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一直存在著“社稷祭祀”的制度,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稱作“社”,把祭祀谷物神的地方叫作“稷”。北京中山公園的社稷壇建于永樂十八年(1420年),一直作為明清兩代皇家祭祀社稷的場所。從整體構造來說,這個社稷壇是一座三層的方壇,用漢白玉砌成,自下向上逐層收縮。壇面上鋪墊著五色土,以五行學說中的五色對應五方。中央有一“社主石”,象征“江山永固,社稷長存”。
黑土代表北部 東北平原濕潤寒冷,微生物活動較弱,土壤中有機物分解慢,積累較多,所以土色較黑。
青土代表東部 在排水不良或長期被淹的情況下,紅土壤中的氧化鐵常被還原成淺藍色的氧化亞鐵,土壤便成了灰藍色,所以東部沿海多是青土。
紅土代表南部 由于高溫多雨,南方的土壤中礦物質的風化作用強烈,易溶于水的礦物質幾乎全部流失,只剩氧化鐵、鋁等殘留土壤上層,形成紅土壤。
白土代表西部 因含有較高的鎂、鈉等鹽類的鹽土和堿土,西部的沙漠和土壤常為白色。
黃土代表中部 我國黃土高原的土壤呈黃色,這是由于土壤中有機物含量較少的緣故。
五種顏色的土壤,寓含了全中國的疆土。每年春、秋兩季祭祀前,要由順天府負責更換新土。新土由全國各地納貢交來,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摘自2009.10.31《團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