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計素描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可以鍛煉良好的觀察力、思考力、創造能力以及分析與歸納能力。對于高職高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來說,設計素描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專業發展,因此加強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設計素描;創造性;環境藝術
設計素描課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可以鍛煉良好的觀察力、思考力、創造能力以及分析與歸納能力。對于高職高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來講,設計素描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專業發展,因此加強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筆者經過調查發現,當前高職高專院校低年級學生在學習設計素描課時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生知識面窄,眼界不開闊。很多學生對現代設計的概念缺乏了解,對流行趨勢的認識比較落后,這些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審美判斷力和創造力。二是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動手能力差。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參加的是高考美術培訓班,只學習了幾個月,有的學生甚至直接開始頭像素描訓練。這樣的傳統素描教學注重寫生訓練而忽略了想象力和表現力的培養,不但在學習進程和學習方法上不科學,而且忽略了對美術史論、美學原理的學習,因此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很難完成從傳統素描到設計素描的思想轉變。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在高職高專環境藝術專業設計素描教學中應該重點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培養他們的設計能力,應該更注重創新訓練和實際動手能力培養。
一、強調空間對比與構圖韻律感,培養審美意識
藝術審美的教育應滲透到設計素描的教學中。現在,學生對形體的塑造能力差距較大,但從藝術審美的角度說,差距則相應小一些。那么以藝術審美作設計素描訓練的核心,就是解決現在學生專業素質下滑和水平參差不齊的最好選擇。無論是傳統素描還是設計素描,畫面都應該擁有和諧的空間對比和有節奏、有韻律的構圖,這是一種審美要求。設計素描中通常使用線條來表現設計對象,因此對線的粗細、濃淡、曲直、虛實等不同的藝術處理使畫面形態的立體感、空間感還有質感與量感能夠生動地表現出來,從而增強畫面物體的藝術感染力,這也是發揮創造性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在進行設計素描教學時,應要求學生講究畫面的空間與構圖,應盡可能地滿足人們的視覺審美需求。
1.空間是設計素描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環境藝術設計中所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因為環境藝術設計最終要在空間里得以實現。設計素描要求人們把客觀對象想象成透明體,把物體自身的前與后、外與里的結構表現出來,這實際上就是要求人們有很好的對三維空間的想象和把握能力。設計師用設計素描等手段表達對產品的最初設計意圖,其目的是為了創造實實在在的產品樣式和造型。設計素描是設計思維過程或設計創造過程的具體體現,具有記錄的功能,再加上廣義的設計素描還包括了設計草圖、素描性表現圖紙等類型,使得設計素描更多具有圖紙屬性而不是繪畫屬性。
設計素描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主要用來表現風景、建筑、室內外效果等內容,因此有必要訓練學生的空間感和構圖能力。在課題訓練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建筑空間、室內空間、景觀空間的觀察,要求學生把它們作為描繪的對象、素材的來源,然后對其進行合乎自己意愿的組合和調整。在二維空間中,學生可以依照透視法則獲得三維空間形態的視覺信息,可以利用設計素描手段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最終完成從寫實到創意的飛躍。
2.構圖是畫面給人的第一印象。學生首先考慮的是構圖和諧自然,其次考慮的是具體形體的切割與配置。在大的構圖框架確定以后,學生可以將構圖中具體的形態逐一合理地安排好,在構圖中完成物體在空間上的安排。例如:學生通過對建筑結構、室內局部等內容的觀察和臨摹,再進行加工、概括、提煉、變形,并把這些過程用素描語言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使描繪對象受空間的影響表現出素描關系變化,還可以增加設計素描的表現力。
二、強化結構分析訓練,培養藝術表現力
設計素描是一門培養和訓練設計形象思維的基礎課。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對物體結構分析的訓練,使他們的創作不但再現具象的客觀原型,而且按照自己的藝術思想重新設計、重新組織、再創造出理解中的對象,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
那么,如何強化結構分析訓練呢?教師首先可以對學生進行從具象到抽象分階段、有側重、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訓練,使他們逐步擺脫表象、概念、模仿的束縛,獲得感知的最大解放。其次可以安排學生通過尋找“微觀”形態元素,對物體進行解構與重構。例如:對實體切割后,用微觀特寫手法表現對象,追求肌理脈絡和圖形特寫以及質感的變化等。最后可以讓學生通過打破嚴格的透視法則和常規構圖對畫面物體進行扭曲、平面化和夸張化的形象處理,改變固定的審美標準,提高自己的藝術表現能力。傳統素描在構圖上都有嚴格要求,而設計素描可以完全打破畫面平衡,在構圖上以求滿、求險、求空、求偏、求局部等形式布局,這樣,可以使畫面空間選擇上獲得很大的自由度。總之,結構分析是按照一定的意識再造形象,可以使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是傳統素描不具備的優勢。
三、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創新意識
在設計素描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開闊學生的視野,指導學生多看優秀作品,感悟其魅力所在。如畢加索的《牛》的變形圖是經典的設計作品,從最初的寫實圖到最后的簡約概括的圖,體現了畢加索的創造思維的全過程。通過研究這類作品對挖掘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會產生較好的影響。同時,我們還應要求學生補充包括美術史課程、美術欣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不僅了解古典藝術家們的作品,而且了解現代藝術家們的作品,從而把自己的生活實踐進行升華,獲得創作靈感。這樣,就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得心應手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另外,教師要在教學中使學生嘗試體驗把現實變為幻想、把乏味變為幽默的過程。這要求學生不但在對事物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基礎上充分地理解與認識對象,還要在技法方面和對物象的認識表現方面有積極的探索和大膽的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創新實踐提高運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和手法來闡釋自己意圖的能力。
四、嘗試多種繪畫技法和材料,培養動手能力
環境藝術專業的設計素描是以表達設計意圖為目的的,主要用簡練、準確的線條表達形體結構,盡量避免明暗手段。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適應以線條為主要表現形式來進行造型,安排寫生時要多用自然光、漫射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手繪、刮擦、折疊、拼貼等多種技法來表達和理解物體。另外,繪畫工具的多樣化與綜合材料的運用也是創新設計素描的一種手段。設計素描可以通過攝影、電腦制作等高科技手段獲得,以尋求新穎別致的形式組合。這種教學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審美能力。
恰到好處的材質表現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所以發現材料的新特性、探索材料的獨特表現手法和效果應是設計素描教學內容與創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材料媒介原本是我們教學中的弱項;另一方面,材料媒介的多樣性和未知性又要求我們進行積極嘗試和研究。對材質媒介特性的感受與體驗是一種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所以學生只有切實地感受材料特性,才可能激發創造的沖動與創作的靈感。在設計素描教學中,教師積極地引導學生利用綜合性材質媒介進行實踐,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興趣,還可以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張永年.對設計專業素描教學改革的研究[J].美術與設計,2003,(3).
[2]梁少興.設計素描教學內容與課程設置[J].美術研究,2004,(3).
[3]林家陽.設計素描教學[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
[4]黃作林,楊悅,李育,鄧旭.設計素描[M].四川:重慶大學出版社,2005.
[5]馬克辛,吳成槐.環境藝術設計手冊[M].遼寧:遼寧美術出版社,1998.責編: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