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強學生心態指導
指導方法為整體加壓、局部釋壓,這一招看似較軟,但若真正落到實處,收效很好。所謂整體加壓,就是要旗幟鮮明地向學生闡明此階段正是全力拼博的大好時機,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渡階段,鼓勵學生堅持不懈、樹立信心,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愛拼才會贏,愛拼就能贏。另一方面還要局部釋壓,即針對部分學生做個別疏導,因為此時已有學生開始慌亂焦慮、忐忑彷徨,要教給他們具體怎么安排一天才叫張馳有度,適當“懈怠”一下,或換一種方法放松一會,用散文中的一句話就叫“形散而神不散”,可對這類學生進行個別談心,使其回歸到正確、高效的學習軌道中來。
2.繼續重視考綱領悟
文科綜合測試有四個目標和要求: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通過具體的例題來呈現當前高考是如何考查這四種能力的,并要注意培養學生這四種能力的養成。如關于提高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應養成良好的審題審圖習慣,窮盡題目中所有信息。高考試題中文字圖表是“字字千金”,審題時留意重點詞、關鍵詞、修飾詞、限制詞等,抽象圖表盡可能直觀化,對每類圖表的判讀技巧進行歸納總結,且細節決定成敗,該重審時要重審,審題過程中要“字斟句酌”、“瞻前顧后”,遇到“熟題”時尤其要小心,此類方法技巧層面上的事項,在平時就要告之學生,而不要在臨考前才反復強調。
3.研究兩題,加強訓練
“兩題”即模擬題和高考題,近年來,高考題是穩中求變,模擬題又是緊跟高考題,既然它們有“穩”的一面,研究它們對備戰高考肯定有積極的指導意義。研究試題應有分析試題的以下思維模式:①該題的考查目標是什么?②情景設置(材料)是什么?③設問角度是什么?④解題思路是什么?⑤解題方法技巧是什么?⑥在解題過程中易出現什么問題,又如何解決?這樣有意識地經常訓練,學生會受益匪淺。在平時選題練題時,要注意針對重點、難點、考點、弱點、熱點,要有代表性、典型性、針對性,并照顧考點考查的均衡性,“題海戰術”本身并沒有多大錯,關鍵是要注意選題的科學性,并注意做題后的歸納、整理、反思、積累、遷移。
4.上好兩課,提高質量
兩課即復習課、講評課,這是迎接高考復習過程中兩種非常重要的課型。復習課是“疏理”知識、“演繹”原理、“歸納”規律、“強化”基礎知識的課型;講評課是矯正知識缺陷,整理解題思路、方法的課型。復習課不能上成新授課,不能走馬觀花式地講課本、念教材,要注意主干知識的把握和拓展延伸,通過列舉典型例題強化知識的應用能力,且隨即跟上一道題讓學生實戰一下,此為“動作教學法”,很是立竿見影,收效甚大;講評課不能單一地面面俱到對答案,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思路,注意問題的突破口、切入點,并且要進行聯系發散、變式訓練、“節外生枝”,做到以練促思、思中悟法,并進行歸納,形成套路,避免散打。
新課標對一堂好課的評價指標很多,而一堂好課的重要標準是真正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真正讓學生融入正確的思維過程中,不虛華,不讓形式沖淡內容,一節課下來,真正讓學生有所得、有收獲,讓學生整堂課的思維始終處于激活狀態。在進行一些重難點專題時,大膽放手,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比之教師越俎代庖和盤托出的教學效果要好得多,印象深刻得多,這種以學生為本的實惠課是最有效的。
5.專題復習,突出主干
原始知識的積累是第一輪復習過程中的主要特征,地毯式、掃描式復習是其主要方式。但在第二輪復習過程中應采用“專題式”,不斷形成和完善知識網絡結構體系,形成“知識樹”,加強綜合能力訓練的力度。地理學科有548個考點、8本教材,內容多、范圍廣,而時間又很緊,“求全”、“求保險”的復習思路似乎面面俱到,獲得了一些心理安慰,但實際上只能是淺嘗輒止,浪費了時間,最后真正積淀在學生腦海中的東西不多,并且求全的復習過程必然削弱“能力訓練”這一重要環節。因此,不如化繁為簡,進行專題式復習,突出主干和重難點,就學科核心問題和主干知識舉一反三,縱橫向遷移比較,加深拓寬,不斷訓練,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前高考文綜試卷題量有限,使得命題者一般會從核心知識與能力上設計問題,所以,加強對高考試題的研究,明確走向,了解哪些是常考點,哪些相對更重要,進行大膽取舍,去掉“知識樹”上一些“枝葉”的干擾,或許這棵“樹”會長勢更好,考試的結果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