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維目標”的內涵
地理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地理課程目標,簡稱“三維目標”。本文中的“三維目標”包括課程“三維目標”和教學“三維目標”。地理課程“三維目標”指地理課程標準中課程總目標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分解。地理教學“三維目標”,是教師根據地理課程“三維目標”,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描述學生完成地理教學活動后達到的預期學習結果。
“三維目標”不是三個目標,而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三位一體,不可分割。三個維度目標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知識與技能”是基礎性目標,是學生地理知識和技能的積淀之源,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物質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知識與技能”目標的橋梁紐帶,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掌握地理技能、形成正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主渠道,是尋求科學學習方法的途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終極性目標,是掌握知識與技能,形成時效性過程與學習方法的動力。任何時候都應從整體上把握“三維目標”,不可偏向任何單一維度。
課程“三維目標”是由教育專家根據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加以確定的,需要教師理解;教學“三維目標”是教師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設計的,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教師在設計教學“三維目標”時,應充分把握課程標準中的目標內容,借助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體現的重難點,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設計出靈活而富有彈性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表述上,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可操作性,能作為教學評價的依據。

二、調查對象、方法和內容
延吉市初中地理自實施新課程至今已有七年時間,為全面了解其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三維目標”實施情況,在全市38名地理教師中共發放調查問卷24份,回收22份,有效問卷20份,市內中學16份,鄉鎮中學4份。設計問題10項,分別從地理課程標準的了解程度、地理課堂教學中“三維目標”的設計依據、“維度”理解以及落實情況四個方面進行。
調查以問卷為主,訪談、教案的分析為輔,訪談4次,收集教案24份。本問卷采用了重測信度法,問卷的信度值為0.853,符合0.7~0.9的信度要求。
1 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師對地理課程標準了解程度調查(表1、表2)
2 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師對“三維目標”的設計依據調查(表3)
3 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師對“三維目標”維度理解的調查(表4)
4 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師“三維目標”落實情況調查(表5)
三、問題分析
通過對調查問卷和教案的定性與定量分析,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師在理論上對新課程理念、“三維目標”都有較深的了解,但教案中的教學目標設計,卻不能依照地理新課程目標的要求實行,導致設計和實施“三維目標”的過程中存在較大偏差,突出問題是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每位教師都很清楚課程目標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描述,教學目標也應從這三個維度來陳述。但從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看,用于公開課、觀摩課的教案,教學目標是從三個維度描述的,但平時教學使用教育局統一發放的教案手冊,沒有從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三個維度來設計,仍然使用以往教學大綱中知識、能力、情感目標的分類描述,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課程“三維目標”在教學目標上的落實,造成教師對教學大綱與教學目標差別的認識不清,部分教師還有照搬以往教學大綱中教學目的的傾向。
第二,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學生即為達成目標的行為主體。但從教案中實際設計的教學目標來看,教師是達成目標的行為主體,而學生仍然處于客體地位,最后教學目標即使達成了,也是教師達成的,而不是學生通過地理課程學習實現的學習行為轉變。由于對“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沒有深刻理解,大多數教師膚淺地選擇地理教材、課程標準、學生作為教學目標設計的依據。但在實際設計教學目標時,學生因素卻沒有充分考慮,所有的目標都是針對全體學生,每位學生達到目標的程度相同,這和以往教學大綱要求的“一刀切”沒有區別。

第三,大多數教師認為“三維目標”是有機的整體,但對“三維目標”中基礎目標、關鍵目標、終極目標并不清楚,過去教學的“慣性”造成大多數教師只重視知識與技能目標的達成。這在教案中有明顯的體現:絕大多數教師都用大量的篇幅描述知識與技能目標,沒有體現過程與方法目標,或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相混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更是一筆帶過,顯得空乏而不可操作。
第四,大多數教師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程度不夠,教學中難以體現,從而造成對教材中各種體例的教學用意認識不清,教學僅憑借以往的經驗進行,重結果、輕過程,造成學生知識的獲取靠大量的記憶,缺乏學習過程中提出地理問題、探究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思維品質,談不上課堂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
四、解決對策
第一,加強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師培訓,使教師在全面深刻理解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設計發展學生能力的教學目標。在延吉市地理教師培訓過程中,不僅應使教師理解新課程理念,更要讓教師知道如何在教學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貫徹新課程理念。同時列舉符合要求的教學目標,剖析其合理性,使教師真正能夠在自己設計教學目標時也能設計出具體而富有可操作性的教學目標。此外應鼓勵教師時刻關注新課程發展,對實施的新課程進行總結、反思,通過教學評價的反饋作用,對教學“三維目標”進行合理的再設計,使“三維目標”真正地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第二,規范“三維目標”的設計。教師在教案中設計教學目標時,在思想和行動上都要明確目標是指向特定學習者的,是學習者學習后所產生的行為結果的轉變。在目標的表述上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行為動詞的使用要明確、具體且可操作。如使用“理解”一詞,可以看出對知識的掌握應達到理解水平,但它涵蓋的范圍太廣,難以確定目標是否達成,可用解釋、說明、比較、歸納、判斷、區別、預測、對比、收集、整理等與理解同屬于同一水平的動詞來描述目標行為。表現程度應反映學生通過地理學習后達到的學習水平,有的目標是針對所有學生,有的目標則針對大部分學生,有的是最低標準,有的是最高標準,教師在描述目標時都應把目標的層次性體現出來。如“選用2種方法算出圖中A、B兩地的實際距離”,“90%的學生能夠基本獨立繪制出校園平面略圖”。
第三,延吉市教育局應統一地理教師教學設計的要求,對于教案中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描述,使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落實課程“三維目標”,這樣做是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起著督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