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高考是人生的轉折點,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迎接高考,不少考生備感壓力重重。其實,揭開高考嚴峻、冷酷的面紗,你會發現高考是命運對艱辛奮斗的一次兌現。回首高三,若想取得不錯的成績,筆者認為關鍵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高度重視課堂聽講。課堂是學習的主戰場,學生生涯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可謂“成也課堂,敗也課堂”。有的同學很“聰明”,常常認為老師講的內容自己早已掌握,課堂聽講是浪費時間,上課時老師在上面講得熱火朝天,自己卻在下面“埋頭苦干”,這樣不僅容易漏掉知識點,而且學習效率往往較低。很多同學有這樣的體會,在課堂聽講過程中,積極配合老師,跟著老師思路走非常重要,在配合老師的同時自學興趣也被激發出來,思維更加活躍,學習效率更高。
認真整理好“兩本”——課堂筆記本和錯題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上課除了認真聽講外,還要記好筆記。在課堂上,不可能當堂完全掌握所有內容,有些內容需要課下再琢磨才能領悟,如果不記筆記,不但對新知理解不透,就連舊知也會漸漸遺忘許多。所以記筆記便于課下鞏固思考,是和遺忘作斗爭、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記筆記并非要將老師講的一字不漏地記下,而是揀重點、難點進行記錄。老師在講解內容時,一般會著重強調,或者進行同步鞏固練習,完全有時間邊聽邊記,以此通過耳聽、手寫和課下鞏固,使知識的掌握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建立錯題本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錯題本上每一道題都記錄了知識結構的薄弱之處和思維方法的偏差,做錯的題暴露了自己在知識、方法、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這些不足往往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定勢、不良習慣。需要下功夫才能糾正。但要將全部錯題摘錄下來較為費力,應有選擇地整理,只需選出確實有價值、值得再看的“精品”。每一道錯題的真正掌握,都意味著學習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建立了筆記本和錯題本,不要讓它成為擺設,應經常翻看、研究,每次翻看都有新收獲,才能發揮其功效。另外,自己也要樹立一個目標:做錯的題,只許錯一次,不準錯第二次。
養成反思總結好習慣。經驗的積累靠做題,但做題未必真能積累經驗,要看做題質量。做完一道題時,就把它置之腦后了嗎?如果是這樣,就無法舉一反三,除了作為自我安慰之外,沒有其它用處。做一道題,就要讓它發揮作用,學會分析審視,想想其到底是什么類型,這一類型有沒有通用的解法,以前是否做過類似的題。多做總結,再碰上同類型的題就能得心應手。當然,有一些題看似同類型,卻有著自己的特殊之處,這樣的題不多卻很精妙,也很棘手,對于這種題只能靠強記。不過,題做多了記多了,靈性也就來了。有時候,可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老師,想想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一種做題方法,長久下來會發現進步很快。對錯題的處理也要多反思,應隨時記隨時思考隨時總結。對于那些因為粗心或考慮不周全而錯的題,決不能輕視,因為粗心和考慮不周是一種習慣,此類題應多做幾遍。平時做題時,可強迫自己去想這道題有什么陷阱,這種類型的題常常會犯什么錯誤,做的時候盡量避免。如此處理可能會影響做題速度,但時間長了細心也會變成一種習慣。所以,反思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它既是對學習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教訓的深刻反省。
樹立良好心態。正如一個故事中所描述的,看到一個面包圈,樂觀的人想到它的甜美,悲觀的人卻只看到一個窟窿。作為一個朝氣蓬勃的高中生,應當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挫折。孟子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如果遇到許多挫折,說明上天將讓你承擔大任,每一次挫折,都是你歷練的機會、提高的臺階。相反,如果生活無憂無慮,從來沒有挫折,那很可能是被成功遺棄的嬰孩。面對高考這樣一個人生轉折點,不緊張是不可能的,適度的緊張可以幫助考生更好地迎戰高考。在高考之前保持愉悅的心情,不要做難題,只做適量簡單題和中等難度的題,多和老師溝通,從容應對高考。
高考是大多數人的必經之路,與其抱怨,不如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走過高考,留下一片芬芳,獲得的是心靈的成熟!在高考之路上前行的學弟學妹們,加油吧!不遠處是美麗的大學,更是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