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專業認證對于我國大多數高校而言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和高校內在的生存、發展需要;相關院系與本行業發展趨勢的接軌,以及內在的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需求;教師、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更多資源的占有等都推動著高校積極、主動地實施專業認證。同時,各高校應該做好實施專業認證的前期準備工作:學校的各級領導要對專業認證引起重視,調動相關院系帶頭人與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形成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相關院系要主動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合理定位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并通過自評和整改為實施專業認證做好準備;廣大教師也要以實施專業認證為契機,積極主動地參與專業的自評和整改,實現自我發展和專業建設的雙贏。
關鍵詞: 高校專業認證 動力來源 準備工作
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運動席卷全球,高校專業認證也日益成為世界各國保證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并被各國政府和社會公眾所認可。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介紹并倡導工程教育認證。教育部與財政部在2007年初頒布了《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其中把“專業結構調整與專業認證”擺在了六項建設內容之首,試圖“通過建立專業標準和認證辦法,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醫學人才”。但是,專業認證目前在我國還沒有全面鋪開,對于大多數高校而言,仍是一項暫新的課題。本文將在解析專業認證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高校實施專業認證的動力來源和準備工作,以促進專業認證的理論研究向縱深發展,同時為更多的高校確實實施專業認證提供一定的動力和啟示。
一、專業認證的內涵
據《現代漢語辭典》,“認證”是對當事人提出的文件審查屬實后給予證明。[1]專業認證(specialized/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是由專業性認證機構對專業性教育學院與專業性教育計劃實施的專門性認證,由專門職業協會會同該專業領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進行,為其人才進人專門職業界工作的預備教育提供質量保證。[2]
就其性質而言,專業認證是一種自發、自愿行為而不是通過行政命令強制執行。在市場條件下,為獲得專業教育實力的證明,學校或專業自愿參加非政府性質的協會并涌過協會自覺進行自我規范活動,以自愿者組織的身份來取得專業認證的權威性地位。
就其目的而言,專業認證是為了獲得一種資格證明。專業認證是一種由行業或職業團體對學校專業的一種評價,專業認證給與符合專業認證標準、條件的專業以資格證明,具備這種資質將向社會和用人單位提供信心保證,是保證和提高專業教育質量符合專業協會和行業協會要求的有效途徑。另外,專業認證與注冊師制度具有天然的密切聯系,專業認證的目的也是為了適應未來職業注冊師的要求,是專業技術人員申請職業注冊考試的基礎和前提。
就其實施主體而言,主要包括對口專業(或職業)團體或由其授權的專業認證機構。這些團體或機構通常是由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是非政府性、非營利性、獨立第三方的專業組織,具有很強的行業自律性質,通過認證對達到或超過即定教育質量標準的專門職業性教學計劃進行認可,并協助專門職業性教學計劃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向公眾提供專業教育質量的權威判斷。
就對象的范圍而言,專業認證側重于職業性較強的專業。對專業認證的定義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專業認證并非指高等教育中的所有專業。專業認證的范圍是對與公眾健康、安全、人民生命財產等問題密切相關的專業的一種認證或評價,例如醫藥、衛生、工程、法律、師范等,而不在傳統的學科(如自然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中進行。這類專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必須有一個確實的質量保證,即必須有一個經過嚴格的專業教育認可的專業學位。正是對專業領域、專業標準或專業培訓的不斷重視,使專業認證悄然興起并標準化。
二、高校實施專業認證的動力來源
正如洪成文所說:“高等教育質量認證從來不是單方面努力的結果。如果只是質量認證機構的一廂情愿,具備了外部驅動力,認證的目的也無法實現,因為任何行為的實施不能缺少內部驅力。”[3]高校實施專業認證的內在動力來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和市場機制下高校內在的生存、發展需要推動著學校積極實施專業認證。
首先,我國高等教育專業認證以點帶面、全面開花這一發展趨勢推動各高校積極實施專業認證。1992年開始,我國建設部就在建筑學、土木工程、城市規劃、工程管理、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等土建類學科領域開始了專業認證的實踐與探索。2006年初,我國工程高等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工作正式拉開帷幕,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通知成立了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并選擇了8所高等學校的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四個專業進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2007年初,教育部、財政部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中提出了要開展醫學教育認證的試點工作。截至2008年底,我國專業認證已擴展到在與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生產安全、人身安全及環境保護等關系密切的十個專業領域進行試點,包括食品科學與工程、法學、英語等。以上的試點工作將不斷地調整、完善專業認證的相關體系,最終極有可能通過以點帶面,實行專業認證制度的全面開花,我國這一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將推動各高校積極實施專業認證。
其次,市場機制下高校內在的生存和發展需要也進一步推動著各高校主動實施專業認證。當前,雖然我國高等教育總體上仍然是需求大于供給,高校絕大部分屬于公立性質,但是市場機制對高校發展的調節作用將發揮得越來越充分,要求高校有更高的自律能力和自律動機。而通過參與專業認證,各高校可以更公平、合理地參與市場交換和競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規模,更好地為國家建設服務。反過來,在市場條件下,高校作為獨立法人直接面向社會,高校的資源和生源來自社會各界和公眾對學校的信心,而專業認證的目的就是為學校提供專業教育資質的認可證明,從而幫助各高校在參與競爭時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獲得在招生、就業、經費撥款、校友捐贈等方面的優勢。據專家預計,到2008年我國的高中畢業生人數達到峰值,隨后高校生源競爭將逐漸成為學校一項突出問題。[4]因此,實施專業認證是由高校內在的生存和發展需求所推動,是各高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貫徹自律精神的契機。
(二)相關院系與本行業發展趨勢的接軌及專業內在的建設和教學改革需求也推動著高校主動實施專業認證。
一方面,相關行業職業資格制度的實行推動著各高校相關院系積極實施專業認證。在2001年底,國務院學位辦在首次組織的全國專業學位教育工作會、全國法律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建筑學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獸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等會議上表達了將專業學位與執業資格銜接方面的要求,并提出了通過國家資格證書考試等環節實現銜接的建議與設想。教育部發布了《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其中第22條明確提出:“實施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規范和改進學科專業教學質量評估,逐步建立與人才資格認證和執業準人制度掛鉤的專業評估制度。”由此可見,為了確保未來的專業人員在進入職業領域之前受過系統而規范的專業與職業訓練,想要申請專業注冊師資格的人員必須首先在經過專業認證的院校學習并獲得相應的專業學位,而高校理應跟上相關行業的發展趨勢。
另一方面,專業內部建設的完善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推動著相關院系積極實施專業認證。專業認證既是過程,又是結論。作為結論,它向公眾提供專業教育質量的權威判斷,引導并促進高校學科專業的教學改革、建設與管理;作為過程,它對專業的教育質量進行評估,并促使專業不斷提高教育質量,達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的目的。因為,在實施專業認證的過程中,各高校既可以通過自評,又可以通過專家、企業人士的考察,對專業培養目標、人才培養體系、培養計劃、課程設置、課程建設、師資配備、教學管理、支撐條件、經費投入等進行全面的梳理,發現不少平時“視而不見或熟視無睹”[5]的問題,從而作出針對性的改進,不斷完善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在此過程中逐步建立學校專業辦學的內在完善、改進機制,保證本校人才培養工作對社會需求變化的適應性。
(三)教師、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更多資源的占有也促使高校積極實施專業認證。
其一,幫助教師獲得更多的資源和發展機會,促使高校實施專業認證。教育部公布的《工程教育本科專業認證標準》包括通過標準和針對計算機技術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專業的補充標準。其中很重要的兩個指標就是師資隊伍和支持條件。專業認證將考察學校能否為教師提供機會和條件,促進教師素質持續提升,包括所在院系教師隊伍能否形成合理的梯隊,是否注重培養青年教師,是否已經制定了專業教師隊伍進修、科研和發展的規劃。同時,專業認證也將重點考察支持教學經費能否滿足教學要求,教學設施是否齊全,計算機、圖書資料與網絡條件能否滿足教師的日常教學、科研和學習所需等支持條件的情況。因而,實施專業認證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滿足教師更多資源的占有和不斷發展的過程。
其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也構成了高校實施專業認證的內部動力。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全面,這一外部需求也日益轉化成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但是,新近一份調查顯示,60.4%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的工程教育不能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工程訓練,工科學生一般都缺少對工程設計和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性的理解。工程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識學習輕能力培養的現象,主要特征是側重于科學基礎和技術基礎課,而學生工程訓練實踐太少,沒有解決好面向工程實際問題。[6]由此可以窺見,高等教育對于學生全面發展需求的滿足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而專業認證將以學生為中心,重點考查高校人才培養的效果,考查學生在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感受和收獲。從“學生真正學到了什么”層面考查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并且以更大多數的學生狀況而不是少數優秀的人才作為考查整體,真正從以教育投入為核心轉向以教育產出為核心,從而促進相關專業和教學的整改,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三、高校實施專業認證的前期準備工作
我國各高校先后對全校本科專業進行了評估,國家教育部也結合對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對各高校的專業結構布局進行了實地考察,對新辦專業質量進行了全面評價。這些先期的評估工作為專業認證項目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路子和有益經驗。但是,專業認證對于大多數高校而言,畢竟是一項新課題。各高校在明確已有動力來源的基礎上,更重要為實施專業認證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這需要學校各級領導、相關院系和廣大教師共同作出努力。
(一)學校的各級領導要對專業認證引起重視,調動相關院系帶頭人與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形成其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
學校的各級領導,特別是學校“一把手”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真正把專業認證工作當作“質量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這是專業認證實施成功的領導保證。如果高校只有分管教學工作的校長抓專業認證,或者把專業認證看成是“教學口”、“某院系”的工作,專業認證實施的力度將不夠,視閾將受限,效果也不會好。“質量工程”實施的主體是高校教師,其成果推廣和應用的主體也是高校教師。因此,高校實施“質量工程”要更加重視對廣大教師的宣傳教育,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質量工程”真正成為每位教師“我參與、我奉獻、我踐行”的自覺行動。否則,他們仍然會在教學的實踐中墨守成規、消極地對待學校倡導的教學改革,甚至阻礙“質量工程”建設成果的輻射和推廣。此外,學校領導還要注重形成相關院系帶頭人與團隊成員互相影響的團隊合作精神。專業認證是相關院系帶頭人與團隊成員之間是一種相互作用、互為影響的關系。項目帶頭人是團隊的核心成員,是團隊開展教學研究、探討教學改革、組織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和指揮者。如果沒有優秀的項目帶頭人,整個團隊就會群龍無首、一盤散沙。反過來,只有帶頭人,沒有團隊各成員的合作,專業認證的實施將無主體,難以繼續。
(二)相關院系要主動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合理定位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并通過自評為實施專業認證做好準備。
相關院系首先要改變一貫等待行政命令的被動發展模式,積極了解專業認證的相關程序和要求,明確專業認證不僅是提高畢業生質量的重要措施,而且是促院系質量改進的主要方法。它加強了社會、學校和實業界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最終實現了為社會、本土經濟發展服務的目的。正如楊永斌先生所言,“認證”就是“認真”;它“本質上就是一個充滿快樂、智慧且輕松的認真培育過程”;它不僅培育了學生,而且培育了培養人才的院系。[7]同時,各院系也可以采取請進來、走出來的辦法,通過對周邊地區各行業發展狀況及趨勢和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了解,組織教師及相關人員對專業認證試點或者是已經通過認證的學校的調研;邀請相關科研院所、企業管理人士、技術專家進行研討,從多方面了解當今科研機構、企業對畢業生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形成既符合認證要求又滿足學院確定的培養高等級應用型技術人才辦學定位的人才培養目標。此外,相關院系在明確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通過自評,不斷加強專業的整改,為實施專業認證做準備。
(三)廣大教師也要以實施專業認證為契機,通過主動參與專業的自評和整改,實現自我發展和專業建設的雙贏。
廣大教師首先要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專業認證,不能把認證組織定位為一個單純的監督機構和職能機構,而應當定位為一個服務機構,把為工程技術人員服務、為社會服務作為認證機構的一個基本功能,以加強高等院校、用人單位和實業界之間的密切聯系,保證高等院校所培養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并能在工程技術人員的職業發展和跨國流動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廣大教師要認識到實施專業認證將成為促進自身發展和完善的重要契機。因為,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工程人才,培訓和改造師資隊伍自然也是重要內容之一。比如,認證指標中要求“有一定數量具有工程經歷的教師或企業專家作為專兼職教師”,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理論知識,而且要具有十分熟練的工程實踐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即成為“雙師型”教師。而現在我國現有的大部分教師是本科畢業后讀研,取得相應學位后走上教育崗位的,缺乏生產第一線的實踐經驗,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高校應增大和支持這些教師到企業兼職,增加必需的實踐鍛煉和培訓的經歷,從而逐步實現自我的發展和完善。總之,教師要做好自身的本質工作,包括上好課,指導好畢業論文,主動、按時、保質地完成認證的一切工作,等等,并深入認識教學科研工作與專業認證的關系,努力實現自我發展和專業建設的雙贏,為實施專業認證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辭典編樣室.現代漢語辭典(修訂本)[Z].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2]夏天陽.各國高等教育評佑[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7.
[3]洪成文.質量認證:中國高等教育的選擇——以歐美高教質量認證實踐為參照[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4,(1).
[4]范愛華.我國高校專業認證的必要性及實施策略概論[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7,(5).
[5]李茂國,張志英,張彥通.積極推進專業評估與認證,引導工程教育協調發展[J].高等工程教育究,2005,(5).
[6]鄭秀英,姜廣峰.付志峰開展專業認證提升工程教育質量[J].中國大學教學,2008,(12).
[7]李漢邦,韓曉燕,莊靈.臺灣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現狀及啟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