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成績的考核方法存在考核導向知行分化、考核方式簡單化、考核內容教材化等問題。這門課的考核應堅持綜合考評的基本原則,采用多樣化的靈活考核方式,確定成績的合理構成比例,強化社會實踐教學的考核等主要考核方法的可行性,最終改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考核;優化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的考核現狀
1.考核導向知行分化
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以下簡稱“思政課”)考核方式主要是通過考試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在這種考核方式下,學生平時即使不認真上課甚至逃課,考前突擊看書、背筆記,也一樣能過關。這種考核方式顯然與我們的教育教學目的是不相符的。
2.考核方式簡單化
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閉卷考試,按照傳統試卷的填空、簡答等題型出題;開卷考試,學生期末寫一篇論文,教師根據論文的質量給出該科成績;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其中考試卷面成績占總成績的60%、平時成績則占總成績的40%。這種方法雖然相對合理些,但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平時成績缺乏科學和合理的評分標準,實際操作中常常由任課教師按印象打分或者按考勤情況直接定奪。這種做法很難令學生信服。
3.考核內容教材化
部分學校思政課考試的大部分試題都可以在書本或筆記中原封不動地找到答案。教師在試題設計上不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試題沒有難易區分度,導致試卷的“死題”多、“活題”少,客觀題多、主觀題少,很難考查學生的真實水平,弱化了思政課對學生加強素質教育的功能。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的考核原則
1.知識、能力與素質綜合考評相結合
思政課教學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德育三者的結合。這適應了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與發展方向,即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思政課的教學目的決定了該課程成績的評價應該從知識、能力、素質、情感等多方面綜合評定。
2.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
思政課作為一門素質教育課,學習的好壞不應簡單地以一次考試來定論,而應該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期終考試成績的統一。過程評價方式改變了以往的測試評價,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主要依據;結果評價是課程最終的考試成績。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都有片面性,只有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從整體上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客觀全面的評價。
3.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學習和考試的主體,因而在思政課成績評價中應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的作用。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應該讓學生自己參與進來,形成一個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體系,把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生管理部門對學生的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
4.依據課程標準確定考核內容
思政課課程標準是考查學生認知水平的基本依據,是教師實施教學和考核的具體的指導和參照標準。思政課教師在設計考試內容方面要參照課程標準要求,使思政課各環節的考試真正起到全面檢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接受和運用能力的功能。
三、高職院校思政課的考核優化
1.確定思政課成績的構成比例
根據思政課教學目的和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現實狀況,可以把思政課成績分解為平時成績、理論教學考核成績、實踐教學考核成績三個部分。其中,平時成績的評定以平時學習表現、學習態度和作業成績為依據,各占學生總評成績的10%,理論教學考核成績包括開卷考試成績和口試成績兩部分,各占學生總評成績的15%,實踐教學考核成績的評定以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為依據,各占學生總評成績的20%。這種學習成績的考核評定方式能強化平時考核,可以建立多元、全程和綜合的學業成績考核評價體系,使得考核更加科學合理。
2.建立學生課堂學習考評體系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學目的的關鍵環節。鑒于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總體并不理想,教與學的互動難以進行,有必要增設課堂表現考評項目。學生的課堂表現可分為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兩部分。學習態度包括到課情況、接受課堂指定任務情況,學習能力表現為課堂筆記、書面作業、回答問題、參與討論辯論的完成情況。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要遵循以下原則:確定考核內容和具體分值比例;考評中實行負分制,即對違規現象設定扣分條件,直至取消課堂表現成績;布置合理的課后作業。課后作業應有利于督促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積累和運用,既能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維素養。
3.采用多樣化的靈活考核方式
(1)閉卷考試。對于有些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還是采用閉卷考試為好,閉卷考試可以促使學生自覺養成用功學習的好習慣。但是,試題設計應科學合理,反對死記硬背。要增強主觀性試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開卷考試。對于有些需要學生理解、靈活運用的內容,最好還是采用開卷考試。試題既要有教材上的內容,又要有專題教學的內容;既能體現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能體現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既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能檢驗學生學習及教師的教學效果。
(3)閉卷和開卷考試相結合。閉卷考試應側重于檢查學生對基本原理的掌握及綜合應用,開卷考試側重于檢查學生的綜合能力,能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更佳。
(4)口試或寫小論文。口試可鍛煉學生的膽量、理論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可在期中、期末進行,也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撰寫小論文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創新意識,促使他們關注社會現實,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5)學生民主評議成績。將整個班級分成若干小組,每組10人左右,各組成員按照聽課情況、課下表現互相綜合評分。學生的課堂聽課情況教師比較容易掌握,但是課外的表現如何,同學之間是最清楚的。小組先評,讓評分充分體現全面考查的要求,也容易讓學生接受。小組評分后由教師總評,教師可根據自己日常觀察情況,向輔導員或其他任課教師了解情況,結合小組評分,適當調整分數,避免學生之間的“人情分”。
(6)課堂和課外結合評定成績。課堂考核主要包括出勤、聽課、回答問題、作業、理論考試的考核,課堂外考核主要包括撰寫小論文、社會實踐、思想表現等。高職院校思政課的考核應更多地采用課堂外考核形式。
4.強化對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
思政課教學內容本身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活動和人們的思想實際密切相關。因此,在思政課教學中增設社會實踐教學環節是全面實現思政課教學目的的重要措施。同時,將實踐學習納入考核,也能夠讓學生有足夠的壓力和動力去參與實踐實訓。實踐考核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起到促進作用。要搞好思政課實踐環節的考核,必須完善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制度、考核方法和評分方法,形成一個完整、科學的考試體系。對實踐環節的考核,既可以督促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也能促使他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早做準備,帶著問題學習,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俞勇建.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評方式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8,(12).
[2]黃建軍.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法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7,(1).
[3]步德勝,高菲.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方法的探討[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2).
[4]祝遠姣,王琳琳,陳小鵬,童張法.半開卷考試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高教論壇,2007,(5).責編: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