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學生創業的SWOT分析包括優勢分析、劣勢分析、機會分析和威脅分析。大學生創業本身存在著優勢和劣勢,同時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SWOT分析為當代大學創業提供了四種戰略,即S—O戰略、W—O戰略、S—T戰略和W—T戰略。
關鍵詞:大學生;SWOT分析;創業
在中國,大學生創業始于20世紀90 年代。那時,清華大學率先舉辦“創業計劃競賽”,隨后,由團中央等單位主辦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全國高校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政府部門和部分高校也相繼出臺了諸如設立創業基金等一系列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措施,使得大學生創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適應大學生自主創業這一新形勢,除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外,還應幫助他們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分析外部機會和挑戰,提高他們創業的成功率。本文應用SWOT分析法對大學生創業的自身因素以及所處的各種外部環境、創業教育對策進行深入客觀的分析,以期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幫助。
一、SWOT分析法
SWOT(斯沃特)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它是舊金山大學韋里克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是一種能夠較為客觀、準確地分析和研究對象現實情況的方法。SWOT是Strength(優勢)、Weakness(劣勢)、Opportunity(機遇)、Threat(威脅)的縮寫,其中S和W主要用來分析內部的自身條件,O和T主要用來分析外部環境條件。SWOT分析要求正確識別出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因素,發揮優勢,抓住機會,明確發展方向,找出主體實際情況的差距和不足并針對威脅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最終實現自身的目標。
前兩者主要用來分析內部條件,后兩者主要用來分析外部條件。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創業實踐中既存在一定的優勢和機會,也存在著特有的不足和威脅,并且大學生創業本身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都比較明顯。
1.大學生自身的優勢(S)
大學生的知識層次較高,是一個知識和智力都相對密集的群體,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大學生最大的優勢是知識資源, 年輕有活力,勇于拼搏;對事物的領悟力高,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強,易接受新鮮事物;運用IT技術能力強,能夠及時在網絡上找到所需信息等。
2.大學生創業的劣勢(W)
缺乏經驗和創業資金是大學生創業的最大的劣勢。除此之外,一些大學生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創業設想大而無當,對市場預測過于樂觀;急于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易于放棄等也是大學生創業的劣勢。
3.大學生創業的機遇(O)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以創業帶動就業”。當前是大學生創業的最好機遇,工商、稅務等部門對大學生創業實行了多項優惠政策。
4.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威脅(T)
人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人才需求趨向飽和,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加之市場機制還不完善,這對于剛走出校門還沒有太多社會經驗的大學生來說是最大的創業威脅。另外,家庭的不穩定因素、糟糕的財務狀況及還款壓力等都是潛在的威脅。
二、大學生創業SWOT戰略對策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知,當代大學生創業本身存在著優勢和劣勢,同時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SWOT分析為當代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四種戰略,即S—O戰略、W—O戰略、S—T戰略和W—T戰略。
1.發揮優勢,做好準備(S—O戰略)
在大學生創業決策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自身知識豐富、專業強、悟性高、易接受新事物的優勢,利用好國家的優惠政策,選擇投資較少、專業對口的項目著手創業,從而帶動就業,為當地創造更多的效益并實現自我價值。
2.利用機會,克服劣勢(W—0戰略)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劣勢,認真分析市場的需求情況,用自己所學的專業克服劣勢,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行業進行自主創業,或者先進入對口的企業中鍛煉自己、完善自我,增長經驗和知識,為下一步的創業做好扎實的準備。
3.利用優勢,挑戰威脅(S—T戰略)
大學生在創業決策時要對不利環境作深入分析,盡量回避創業威脅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還要敢于挑戰威脅、超越自我,充分發揮知識豐富、專業性強的優勢,融入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4.克服劣勢,回避威脅(W—T戰略)
大學生面對自身存在的不足,應克服自身的劣勢和環境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選擇延遲創業,“先就業再創業”,在社會大熔爐中逐漸成長,積累實戰經驗,從而達到自我的最優規劃,才能克服劣勢,回避威脅。
三、大學生創業教育對策
通過以上對大學生創業的SWOT分析,我們知道,大學生創業不僅受自身因素的影響,也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我們可以把影響大學生創業的環境因素歸于三個方面:社會、家庭和學校。要想有效地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社會、學校、家庭應該相互配合,發揮相應的作用。就社會和學校這兩個層面而言,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創業環境
大學生創業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而良好環境的營造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各項政策,減少大學生創業的后顧之憂,應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逐步放寬相關政策的限制條件,盡可能簡化相關行政審批程序,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好的外部環境。在設立專項基金的同時,政府還應進一步搭建信用平臺和融資平臺,鼓勵風險投資企業增加對大學生創業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等。
2.加強市場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與指導,拓寬大學生創業的門路
大學生創業在本質上是經濟活動,同時也是一個社會與個體雙向了解的過程。然而,目前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往往缺乏對社會尤其是對市場的了解,因此推動雙方的接觸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要讓企業走進學校,學生走進企業,加強企業與學校之間“互換人才”,學校請企業成功人士指導大學生創業,企業給優秀學生提供在企業學習的機會。要建立雙向信用平臺,拓寬融資渠道。資金問題是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一大難題,僅靠政府扶持資金,只能解一時燃眉之急,大學生創業需要向社會融資。
3.在高校大力開展創業教育,培育大學生的創業精神
創業教育是培育大學生創業意識、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國高校長期以來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認識不足,創業教育學科基礎薄弱,相應的教育體系尚未形成。在少數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多數是以選修課的形式)的高校,創業教育的途徑也比較單一,內容亦較為陳舊,學生未能真正受益。為此,高校應該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更新創業教育理念,逐步建立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從創業內涵、創業素質、創業心理和創業實例等方面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
4.積極開展創業實踐,增強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
大學生創業除了要接受一定的創業教育培訓外,還需要積極地參與創業實踐。第一,高校可以通過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實踐機會。比如,通過開展“創業計劃競賽”“創業論壇”“模擬創業”等活動調動大學生了解創業、參與創業的積極性。第二,在就業指導的基礎上,開展創業輔導。目前高校對就業指導非常重視,普遍成立了“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并為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生提供方便。今后,高校可在完善就業指導的基礎上,專門對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業輔導,幫助他們確立創業項目,把握市場機會,提供各種輔導和便利。
參考文獻:
[1]彼得·F·德魯克著,張煒譯.創新與創業精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張彥軍.基于SWOT模型的大學生創業分析研究[J].北京教育,2008,(1).
[3]劉青廣,馬玉香.基于SWOT分析的大學生創業決策[J].商場現代化,2009,(1). 責編: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