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必然要走專業化道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不足與學校社會工作的優勢,使得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導入學校社會工作的理念顯得十分必要。二者的契合性與互補性又增加了導入學校社會工作理念的可行性,而香港學校社會工作的經驗,則提供了更為現實的實踐依據。
關鍵詞:學校社會工作;輔導員工作;專業化
高校輔導員處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線,對大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做好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隊伍。在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必須走專業化道路。在此進程中,大多數學者關注的是如何從原有的“框架”內來加強輔導員的培訓,提升輔導員的素質和工作能力,而對于從“框架”之外來尋求更有效的途徑則關注較少。筆者認為,隨著我國學校社會工作的發展和學校社會工作職業化的推進,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導入學校社會工作理念和機制不失為提升輔導員工作專業化的一種新路徑。
一、導入學校社會工作理念的必要性
1.當前高校學生工作的不足
(1)工作理念的傳統性
現行的高校學生工作依然沒有擺脫傳統的管理主義理念,其工作模式大多仍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導、集體管理為主要方式,工作方法偏重于“灌輸式”教育和“規范式”約束,這在客觀上就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人格獨立,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工作方法的有限性
從工作方法看,傳統的高校輔導員工作主要是通過說服教育、關心感化、勸說引導、榜樣示范等方法來開展,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將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化,過分強調統一思想、統一認識,按統一標準與方式行動,導致過于注重平均發展而忽視個性發展,以平均發展代替全面發展。
(3)功能發揮的簡單化
目前,高校輔導員大多陷于繁雜的瑣事中而不能自拔,這就使得對學生的問題往往是“就事論事式”或“簡單應急式”地處理。這種狀況導致學生問題的管理和處理只能浮在表面上,而無法將它作為課題去研究、預防和管理,致使學生的問題得不到系統的研究。
2.當前學校社會工作的優勢
學校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中的一種,是教育學和社會工作學的交叉學科。學校社會工作是運用社會工作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協助學校改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提高適應學習和生活的能力,克服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形成“家庭——學?!鐓^”三者的良好協調關系,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的一種專業服務活動。
(1)“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的服務理念
社會工作崇尚的是服務社會、尊重生命、尊重個體獨特性的理念,其核心理念在于“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學校社會工作作為社會工作的一個分支,把學生看做平等的、應受到尊重的個體,強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
(2)明晰的專業倫理守則
倫理是對一種相關行為的標準和期望,規范有關個人和團體的責任。經過長期的發展,現代意義的社會工作已經具備了比較明晰的專業倫理守則。概括來講,學校社會工作的專業倫理守則主要有:尊重學生原則、援助自立原則、資源充分利用原則、客觀公正原則、保密原則、公平原則。
(3)比較成熟的專業工作方法
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是學校社會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個案工作以個人為著手點,透過對個人以及其所處社會環境的有效調適,促進個體的成長。小組工作是運用團體的經驗和在團體中形成的動力,協助參與團體的個人獲得行為的改變、社會功能的恢復與發展,促進整個學生群體的成長。社區工作則通過促成學校協助社區建設與發展,而后利用社區的資源為學校服務,最終使社區對學校的政策和學生的成長有所貢獻。
(4)功能發揮的完善性
學校社會工作的目的是協助學生解決學業、社交及情緒發展上所遇到的問題,使他們能充分掌握學習機會,為承擔成年人的社會責任做好準備。
二、導入學校社會工作理念的可行性
1.二者存在契合性
學校社會工作與高校輔導員工作存在一定的契合性,這主要表現在:從本質上看,二者都是在學校領域所實施的服務活動;從對象上來看,二者都以學生為服務對象;從目的上看,二者所追求的工作目標一致,都是為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成才;從功能上看,二者都能夠起到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作用。
2.二者存在互補性
學校社會工作與高校輔導員工作又存在一定的互補性,這主要表現在:從工作對象上看,高校輔導員工作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學校社會工作則主要是針對處于弱勢地位的學生;從價值觀上看,高校輔導員工作具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學校社會工作則沒有主流的價值取向,只有專業價值取向;從工作方法上看,高校輔導員工作主要是通過說服教育、關心感化等傳統方法開展工作,而學校社會工作則具有專業的工作方法與技術;從工作原則上看,高校輔導員工作主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原則,而學校社會工作則具有非常明晰的專業倫理守則。
3.實踐依據
社會工作介入學生工作即學校社會工作在歐美已有較長的歷史,在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也有不少可資借鑒的成功經驗。香港的學校社會工作服務首先由社會服務機構開始推行。1971年,世界信義宗香港社會服務處等機構開始在中小學推行學校社會工作;到2000年,香港已形成了“一校一社工”的局面。2002年,在上海浦東新區社會發展局的支持下,國內第一家專業社會工作機構——樂群社工服務社開始從事民工子弟學校的社會工作服務,揭開了內地學校社會工作發展的序幕。
三、導入學校社會工作理念的意義
1.有利于轉變工作理念,提升服務意識
以管理主義為主的高校學生工作缺失人本、服務的核心理念和思維,而學校社會工作具有鮮明的“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它不僅強調助人計劃的實施,更強調其后受助者困境的改善,它所關注的是受助者的真正需要。學校社會工作的介入實際上要求社工人員是發現者,發現學生的困難;是治療者,干預治療學生的心理問題;是促成者,促成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教導者,提供學生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因此,導入學校社會工作理念,有利于提升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服務意識,有利于在高校學生工作中更好地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
2.有利于運用專業技術,提高工作效能
在當前的高校輔導員工作中,雖然一些傳統的工作方法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從專業的眼光來審視,一些學生問題的解決尚缺乏科學的方法和技術。而學校社會工作則以專業化的形式,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運用系統的專業化的學校社會工作理論、方法和技術來探究學生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具體解決方案并予以實施。
3.有利于豐富工作內涵,完善功能發揮
在學校社會工作的理念下,高校輔導員將扮演更多的角色,如專業指導者、行為及情緒輔導者、社會教育者、資料收集及咨詢者、資源獲取指導者、調解者等。多重角色的扮演將會大大豐富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內涵,增強輔導員工作的育人功能。高校學生工作中的學生問題多為行為不良、心理障礙、情緒失調等,而現行高校學生工作忽視了對這些問題的早期預防。學校社會工作則注重預防性、發展性和補救性,可以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發揮其預防性和發展性的積極作用。
總之,導入學校社會工作理念是對日益增長的大學生社會性問題的積極回應,是對現行的學生工作模式的有益補充,更能夠滿足學生需求的多元化。因此,在高校原有的德育體系基礎上導入學校社會工作,有利于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構建高??茖W育人的大平臺。
參考文獻:
[1]劉楓,王成奎.學校社會工作視角下高校學生工作缺失的思考[J].教書育人,2006,(1).
[2]田輝,祝文燕等.香港高校學生工作的特色及啟示[J].北京教育,2006,(9).
責編: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