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學好地理的關鍵是不將地理看作一門學科,而將其作為一門生活科學來對待。學好地理的要素是腦中有一個“宇宙”模型,心中常駐人地關系思想。
對于高一或高二的學生,若有學好地理的決心,應該多閱讀一些有關地球科學、自然科學的課外書籍,因為課本中的地理學內(nèi)容涉及較少,且課本內(nèi)容與現(xiàn)實世界聯(lián)系較少,而地理作為一門廣泛涉及生活的科學,學好它僅靠書本遠遠不夠。所以需要有適量的課外閱讀以豐富知識,即使有些知識過于深奧,但它會在腦海中留下印象,激發(fā)學習地理的興趣。
對于新生而言,剛剛接觸地理學,想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卻又不知如何去做。也許大家會對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感興趣,那么不妨閱讀一下《氣球上的五星期》、《神秘島》、《海底兩萬里》、《地心游記》,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知識大部分就集中在這四本書中。下面與大家分享自己學習地理的一些感悟。
1.腦中有圖,心中有理
區(qū)域定位是地理學習中的難點,也許某些試題的解答對定位的要求不高,但如果是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來思考問題,答題時會更加游刃有余。平時經(jīng)常翻閱各種地圖,是培養(yǎng)空間思維的一個有效途徑。
2.變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
地理學科知識量大,許多信息容易遺忘,這時可將抽象地圖具體化。例如,非洲版圖像一個人類的頭骨,其中維多利亞湖是它的眼睛,莫桑比克是它的鼻梁,南非是它的下巴,索馬里是它的尖角,而撒哈拉沙漠是它的大腦,馬達加斯加則是它吐出的口香糖。瞧!簡單明了的非洲可立刻浮現(xiàn)在腦海中。又如,中國像一只公雞,印度像印度大象的耳朵,美國本土如同一只大烏龜,俄羅斯像一只肚子朝下的鸚鵡。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形象記憶,能化枯燥為趣味。
3.建構知識網(wǎng)絡,活化思維表達
回答綜合題時可依靠平時訓練中構建好的知識網(wǎng)絡。例如,在回答新疆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時,常從地理位置、氣候、水文、土壤、地貌、植被等角度去思考,通過勾畫概念地圖,完善知識網(wǎng)絡,便于發(fā)揮聯(lián)想??梢哉f任何有關自然地理特征的試題,都可以此為模板,加以針對性的擴充,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善于總結出類似的概念圖,就能讓考試中自然地理部分的綜合題不扣分或少扣分。又如,在回答人文地理試題時,瞄準政策、交通、勞動力、市場、科技、發(fā)展歷史、環(huán)境、經(jīng)濟基礎、能源、資源等方面來思考,切記在具體回答時要進行相關擴充。
4.變平面二維為空間三維
剛接觸地圖的同學,可能對地圖的理解有困難,尤其是山谷、山脊的判斷,等高線圖中的閉合圈、鞍部等掌握不清。若善于將二維平面地圖想象成立體的三維形態(tài),就能清晰地認識地圖。
例如,地球運動類試題一直是一個重、難點知識,對此要了解該知識點的本質(zhì)。注意兩點,地球是球體,而非平面;地球在運動,而非靜止。善于畫出等價的側(cè)視圖、主視圖、俯視圖、展開圖,再作出對應的標記,然后研究整體中的局部細節(jié),從而化繁為簡。再如,腦海中要有一個“太陽系”的立體圖,可突破常規(guī),將地球看作靜止狀態(tài),假想日月星辰繞其運動,這樣對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以及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進而對四季的更替便可得出深刻的領會和認識。
5.洞察地理學本質(zhì)
地理學最終是為人類生活服務的,它作用于社會,力求可持續(xù)發(fā)展、生態(tài)平衡,最終達到人地和諧,這是地理學的使命。懷揣這一點,便有了學習地理的方向,聯(lián)系生活實際,內(nèi)心充滿對大自然的熱愛,地理學習便成為一趟妙趣橫生的快樂之旅?!?/p>
作者簡介:江蘇省常州市北郊中學2009屆畢業(yè)生,現(xiàn)就讀于南京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yè)。高考總分306分,地理單科等第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