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你好!貴刊2009年第5期丁國強的《陳丹青的優越感》是一篇罔顧事實,書沒讀懂,卻妄加批評的拙劣之作。
首先,作者對陳丹青的“退步”、“荒廢”為書名,作出“不可救藥的‘自憨’、‘自貶’,以致‘自詡大師’”的論斷,是完全錯誤的解讀。眾所周知,陳丹青取這樣的書名,是隱喻中國百年人文的大倒退,這些書中有充分的論述。其中一篇題目就是“我們上百年文化命運天災人禍的總報應”,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曾經輝煌,五十年代以后,卻沒有出過大師和大師級的作品,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許多媒體對此作了準確的解讀,陳丹青本人2007年6月4日接受《文匯報》采訪也做了直白的說明。可丁國強自作聰明,認為這是“自審”,進而指出這“并沒有阻止陳丹青的表演與雕飾”的主觀論斷。
其次,作者給陳丹青扣上“優越感”——傲慢狂狷、妄自尊大的大帽子,然后以“通才優越感”、“精英優越感”、“媒體優越感”、“幽默優越感”為分題,牽強附會,羅織所謂的“事實”和“理由”,逐一予以“論證”。下面我也逐一分別加以分析和評判。
所謂的“通才優越感”,作者說“陳丹青的話題廣泛得令人吃驚,歷史、文藝、美術、影像、媒體、教育、社會、城市建設、魯迅等,可謂無所不談”。作者認為這是通才,而通才必然有優越感。這是作者的邏輯,作者想必自以為是通才,所以對通才作出如此權威鑒定。其實,話題多——何況其中諸多重疊,并不等同通才。陳丹青堅守本分,不隨便越界,話題雖多,但始終貫穿一根線,那就是人文精神,他從普世價值和美學角度,關注各種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比如城建,他希望保持傳統文化和城市歷史面貌;談魯迅,他有自己的獨特視覺,因此沒有哪位專家指責他說外行話,瞎批評。
所謂的“精英優越感”,作者斷定陳丹身體里“流淌著高貴的血”,其來源一是出生于上海,上海歷來被認為近代中國產業工人集中的大城市,在作者眼中竟然成了生產貴族的搖籃;二是當過研究生,照此,當今滿街走的在讀研究生,就是準貴族;三是《西藏組畫》一舉成名,《西藏組畫》沒得過獎,那么,因《父親》得金獎的羅中立豈不是大貴族了嗎!旅美回歸,是作者認為支撐陳丹青“高貴感”的第四要素,照此“海歸”應改稱“海貴”。如此奇談怪論,真叫人啼笑皆非!
作者對精英和知識分子作了一些對比和闡述,認定陳丹青有一種“精英優越感”。精英,黨政機關,各行各業,所在都有,概莫能外,那就都有優越感?包括作者在內。陳丹青屬于例外,不在其中,他是道道地地的自由職業畫家,不在政府任職,不參加任何黨派,不依附權勢和利益集團。他秉持王國維、陳寅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從事創作和著述。作者把他說成“一個充滿揶揄壞笑的惡作劇者”,既有悖事實,也失公允,這才是貴族老爺式的批評。
作者引述陳丹青在“笑談大先生”中點評周家兄弟后,說這不觸及價值層面的根本問題。這是作者刻意斷章取義,不提之后寫胡風、聶紺弩、丁玲、肖軍出席文代會那坍塌的模樣,兩相對比,意味深長一段,那可是海外媒體作為最精彩段落傳播的。
最為荒唐的是作者所謂的“媒體優越感”。似乎陳丹青整個都是媒體炒作出來的。陳丹青引起媒體關注的是《西藏組畫》,清華聘請回國任教和后來辭職,難道都是媒體炒作出來的?如此眾所周知的事實和因果關系,豈是丁國強可以顛倒扭曲的?他說陳丹青是再也無法超越成名作的畫家。陳丹青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并置畫遠遠超過《西藏組畫》,引領世界藝術潮流。美國頂尖的兩家藝術學院,從不舉辦寫實和亞洲畫家舉辦畫展,卻為陳丹青的并置畫開了先例,前輩中美文化交流,美方到京與會權威專家公開稱贊陳丹青的系列并置畫超過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同類作品,最先在紐約蘇密比拍出高價的也是并置畫。陳丹青近年作品,無論人文內涵、精湛技法、藝術造詣,行家咸謂超過以往畫作。
最后,所謂優越者的幽默,硬骨傲氣的指責,真的莫名其妙。幽默是人類高雅智慧的靈感閃光,看來作者缺少幽默感,把幽默也扣上優越感帽子。
丁國強習慣于大批判那一套:扣帽子、動機、挖根源、揭手法、打棍子等,全用到《陳丹青的優越感》上了。貴刊以“薈萃思想精華”為宗旨,何以讓如此糟粕上大雅之堂?能否也刊登我這讀者來信消消毒?并請轉告丁國強先生:做學問,寫東西,老老實實,投機取巧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