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州市大峪一中李成彬教師回答:
一、重視培養學生勤于觀察的習慣
觀察,作為一種重要的能力,是許多科學巨匠成功的秘訣所在。科技領域的新發明、新創造無不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之上。達爾文曾說:“我既沒有突出的能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的觀察上可能在眾人之上。”可見,勤于觀察是創新者應有的品質。
地理教學中可從兩方面培養學生勤于觀察的習慣:一是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各種地圖、曲線圖、柱狀圖、扇形統計圖、乃至景觀圖以及動態的演示、課本文字、補充的資料等,通過教師設計問題,學生觀察解決;或學生直接觀察,看其能夠發現什么,從而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二是在課外充分利用身邊的地理事物,如天氣、氣候、地形、河流、土壤、植被等自然現象,工業、農業、交通、旅游等人文現象,觀察其特征、結構、發展變化等。可培養學生勤于觀察的好習慣,也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課標思想。
二、重視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
綜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許多新思想、新學說、新定理的發現者、創立者,都善于從細小的現象中發現問題,進而追根求源,尋求真理。如牛頓正是依據蘋果落地的現象,不斷思考、探索才得出萬有引力定理。因此,善于思考是創新型人才的必備能力。
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可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從分析地理特征、地理規律、地理成因人手。地理課中有許多反映地理事物異同點的地理特征,也有許多反映地理事物必然聯系的規律性知識,還有許多地理事物或現象產生的原因,如“亞洲的地形特征”,“我國降水量的分布規律”,“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成因”等。對于這些特征、規律和成因的分析,教師可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并加以解決,培養其善于思考的習慣。其次,對于課堂上任何一個地理知識點與身邊的地理現象,應讓學生養成多問幾個為什么,主動找根源。如歐洲西部為什么旅游業最發達?家鄉為什么農業落后?這也是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習慣的好方法之一。
三、重視培養學生敢于想象的能力
想象力是創造發明的先導,是發現自然界奧秘的第一步,是將來從事創造性勞動的“翅膀”,也是創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創造離不開想象。如魏格納,正是由大西洋兩岸輪廓的相似處進而展開豐富的想象,才創立了“大陸漂移學說”,為七大洲的成因揭開了謎底。
地理課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需注意:一是通過知識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再造想象。可以就某種地理事物啟發學生直接展開想象;也可以通過游記、散文、濤歌的誦讀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再造出相應地區的景象。二是通過知識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如假如你是本鄉的鄉長,采取哪些措施發展本鄉經濟等?=三是通過逆向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面對要思考的問題,當從正面難以突破時,如果能反過來思考,就會獲得與眾不同的新想法。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材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違反常規、假想推理的題目,讓學生思考練習,擴大學生思路,豐富地理想象。
四、重視培養學生勇于實踐的能力
實踐增才干,只有勇于在實踐中進行大膽探索才能創新。愛迪生能夠成為“發明大王”,正是依賴于他不甘失敗的大量實踐。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抓起。首先,通過繪制圖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地理課巾有許多需要繪制的圖表,如氣溫變化曲線圖、降水量柱狀圖等,對于這些圖表,教師應讓學生自己動手獨立畫出,才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其次,通過制作教具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如為了深入學習經緯線,可讓學生親自在乒乓球上繪畫,便于領會所學地理知識。再次,通過社會調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地理課為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適時安排一些社會調查內容,讓學生對各種地理現象有目的、有計劃地直接感知,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如了解當地經濟發展現狀及環境問題,并能初步提出合理化建議。
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善于研究學生,勤于挖掘教材,勇于改進教法,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充分運用各種手段,促使學生養成勤于觀察、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并且重視想象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