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瑞塘河縱橫交錯的水系河道對溫州市有著調節生態、養殖灌溉、排澇瀉洪等諸多功能,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溫州人民稱為“母親河”。但隨著溫州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廢水和生活垃圾使得溫瑞塘河由原來清澈透明的小河變成一條臭氣熏天的黑河。為了人民的生活環境,為了溫州的明天,保護母親河已經迫在眉睫,就此問題,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成立調研小組,經“訪談-調研分析-提出措施”三步,整理得出此文。
一、談話采訪與過程
(1)采訪居住在塘河邊的奶奶:請問以前的塘河和現在的塘河有何區別?
答:以前的塘河清澈見底,水中還有魚蝦游動,人們只要有空就會不約而同地來這里消遣娛樂。河水不僅可以飲用,還可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泳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前清澈的河水如今變成了烏黑的臭水、因為河旁邊建了許多工廠、菜市場,工廠里的工業廢水、化學物質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河里,菜場里的剩菜、臟水也倒入河里。另外,附近居民也把生活廢水、垃圾直接倒入河里。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塘河不堪重負,變得臭氣熏天。
(2)采訪菜農:請問,以前你們是怎樣把蔬菜運到市場去的?
答:以前我們半夜起來坐船把菜運到菜市場里賣,賣完再坐船回去,渴了用手捧起河水就能喝,河水清澈見底,河對于我們至關重要。現在大家一般都不坐船,不是因為船的速度慢,而是河水污染太嚴重,水發黑發臭,味道十分難聞,令人作嘔。
(3)采訪學生:小朋友,你喜歡這條塘河嗎?
答:不喜歡,因為塘河太臟了,上面漂浮著各種垃圾,有時還發出臭味,我只好捂著鼻子走過去。真希望塘河的水變清變綠,夏天來到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安心快樂、盡情地玩耍。
(4)采訪溫塘工程指揮部張俊凱書記:張爺爺您好!我們是環保小衛士隊。請教您幾個問題。溫州人對塘河,曾有過綿長的愛,“灑旗翻野色,漁棹弄秋光。百里荷花鏡。曾圖入帝鄉。”張爺爺,你能不能給我們描述一下,曾經漂亮的塘河風景。當年是怎么樣的情況?
答:在塘河兩岸長大的溫州人,都很了解原來的塘河就像哺育我們的母親一樣。根據史料記載,以前的塘河到處都是荷花,兩岸風景優美,有著良好的人居環境。我小時候,也時常接觸塘河,無論是乘船還是在塘河旁休息游玩,都曾被塘河的風光所迷戀。
問:目前塘河污水量多少,有多少個河道清理工,他們一天打撈上來的垃圾有多少?
答:目前排入塘河的污廢水量約為50萬噸/日,即每年入河污廢水總量達到1.8億噸,接近塘河日常蓄水。量的3倍。目前塘河保潔已進入市場化運作,由專業公司負責河面垃圾、漂浮物的清理。現在整個塘河的保潔工有360多位,每年從河道打撈起來的垃圾超過35萬噸。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調查與訪問,同學們增長了不少見識,同時也發現了許多問題,經過整理,知道了塘河污染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廢污水直排入河。生活廢污水直排入河是河道水質惡化的主要原因。由于社會經濟發展較快,廢污水收集處理系統不健全、管理不善,導致雨污混流現象十分嚴重,餐飲業污水、畜禽業污水、沿河公廁糞便直排入河更是觸目驚心。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排入塘河的各種污水高達5000萬噸。另外,大量工業企業生產廢污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河,也是水質惡化甚至發黑、發臭的重要因素。
(2)垃圾入河。由于沿河部分居民、生產建設單位環保意識、衛生意識等不強,生活垃圾、工業廢渣、建筑垃圾等入河現象屢禁不止,造成河道污染、河床淤積、水流不暢,蓄水、過流能力下降。
(3)水土流失。礦山、工業和民用建筑等開發建設項目破壞植被和山體,造成水土流失,影響防洪排澇,危及河道水環境。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難度加大,溫州古城原有清晰的河網脈絡已不復在,江南水鄉逐漸失去了生存基礎。
三、改進建議與措施
(1)加大沿河環境管理。主要對住宅小區、農貿市場、建筑業、服務業,污水入河進行整改。建立完善河道保潔管理網絡體系,同時充分發揮當地老年人協會、共青團、少先隊的監督管理作用。
(2)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積極營造保護塘河社會氛圍,每年5月12日為“母親河”舉辦宣傳活動,以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識、環保意識。
(3)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如“綠色行動之廢品變寶行動”、“綠色地球我的家”、少兒環保書畫大賽、水資源保護知識競賽等。
(4)加強沿河綠化建設。愛護現有的花草樹木,家中設計分類回收垃圾箱,上街買菜用小布袋,使用節約水龍頭,循環用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