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關系活動是社會組織為提升組織的社會形象而開展的有目的、有意識的信息傳播活動。教師的教學過程也應被看做公關活動。教師在對公選課學生講授公共關系學時,要注意在分析教學對象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選擇,有效地進行公關理念和情商教育的講授與互動,創造性地滿足學生的需求。
關鍵詞:公共關系;公關理念;公選課;教學改革
公共關系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綜合性、交叉性學科,以內容的廣泛性、針對性、社會性和應用性受到眾多大學生的關注和歡迎。我國的公共關系教育可分為專業的公關職業教育和非專業的公關教育,專業的公關職業教育目前在我國高校還不多見;非專業的公關教育由于學科設置不同,可分為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校級公選課。
我國高校開設的公共關系課大多屬于非專業普及性公關教育下的專業課或公選課。開設公共關系專業課的學校往往有自己的專業教師和相對成熟的教學體系,而公選課教學往往是由相關專業課教師擔任。同一個教師在同一學期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按照不同的教學要求和課時設置開展教學工作,這對專業課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因此,對公選課學生進行有效的課程教學設計,開展教學公關活動,改變傳統的公選課學生專業化公關教學模式,是公共關系專業課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分析教學對象,開展教學公關
公共關系是社會組織為了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通過滿足公眾需要而使公眾滿足自身需要的一個信息傳播過程。通俗地講,教學過程也是一個公關過程,是一個主動的、自覺的、真實的信息傳播過程。開展公共關系活動要首先明確組織的公眾對象,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也首先要了解、認知教學對象,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公關。對公選課學生講授公共關系學更應如此。
在對公選課學生講授公共關系學時不能像對待公關專業學生那樣過多地講授公共關系的活動模式和工作技能。對于公選課學生來說,公共關系教育其實就是一種素質教育。也就是說,這些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來認知并接受一種全新的關系理念,并用這種理念去指導自身的思想和行動,不斷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和人格魅力。
二、傳播關系理念,強化公關意識
公共關系的本質是改善關系,具體地講就是改善社會組織和與其相關的公眾之間的關系。不重視改善關系,組織的生存和發展就會受到制約。公共關系學中的改善關系注重主動、真實、公正、雙贏和互動,與傳統社會實踐中庸俗的人際關系改善方式有著本質的區別。選修公共關系學公選課的學生尤其是個別理科學生社會文化觀念薄弱、社會適應能力差,對于社會中出現的正常關系的交往現象不夠重視,甚至有的學生還會從低級、庸俗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和嘗試。因此,在這些學生中進行客觀的關系理念引導、教育,幫助他們盡快樹立一種積極、向上的關系交往理念,就顯得很有必要。
公關意識包括形象意識、公眾意識、服務意識、傳播意識、協調意識和危機意識等,教師要重視公關意識在公共關系學中的教學地位,因為公關意識是公共關系所特有的理念,是公共關系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標志,是整個公共關系學科理論的精髓和靈魂。沒有強烈的公關意識,就沒有對公關現象的敏感;沒有對公共現象的敏感,即使公關理論掌握再多,遇到實際問題時也很難從公關的角度去認識和處理。因此,在對公共關系學公選課學生開展教學時,應重點強化公關意識,使學生具有一種系統、客觀的公關理念,進而去自覺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
三、優化教學內容,重視情商教育
公共關系學以塑造組織良好的社會形象貫穿學科始終,在實踐上被廣泛應用于不同的組織領域。在現代社會中,沒有公關意識的組織不可能成為優秀組織,沒有公關能力的組織也不可能贏得公眾的認可和信賴。同樣,沒有公關意識和不重視公關活動的個人也很難在社會組織中脫穎而出。在公關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公關理念的教學,還要針對大學生的需要開展情商教育。
情商又稱情緒智力或情緒商數,是指一種情緒的智慧,是一系列與人的素質有關的情感心理素質和處理情緒的能力。情商的提出既是對傳統智商理論的挑戰,也是對“聰明”和“人才”全新的詮釋。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專業領域不同,對世界、社會、人生等相關問題的思維方式也就會有所不同。同樣,不同的情商也能造就不同的人生,甚至“情商決定命運”。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除了講授公關理念,還應重點強化學生個人的情商教育,以提高學生在自我認知、情緒管理、自我激勵、認知他人、人際溝通等方面的能力。
教師要重視情商教育,就應重點從以人為本、交往技能和交往禮儀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內容設計。
在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對國學思想進行總結,以自己的感悟影響學生,同時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一個知識淵博的良好形象,這樣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
在進行交往技巧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體會正確、有效的處世方法,運用情境教學法,在課前根據不同的專題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深入開展討論,然后教師再對這些討論進行總結和引導。
教師在講授禮儀知識時要有針對性,對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禮儀知識,要做好總結性互動教學。
一般來說,公選課的學時設置都比較少,因此教師在開展情商教育時針對性要強,教學內容設計要合理,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學到盡可能多的知識,要引導學生重視自身修養和交往技巧。
四、豐富教學方式,追求互動教學
公共關系是一個信息傳播過程,也是一個雙向循環的持續傳播過程。因此,公共關系課的教學也應重視互動教學。目前,高校的師生關系并不是十分融洽,課后任課教師與學生互不相識的現象非常普遍,其根本原因在于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與學生沒有進行有效的互動,缺乏關系的改善。
公共關系課的教學過程也是一個教學公關過程,如果教師不主動創造條件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主動、積極、團結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就很難使學生主動接受,教師也就是一個不稱職的公關工作者。因此,豐富這門課的教學方式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
1.案例教學法
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教師要注重案例的選擇和更新,還要明白案例分析不是案例故事介紹,而是要通過介紹案例讓學生分析相關問題,提高學生自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對公關理論的理解和接受。具體實踐中,教師可按照“闡述理論——導入案例——激發思考——討論分析——提出結論——總結歸納”的步驟開展教學。
2.分組PK法
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的團隊向心力和凝聚力。例如:教師可策劃一次模擬公關活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自己選出組長、設計團隊名稱和標志、安排工作、進行公關策劃。
3.角色扮演法
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認知自己的情感,了解自己的情緒。
4.情境教學法
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情境,組織學生模擬公關角色解決“實際問題”,并針對具體的社會問題和交往問題展開專題討論。
參考文獻:
[1]周安華,苗晉平.公共關系理論、實務與技巧[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余明陽.公共關系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袁海燕.公關教育與高校素質教育——談非公關專業的公關教學[J].中國高教研究,2000,(10).
[4]莊莉紅.高校非專業公關教育的困惑與思考[J].公關世界,2003,(11).
責編: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