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亞平
(江蘇省大豐市大龍畜牧醫院,江蘇 大豐 224125)
不同的飼料作物品種對霉菌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選用和培育抗菌的飼料作物品種,可降低霉菌的侵害,這也是飼料防霉的直接途徑。而生物基因工程的逐步擴大應用,可培育是抗菌的飼料作物品種。
試驗表明,從花生中分離出的黃曲霉有80%~90%能產生霉素,高于從其他作物中分離出的黃曲霉。所以,在連續種植花生的地塊里,花生受黃曲霉的污染率較高,其黃曲霉毒素的含量也較高。破碎的花生易污染黃曲霉,也利于霉素的生成,如果采取輪作的種植技術和科學的收獲方法,可降低霉菌毒素的感染。另外,收獲和貯運過程中應盡量避免蟲咬、鼠啃、擠壓,避免玉米、花生等谷物飼料的表皮和外殼受損傷,破碎的籽粒應除去。
引起飼料霉變的主要因素有濕度、溫度和氧氣濃度。如果能控制好濕度,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飼料霉變。一般情況下,把水分控制在安全線以下是最簡便易行的貯藏方法,故飼料作物收獲后應迅速進行干燥,旦必須保證干燥一致。稻谷中的水分應控制在13%以下,玉米在12.5%以下,花生在8%以下。
飼料霉變多數是貯運過程中發生的,因此,在貯運過程中采用防霉技術是防止飼料霉變的重要措施。
4.1 物理防霉法 主要有控制貯藏環境的溫度、密閉隔氧貯藏、氣調貯藏、低溫通風貯藏以及輻射法等。據試驗,將脫粒后的玉米裝入內襯塑料袋中,盡量裝滿并扎緊袋口。由于玉米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袋中的氧氣,不僅黃典霉素難以生長,其它霉菌也受到限制,是經濟簡便的防霉方法。現在常用低溫通風貯藏法,采取低溫與機械通風相結合,使飼料達到安全水分含量以下,不僅適用于顆粒飼料,而且對水分含量較高粉料應用效果也較明顯。隨著食品輻射技術的發展,輻射處理將也應用于飼料的貯藏。
4.2 化學防霉法 就是在飼料中添加防霉劑。此法適合干飼料生產企業。作為飼料防霉劑,必須既有抑制霉菌的作用,又要對人畜無害,使用方便、可靠且價廉。常被用作防霉劑的有丙酸及其鹽類、山梨酸及其鹽類、雙乙酸鈉、乙氧喹、延胡索酸、光氫醋酸鹽、龍膽紫、富馬酸二甲酯等。目前飼料生產企業用量最多的是丙酸及其鹽類,其次是山梨酸及其鹽類。如乙酸利處理方法:乙酸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AF(琥珀酸轉氨酶)的生物合成。將乙酸利配成9%~15%的水溶液,按新鮮花生量的3.5%添加該溶液,與花生充分攪拌混合,于28~300℃、相對濕度100%的環境中貯藏于聚乙烯袋,90日內無AF的生物合成。
4.3 綜合法 酶和抗氧化劑作為防霉劑,是近幾年來國際上出現的新型高效防霉劑。與化學防霉劑的防霉原理不同,它的作用原理是以外加酶取代霉菌體內的酶系,并以抗氧化劑阻礙霉菌正常氧氣吸收,從而阻礙霉菌正常的生理功能,達到防霉效果。所使用的酶要比霉菌體內的酶強100~500倍,作用于霉菌時,霉菌體內的酶就遭到破壞發生變性,使霉菌不能從飼料中吸收營養,再加上抗氧化劑的作用,霉菌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從而抑制其生長。霉菌不會對這種防霉劑產生抗性,而且使用安全可靠,對外界無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