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英語是學生在大學公共英語的基礎上以所學專業為方向的進一步的英語學習。《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學生在完成基礎階段的學習任務,達到四級或六級后,都必須修讀專業英語,掌握1000-1500個本專業及與本專業有關的常用單詞,能順利閱讀有關專業原版教科書、參考書及其它參考資料,能用英語寫論文摘要等,能借助詞典將有關專業的英語文章譯成漢語或將漢語文字材料譯成英語”。
縱觀我國地理專業英語的教學發展,其教學模式一直保持著講授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一黑板一粉筆”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主宰教學活動進程,學生則置于被動地位,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因此,地理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應著眼于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把自主學習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推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調個性化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專業英語教學模式。
一、傳統地理專業英語教學的不足
1 課程時間安排不合理
根據對地理科學專業學生的調研,學生在一年級學習英語的動力主要是通過英語四級,以便順利獲取學位,在英語四級通過后,興趣迅速轉向專業課,學習英語的興趣會大幅度降低。對于地理科學專業來說,專業英語一般設置在第六學期,因此,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低。在教學中甚至出現學生認為這門課很重要而集體選修,而實際上課時又感覺難度太大且內容與已知專業知識大量重復,加上有近一半的學生復習考研,最終導致許多學生出現曠課現象。由此可見,選擇合適的時間切入專業英語教學,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專業英語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
2 教學模式運用不靈活
目前,專業英語一般仍采用基礎英語的教學模式,如詞匯講解、語言分析、閱讀、翻譯、回答問題、寫作等。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對語言技能的綜合訓練,掩蓋了專業英語實踐性強的特點,降低了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無法學以致用,因而不能發揮專業英語應有的作用。
3 教材選用不適當
專業英語不同于基礎英語,通常沒有統一的教材,一般為國外科普書籍的影印本或是任課教師自編教材??破諘膶I詞匯有限,沒有采用科技英語的表達方式,難以滿足專業英語教學的目的。教師自編教材多是將英文書刊的一些文章匯編起來,或選用原版專業文獻、專業書籍的片段。學生使用以后,普遍感到專業詞匯太多、句子較長、概念偏難,與基礎階段所學的公共英語差別很大,因而產生畏難情緒。因此,選用或編寫一本適合本專業的專業英語教材十分重要。
4 教師隊伍不專業
教授專業英語的教師不僅應有較強的專業造詣,還應具有良好的英語基礎。同時,地理科學專業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專業內容涉及到天文、氣候、水文、地貌、經濟、社會等諸多學科的內容,此類通才型的教師比較少,而能夠講授具有大學科背景的地理科學專業英語的師資更是奇缺,給這門課程的開設造成了很大難度。
二、地理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模式
1 優化“1+1”授課模式
由于專業英語授課時間通常放在第六學期,學生已經有一些專業基礎,在開課之初應首先介紹當前專業研究的若干個熱點方向供學生了解,讓學生自由組合結成若干小組,給予充足的時間要求學生就感興趣的方向查找資料,并制作幻燈片,由每個小組推選一個主講人用1個課時在課堂上進行演講,臺下同學以辯論、提問等方式進行討論,可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在聽完主講人講課以后,用另外1個課時對其講課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教學互動、語言表達、板書等情況進行綜合點評,指出主講人講課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雖然準備材料要占用學生很多課外時間,但學生普遍反映通過這種學習方法獲得的知識比較牢固。同時,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和鍛煉學生對專業英文文獻的檢索、閱讀、分析及寫作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在查閱資料和撰寫報告的過程中學習到團隊合作精神和專業英語文獻的結構、專業詞匯以及專業用語的表達方式,為將來的就業和深造打下夯實基礎。
2 優化“1+1”考核模式
傳統專業英語的考核方式是教師出一套試題,讓學生開卷考試,通過一場考試決定學生的成績。在此種考核方式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復習、考試,緊緊圍繞著教師的指揮棒轉,導致最終的考試成績未必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可采取平時成績、考試成績各占50%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一場考試定勝負的局面。具體地說,就是由小組成員共同決定他們所在小組的講課內容、講課方式并推選出一個主講人,小組主講人在演講時,教師和另外若干個小組在臺下聽。在主講人講完之后,聽眾從主講人的講課內容、語言表達、教學互動、板書等方面進行打分,其中,教師打分占50%,另外若干小組打分的平均值占50%,兩者之和作為主講人所在小組平時成績的共同得分。然后,將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各乘以0.5的權重,得出每位學生專業英語的最終考試成績。由于平時成績占的比重較大,所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加強教材建設
由于專業英語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專業英語的授課內容經過幾屆教學材料的積累,可匯集近期最新的資料。以3年為一個周期進行基礎資料匯編,既可以將其作為專業資料進行教材建設,同時也可以合理精選、編輯后作為專業英語的教材進行出版,有助于形成完整的教學成果。
4 優化師資培養
隨著許昌學院對外學術交流氛圍的日益頻繁,學術交流與互訪逐年增多,提高專業英語交流水平是廣大師生的需要。因此,專業英語的授課教師與地理科學的授課教師應盡量重合,提升專業英語授課教師的整體水平,并通過教學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同時激發專業課教師學習和更新專業知識的熱情和動力。
加強理工科專業英語教學是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專業英語作為訓練和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應該在時間、內容上合理安排,在教學模式、教材選編、師資培訓等方面積極探索,以培養學生以英語作為工具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學生更快地適應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