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效實中學嚴哲偉教師回答:
一、創設生活化場景,讓學生積極體驗
人們的接受習慣總是從易至難,從嘗試性接觸到全盤接受,從思維的具體形象到本質,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教學序幕的拉開應依托具體形象的事物,符合認知規律。充滿趣味性、新穎性、針對性的背景材料能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參與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一種精神享受,這種心理情緒會促使學習者積極尋求,不斷探索。
如以極具地方特色的事物圖像開始區域特征分析,不僅更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求知熱情,還能使記憶依托于具體形象,讓學生從各種現象挖掘出不同地域特征的形成因素,增強其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加強在生活中尋找問題的意識。介紹北歐時,從圣誕節圖片開始:圣誕樹、馴鹿、圣誕老人的棉袍、紛飛的大雪。這里包含著圣誕老人傳說發源地的地理信息:圣誕老人的棉袍、紛飛的大雪說明當地氣候寒冷;圣誕樹采用針葉林木,說明該地為亞寒帶針葉林帶;馴鹿多生活于針葉林和苔原帶間,可說明該地區所處緯度較高。據考證圣誕老人的傳說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述就是該地的特征。
二、創設矛盾化劇情,讓學生快樂探究
高中地理課程涉及大量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和基本過程的解釋并需用推理等邏輯思維,但若脫離形象思維的支持,學生學起來就感到抽象、空洞、難學。學生感到難理解的知識,往往是難以想象所造成的。因此,教師可誘導學生進入與問題解決原理類似的情境,通過對熟悉事物的判斷、分析、推理,把握事物的本質,由此嫁接到原有地理問題。
例如,“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這節內容,就可將氣流比作遠征的部隊,創設出一場戰爭劇情,讓學生在研究劇情的發展中探究地理問題。

遠征的部隊
師:在單圈環流中,來自赤道的氣流1想遠征北極,而來自極地的氣流2要直達赤道,它們能否如愿呢?先來看看遠征北極的氣流1,它能一路向北直達北極嗎?(在圖中畫出赤道上升氣流、極地下沉氣流及1、2箭頭)
生:不行,因為高空大氣會受到地轉偏向力影響逐漸右偏。
師:氣流1在30°N上空完全偏成西風,再也不能向北了,而來自赤道的后援部隊還在不停增援,越來越多,怎么辦?何處可去?
生:下去。
師:可是30°N近地面也容量有限,它們經過商量,一部分(氣流3)主張返回駐地,這就形成了低緯環流圈,另一部分(氣流4)主張繼續北上,不料與從極地南下的氣流2在60°N不期而遇,接下去將會發生什么?(畫出30°N下沉氣流及3、4箭頭)
生:發生遭遇戰。
師:這可是兩支不同性質的部隊,氣流4是輕型部隊,氣流2是重型部隊,這樣說對嗎?
生:對,因為氣流4來自緯度較低處,溫度高,密度小,是輕型部隊;氣流2來自北極,溫度低,密度大,是重型部隊。
師:不同特點的部隊作戰特點不同,它們會怎么樣?
生(小組討論后回答并畫圖):密度小的氣流4只能選擇上升,在上空分流,分別形成另外兩個環流圈。
三、創設漫畫式板書,讓學生深刻記憶
記憶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抽象記憶,二是形象記憶,即將記憶同某種形象聯系起來。凡是記憶力強的人,他們的形象記憶能力都很強。如一個高段的棋手能夠不看棋盤與人對弈,實際上在他的頭腦里有一個棋盤的形象,一幅圖勝似千言萬語。在課堂板書設計上,如能將地理規律化為圖像處理,就能將現象和本質同時存于腦中,大大增強記憶效果。
如一碗熱湯面與冰棍形成的熱力環流圖(圖2),運用漫畫中表示熱氣和冷氣的曲線,形象表現了大氣的垂直運動,不僅簡單直觀,讓人過目不忘,而且有助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激發探究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