸的動物以及出售或者運輸動物產品前,貨主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辦法》對不同用途的動物及動物產品的檢疫申報具體時限進行規定(第七條到第十條),同時規定申報檢疫應填寫檢疫申報單,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按照規定決定是否予以受理(第十一條、第十二條)。
《動物防疫法》規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對動物、動物產品實施檢疫,本《辦法》規定延續了現有的檢疫模式,選擇動物疫病防控過程中的兩個關鍵控制點進行檢疫,即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并規定了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的程序、條件、動物檢疫證明的出具以及發現問題的處理措施等(第三章、第四章)。同時,為解決檢疫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辦法還規定了到達目的地需分銷動物產品的換證和重新檢疫的具體條件(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
《辦法》規定進入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動物的二次檢疫由省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負責,有利于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動物衛生保護水平得以有效維持(第三十二條到第三十四條)。加強種質資源調運監管,對跨省引進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及其精液、胚胎、種蛋進行檢疫審批,是控制動物疫病傳播的有效手段,《辦法》規定了審批條件和到達目的地后的隔離觀察(第三十五條到第三十八條)。
我國動物養殖數量大,分布分散,動物屠宰場數量多,均需派出人員實施產地檢疫或者屠宰檢疫。目前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官方獸醫數量嚴重不足,影響工作正常開展。因此,借鑒國外的一些成功做法,采取官方獸醫和執業獸醫結合的辦法,來彌補官方獸醫人員不足的問題。《辦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可以根據檢疫工作需要,指定獸醫專業人員協助官方獸醫實施動物檢疫。
由于動物檢疫制度涉及面廣、內容多,操作層面特別是相關技術規范的要求高,《辦法》主要從管理層面對有關原則和制度進行了規定,動物檢疫證明的具體內容和格式、動物檢疫范圍、檢疫對象和檢疫規程等,由農業部另行規定。
《辦法》將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單獨列出一章,規定了水產苗種的種類、產地檢疫的申報時限以及檢疫具體內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