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PSS軟件是世界上最早的統計分析軟件,具有常見的描述性統計與推斷統計功能,并且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歡迎的現代統計工具,可以滿足各種統計的需要。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都是以教學常規管理的方式來管理和控制教學質量的,隨著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高校教學質量管理改革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應用SPSS軟件評價教學質量能清楚地顯示用戶的分析結果,為高校的教學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教學質量;SPSS;因子分析
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源于歐洲,隨后逐漸擴展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90年代形成了一項具有世界影響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運動。高校教學質量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高校一直將高質量的教學作為追求的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都是以教學常規管理的方式來管理和控制教學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指定的教學目標便被認為教學質量獲得了保證。隨著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高校教學質量管理改革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內容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教學質量保障工作及常規教學管理行為,教學質量監控的制度和方法,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運作與承諾,借助于某種或多種理論指導建立特殊的質量管理系統。事實上,由高校建立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旨在持續改進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強調教學質量管理的全過程性和全員性,并通過教學質量評價來實現組織學習,促進組織不斷適應新的環境。本文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展開討論,并研究SPSS統計分析在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
一、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概述
現代高等教育質量評價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教學質量評價的思想和方法迄今有了較大的發展,出現了多種教學質量評價模式,如泰勒的評價觀、克龍巴赫教育評價觀、斯塔弗爾比姆教育評價觀、比貝的教育評價觀等。現在,我國高校也普遍建立了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制度,但如何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由誰來評價教學質量,教學質量評價的指標是什么,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研究。
(一)教學質量評價的主體
高校的教學質量評價主體有學生、同行教師、管理者以及教師自我等。學生評價是整個教學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直接感受者,對教師的教學狀況和效果有著最全面的了解,所以各級教學管理部門比較推崇學生評價。同行教師是本專業、本課程的內行,對本專業和本課程有較深刻的了解,能夠以自身的教學經驗及對本學科知識難易程度的了解,對被評價教師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情況、教學態度、教授內容的科學性與先進性等方面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管理者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往往側重于課堂秩序、教學內容的組織與教學方法等方面。學校各級管理者,特別是教學管理部門參與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有利于了解教學第一線的真實情況。教師自評則能夠使教師發現自身在教學中的優缺點,總結經驗。高校引導教師積極主動地對待教學工作,通常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但是我國多數高校的教學評價體系中普遍缺乏教師自我評價。
(二)教學質量評價的功能
一般而言,評價功能主要有導向、診斷與改進、反饋、激勵等。美國教育研究者斯塔弗爾比姆的觀點是,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證明,而是診斷和改進。就此而言,被評者只有得到良好的診斷信息反饋,才能進一步改進教學質量。
1.導向功能
評價的導向功能是由評價的指標體系決定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評價指標的要求努力去做,實際上增強了教學目標實現的程度,并發現所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因此,評價實質就是評價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教育、質量、人才觀念來引導約束被評者的發展方向。
2.診斷與改進
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學校就必須進行教學質量評價。通過教學質量評價可以發現教師、學院乃至學校教學方面所存在的問題,發現教師、學院、學校三方所擁有的優勢與劣勢。對于劣勢,采取措施加以改進;對于優勢,繼續發揚光大,這樣才可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3.反饋功能
通過教學質量評價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定僅僅是一種手段,這個過程所獲得的信息必須通過一定的信息系統迅速、準確地向有關部門或教師反饋。只有這樣,高校才能對課程教學過程實施有效的控制和監督,并且及時糾正實際教學活動中出現的有悖于教育思想、課程體系、教學計劃要求,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行為或現象。
4.激勵功能
教學質量評價的激勵功能是通過客觀刺激使被評對象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應的結果。首先是對被評對象優勢的肯定,使其產生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是否定性評價具有的刺激激勵作用。只要評價指標體系設置合理、評價方法合理,那么該評價就具有改進、指導等作用。否定性的評價結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并激發被評者的競爭意識。
(三)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是衡量事物的標準。當我們要衡量某個事物的價值時,要從該事物找到表征其屬性的那些維度,這些維度被稱為評價指標。建立科學、系統的指標體系是價值判斷的關鍵,指標體系應當充分體現評價項目的本質屬性。筆者首先根據教學質量評價的主體和功能的相關內容,在參照許昌學院的教學質量評估和請教相關專家的基礎上,從教學態度、教學方法、講授能力、教學效果4個方面16個指標設計該課程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其中教學態度包括課外輔導認真,熱愛教學、責任心強,備課充分、內容熟練,不無故缺課、上下課準時等方面;教學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注意啟發,方法豐富、形式多樣,注意實踐、培養能力,聯系實際、針對性強;講授能力包括層次分明、條理清楚,板書工整、普通話標準,語速適中、邏輯性強,語言簡潔、吸引力強;教學效果包括學生聽課效果好,學生正確掌握內容,能力、成績有提高,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正確率高、作業正確率高。
二、教學質量評價分析方法
SPSS軟件是世界上最早的統計分析軟件,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的3名研究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研發,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專業統計軟件。SPSS軟件具有常見的描述性統計與推斷統計功能,并且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歡迎的現代統計工具,如多維頻數分析、相關性分析與聚類分析等,可以滿足各種統計的需要,而且操作簡便,容易學習和使用,具有強大的圖形、圖表功能,能清楚地顯示用戶的分析結果,為教學質量評估提供科學依據,可以提高教學管理的效率。
筆者研究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可靠性分析
利用可靠性指標評估的是在同一時間內利用不同的樣本測量同一現象而產生相似結果的能力,它主要是用來檢驗調查問卷結果的一致性及可靠性。
(二)因子分析
利用因子分析來進行問卷項目的合適度檢驗,可利用因子分析所產生的因子載荷來判斷指標與相對因子的關系。因子分析具有結構檢測與資料簡化的功能,能夠將為數眾多的變量濃縮為數目較少的幾個因子。本文研究對學院整體教學質量評價問卷項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正交旋轉方法,以提取學院整體教學質量的公共因子。該分析方法也是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主要方法。
(三)多元回歸分析
在回歸分析中,若預測變量只有一個為簡單回歸分析,若預測變量為兩個以上則為多元回歸分析。多元回歸分析可檢驗教師教學質量、學院整體教學質量的各個維度同整體教學質量評價以及學生的滿意程度之間的關系,以分析各維度在教學質量總體評價和學生滿意度上影響程度的大小。
(四)相關分析
在相關分析中沒有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區別,由相關系數可看出兩個變量相關的程度與方向。本文研究以Pearson相關系數檢驗學習態度同學習行為、教學質量評價之間的影響關系。
三、主要結果和分析
國外高校對教師的教學質量維度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北京師范大學孟慶茂教授1994年對Marsh的SEEQ問卷在中國的適用性進行研究,得出了教師教學質量的七個維度結構,即學習價值感、教學熱情與組織清晰性、群體互動、人際和諧、知識寬度、教學管理、功課量/難度。同時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不同分析以驗證Marsh和孟慶茂的教學質量維度結構正確性。本文研究采用的教學質量評價問卷設計,其內容主要根據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4個方面16個指標及被評對象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設計而成。
在實際的調查研究中,把上述評估體系設計成問卷形式,通過學校的幫助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最終形成問卷表格每項指標分為4項:優(95分),良好(80分),合格(60分),不合格(50分)。筆者在研究中一共發出500份調查問卷,收回479份,回收率為95.8%。根據調查結果,利用因子分析法計算出10位相關任課教師的分值。
學院整體教學質量預調查問卷回收后,筆者應用SPSS軟件進行教學質量評價項目分析,進行分析時采用相關分析法和內部一致性分析法。經過分析后,刪除和修改學院整體教學質量評價部分指標的因子,然后,應用SPSS軟件對所得的調查結果進行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在本文研究中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方法,并以正交旋轉(Varimax Rotation)的方法提出公因子。分析結果表明,10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基本符合正態分布規律,多數教師基本完成教學目標,個別教師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并得到很多學生和同行的好評,只有極少數教師沒有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西藏大學理學院院辦.加強學院教學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J].西藏大學學報,2006,(11).
[2]張紅,馬浚.基于SPSS的計算機基礎課教學質量評估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7,(5).
[3]張海燕.高校教學質量評價狀況分析及優化對策[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7).
[4]李哲.SPSS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07,(13).
[5]李愛軍,劉兵.SPSS軟件在統計輔助教學中的應用[J].滁州學院學報,2006,(8).
[6]丁朝蓬.教材評價的本質、標準及過程[J].課程教材教法,2000,(9).
[7]薛薇.統計分析與SPSS的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責編:李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