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海燕
張振國投資的項目曾被列入中俄政府科技合作A類執行項目。他領導的企業被國家外國專家局確定為“全國工業引智示范基地”。他嘗到了借用外腦、做強企業的甜頭,成為改革開放的直接受益者。
陽春3月,我們應湖北省外國專家局之邀,對湖北鄂豐集團總經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振國進行采訪。他集湖北黃鶴電線電纜有限公司、湖北鄂豐模具有限公司、湖北顧地塑膠有限公司、湖北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于一身。“我的企業的每一次改變、每一個新產品開發都與引智有關,從電線電纜廠到顧地模具公司,再到振源生物公司,如果沒有引智,就沒有今天的成績。”張振國告訴記者說。
“撿”了個德國專家,帶來幾百萬效益
1988年,張振國組建鄂州當地的一個電線電纜廠,工廠非常困難,湖北省有關部門幫他請來了日本花甲協會的專家林正之先生,幫助解決了一些技術難題,企業略有好轉。
90年代初,有個企業把一位德國專家請來后又突然不想接待了,省里的外事部門就讓張振國幫助接待—下。這位無意間“撿”來的德國專家來到企業,經過考察后建議他買便宜而沒有污染的意大利設備,為企業節省了80萬美金,并帶來了幾百萬元的經濟效益,使得張振國的企業一躍而走出了困境。
2002年8月,張振國帶領湖北鄂豐模具公司(鄂豐集團)完成了企業改制,由國營變成了民營企業,整體搬遷至鄂州新工業園區。為了擴大企業經營能力,通過調研,張振國決定引進外國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以改變被動的生產局面。于是他主動找到鄂州和湖北省主管引智的政府機構,幫助他引進國外的先進管理和技術。
在引智部門的幫助下,鄂豐集團引進了德國、法國等國的技術,并與華中科技大學塑性成型和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德國、法國等國的國際性技術組織進行長期的技術合作,研發出了快速成型、模具設計制造,直至產品注塑成型的成套技術和產品。2003年被國家外國專家局確定為“全國工業引智示范基地”。
近些年來,隨著研究開發的深入,鄂豐集團汽車模具設計和制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公司的主導產品塑料管件模具、閥門模具及擴口抽芯模具、汽車塑料件模具、汽車檢具等多次獲得國家級重點新產品稱號和湖北省、市科技進步獎,擁有多項專利技術。公司的汽車模具產品在國家和國際模具展覽會上獲得好評,并獲得多項榮譽。產品出口到荷蘭、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
從引進國外智力,特別是引進人才中,張振國嘗到了借用外腦,做強企業的甜頭,成為改革開放的直接受益者。他的企業從一個幾乎快要倒閉的小電線電纜廠起家,發展到全省知名企業。在張振國的領導下,鄂豐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模具加工設備及技術,擁有了一支技術素質精良的員工隊伍,并在此基礎上大膽自主創新,使得公司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塑料模具設計制造企業。
在改制轉型中擔當社會責任
上世紀90年代末,國營企業的改制之風席卷全國。國營企業改為民營企業,使大量的富余人員下崗。作為原國營企業鄂豐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的張振國面臨著買斷工齡后的員工何去何從的問題。企業改制后,一個500多名員工的企業,涉及到上千人的生存,這不僅將影響到改制的成敗,更會涉及到社會的穩定;張振國是位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企業家,他不能看著曾經跟他一起為了工廠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工人們就這樣離他而去。
1999年初,張振國果斷決定,以原鄂豐集團公司的恒通管業為基礎,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他利用廣東偉雄集團向中部擴張的機會,在鄂州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經過多次艱苦的談判,終于達成了廣東偉雄集團在湖北鄂州組建大型塑膠管道生產基地的協議,組建了由他本人和廣東偉雄集團共同持股的湖北顧地塑膠有限公司,由他本人出任公司總經理。
公司成立當年即安置恒通管業員160多人,招聘下崗職157人。張振國更是對顧地公司傾注了全部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在公司發展上。從公司一成立,他就幾乎沒有了休息日這個概念,每天他總是第一個到公司,最后一個離開,星期天也經常出現在公司生產第一線。有時出差回來,哪怕是再晚也要到公司來轉一下,看一下他的員工,看一下他為之奮斗的公司;每年農歷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就是到所屬公司看望節日值班的員工。他愛兵如子,愛公司如家,贏得了公司員工們的愛戴和擁護,在創業初100多名員工中,10年后仍有70多人工作在公司。
作為合資公司的總經理,張振國認識到只有實施人才戰略才能提升企業整體素質。于是他在湖北省、鄂州市引智部門的協助下,引進了德國、法國、巴西等國專家為顧地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并積極“走出去”,一方面學習先進的技術,一方面將中國制造推銷到世界其他國家。
在他的帶領下,通過全體員工共同努力,顧地集團從最初的租賃廠房生產,到目前年生產能力達8萬噸且設施齊全、產品多樣化,一個管理規范、技術先進、環境優美、現代化程度高的新型塑膠管道生產基地框架已經形成。
十幾年間,無論是鄂豐集團還是湖北顧地,都得到國家外專局的大力支持,國家外專局的數位主管領導都曾經來到企業參觀考察,為企業請來了急需的外國專家,并被國家外國專家局確定為“全國工業引智示范基地”。
引進俄羅斯高科技生物工程技術
湖北是千湖之省,而鄂州是百湖之市。這里最突出的地理特點就是湖多,湖中的漁業資源自然也比其他地區多。張振國生于鄂州,長于鄂州,吃著湖里的魚長大,那些未被污染過的湖水中的魚是如此鮮美,有沒有可能從魚身上獲得更高的營養呢?張振國想到了建立一家以魚為原料的生物公司。
2001年,張振國從湖北鄂豐模具公司調出部分資金,支持在實驗室里摸索用外源酶提取魚水解氨基酸,并根據研發工作需要成立了鄂州振源生物公司,張振國任董事長,專門搭建了科研平臺,組建了研發團隊。
為了節省研發成本和時間,張振國意識到必須借助國外專家及其先進技術來改進完善研發工作。湖北省外國專家局知道了這一情況,積極牽線搭橋,雪中送炭,為振源公司推薦了俄羅斯國立莫斯科技術管理大學的魚加工專家。并為俄羅斯專家能快捷地和該企業對接做了大量服務工作。
2003年,俄羅斯國立莫斯科技術管理大學副校長尤里教授等一行5人來企業面談技術合作事宜。2004年3月,張振國董事長對俄羅斯國立莫斯科技術管理大學進行了回訪,進一步確認雙方在魚水解氨基酸提取技術方面的合作意向。
長期以來,由于俄羅斯國內經濟形勢欠佳,投資環境不好,有很多先進的實驗室技術沒有條件在俄羅斯國內進行產業化轉移。和振源公司合作的德米特里院士,是俄羅斯
著名的生物學家、自然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他認識很多俄羅斯生物界有造詣的科學家,并和俄羅斯相關的科研機構長期保持密切的聯系,在這些機構和生物學家的手里有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多數是實驗室技術。
俄羅斯之行讓張振國開拓了新的思路,同時也看到了與俄羅斯合作的前景,而開發的產品又非常切合我國目前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政策,于是張振國決定,把引進俄羅斯太空食品配方,開發魚氨基酸系列保健品作為新的發展方向,表現出了這位深諳引智工作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的企業家的遠見和韜略。
2005年3月,俄羅斯技術投資方代表拉法依爾和技術專家德米特里院士來華簽訂正式合作合同。俄方一俄羅斯生物科研工業聯合體以技術專利入股,占股份35%,中方一鄂州振源生物公司以設備廠房和流動資金入股,占股份65%,雙方組建合作公司一湖北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人民幣。其中,俄方負責技術路線、產品質量控制及后期技術更新,并承擔50%產品在俄羅斯的銷售義務。同年10月,通過實地考察,反復選擇,終于選定在保安湖邊、離梁子湖不遠的一處環境優美、空氣潔凈的地方作為生產基地建廠。這種以全魚為原料的保健食品提取技術,終于從俄羅斯大學的實驗室走向了中國的工廠,并成功地生產出了品質和口感俱佳的魚水解氨基酸粉。
2007年9月,湖北省省長羅清泉率團赴莫斯科參加“俄羅斯中國年湖北日”慶典活動,專門接見了振源與俄羅斯的合作伙伴,并給予該引智項目高度關注,寄予厚望。這一年俄羅斯中國年期間該引智項目被列入中俄政府總理定期會晤第十屆委員會中俄政府科技合作A類執行項目。
2008年元月,該引智項目及產品通過湖北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會,鑒定結果為:國際領先,國內首創。2008年4月,俄羅斯衛生部對產品進行現場抽樣檢查,辦理產品準入俄羅斯的許可手續。
2009年4月、7月和11月,中俄雙方又3次洽談技術延伸及終端產品的開發事宜,最后達成了意向:引進俄羅斯太空食品配方,開發魚氨基酸系列保健品;引進21世紀最佳抗氧化劑之一——氫槲皮素的提純技術并開發系列保健品,使俄羅斯更多的有價值的先進技術在我國實現產業化對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服務于我國的經濟建設。
20多年過去了,張振國從經營一個小電線電纜廠到如今成為湖北著名的企業家,一路走來他得到眾多的榮譽:鄂州市人大代表,中共鄂州市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被湖北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并榮獲“全國優秀水利企業家”殊榮。但心態平和的張報國一直寄情于鄂州的綠水青山,現在他最關心的是保護好鄂州的環境,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