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認為,在以培養國防教育師資理念為前提下,高師院校國防教育課程設置原則應堅持體現愛國主義教育原則、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突出師范性原則、長期性教育原則和滲透式教育原則。
關鍵詞: 高師院校 國防教育 課程設置原則
一、課程概念的界定
總結歸納中外學者對課程的定義,可體現在三方面:課程即“教學科目”;[1]課程即“教育計劃”或“學習計劃”;[2]課程即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得的經驗或體驗。[3]
總結以上對課程定義的描述,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所指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按照學科要求,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進程,這一進程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等。
按照國家要求,高校國防教育教學應包括三部分內容,即軍事技能訓練內容、軍事理論教學內容、國防教育活動內容。高師院校國防教育課程建設,教學內容同樣包括以上三方面內容,但因高師院校的特點和特性,其開展國防教育教學應與非高師院校有所不同和區別。因研究需要,本文著重針對高師院校國防教育課程設置原則進行研究和探討。
二、高師院校國防教育應體現的一個新理念
國防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安全保障,是維護國家政權穩定的基石。國防的興衰,緊緊維系著國家的存亡、民族的絕續、社會的進退。國防教育是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使命,是鞏固和加強國防、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
筆者通過對全國普通高校及中、小學學校國防教育情況調查發現,目前,我國普通高校、中、小學學校國防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具體表現為:國防教育教學環節薄弱,課程設置單一,教學缺乏系統性,教學效果不理想,國防教育不能廣泛深入、長期有效開展。究其原因,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均缺乏合格的國防教育師資。
國防教育意義重大,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十分重視新形勢下的全民國防教育,特別是青少年國防教育。但目前,缺乏合格的國防教育師資已成為困擾我國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國防教育的普遍問題。而國家目前還沒有專門的院?;驅I為國防教育培養師資。
高師院校既是我國培養教師的基地,同時也是培養高素質國防后備人才的重要力量,在我國國防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為,在學校國防教育中,教師是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直接執行者,他們的國防意識、國防觀念將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并將對學校國防教育的效果起到決定性作用。針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普遍缺乏合格的國防教育師資這一問題,筆者認為:高師院校若能緊密結合中、小學學校國防教育的內容和特點,加強高師院校國防教育課程建設改革,發揮師范院校的特性,就能擔負起為國家國防教育事業培養合格師資這一重任。因為高師院校的畢業生畢業后將多半在中、小學學校開展教學工作,他們在所教專業課中若能積極給學生滲透國防教育思想,或是擔任或兼任高中、初中及小學的國防教育教師,就會解決或緩解目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普遍缺乏合格的國防教育師資這一問題,這對促使青少年國防教育及普及全民國防教育深入、廣泛、有效、持久開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和作用。
三、中、小學學校國防教育的內容和特點
(一)小學、初中學校國防教育的內容和特點[4]
小學、初中學校國防教育內容具有啟蒙性、初級性,是一種入門教育。主要是進行最基本的國防知識、軍事技能和國防觀念的教育,其根本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國防知識和國防意識的青少年,打好學校國防教育的基礎。小學、初中學校國防教育形式以滲透教育為主,這是小學、初中開展國防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表現為國防教育沒有專門課時,沒有專職教師,主要是寓國防教育于文化課教學和其他教育活動之中。
(二)高中學校國防教育的內容和特點[4]
高中階段國防教育,是學校國防教育的中間階段,處于承上啟下和鞏固提高的重要位置。一方面,要繼續鞏固小學、初中階段國防教育的內容,進一步奠定國防教育的基礎,另一方面,根據有關規定和要求對學生開設軍事課和實施軍事訓練。
高中階段國防教育以“培養具有一定軍事基礎的兵員”為特殊培養目標,要教育引導和激勵學生樹立愛軍習武的好風氣,養成樂于吃苦,勇于奉獻,敢于拼搏的情感和奮斗精神,努力提高個人的軍事理論知識水平和動作技能。高中階段國防教育有專門的教學時間、專任教學師資和物資保障。教育內容實踐性比較強。
四、高師院校國防教育課程設置應堅持的原則
結合中、小學學校國防教育的內容和特點,在以培養國防教育師資理念為前提下,高師院校國防教育課程設置原則應堅持體現愛國主義教育原則、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突出師范性原則、長期性教育原則和滲透式教育原則。
(一)愛國主義教育原則
國防教育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教育,軍事課是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最好的課堂。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是軍事課教學貫徹始終的一條主線,也是教學的方向和要求。堅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的原則有利于大學生人才素質的全面培養。與其他教育相比,國防教育具有明顯的教育感召力,通過國防歷史、國防思想、國際軍情等相關內容的教育,可以更直接地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憂患意識。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原則是國防教育課程設置應堅持的最根本的原則。
(二)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原則
國防教育課程設置,首先要確保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科學性,教學內容要科學、嚴謹,要突出系統性、時代性;教學方法要實用、靈活、多變,根據文理科學生的不同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映,及時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其次教學中要善于發掘軍事科學知識中內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科學知識教學之中,注重國防理論、國防歷史、國防地理、國防科技、國防文化、國防經濟和軍事技能等方面內容的學習和訓練,把軍事課程的學習從單純提高軍事技能的“訓人”轉向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育人”上來,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
對教師來說,系統的理論知識確實重要,但離開教育教學實踐,缺少教育教學經驗,缺少對經驗的反思,教師的成長將受到限制。因此,高師院校在國防教育課程設置上要體現為中、小學培養國防教育師資的思想,就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設置原則,在保證學生掌握系統國防理論知識的同時,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參加國防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積累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只有加強實踐性環節,學生才能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靈活地運用知識,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四)突出師范性原則
師范性指“師范教育在培養和培訓師資的過程中,在教育理念、課程設置、教育教學、組織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所體現出來的有別于其他各級各類教育獨有的、基本的屬性或特性”。[5]師范性是教師教育的根本所在。在高師院校國防教育課程設置中,也應堅持突出師范性原則。教育類課程是體現師范教育的優勢和特色所在,這類課程在教學中至少應占到總學時的15%。高師院校的國防教育活動原則上應按照培養教師的模式開展,課程設置應重視開設教育類課程,如開設國防教育學、國防心理學、國防教育教學法、國防教育見習、示教等教學科目;增加教育實踐的內容和課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高師院校的學生日后從事國防教育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長期性教育原則
借鑒國外學校國防教育的成功經驗,高師院校國防教育課程設置應堅持長期性教育原則,國防教育教學活動原則上要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不能僅開設一至二學期軍事課,完成了國家的相關教學任務,就結束了對大學生的國防教育。實踐證明,只有堅持國防教育的長期性原則,才能鞏固國防教育教學效果,使學生牢固樹立國防觀念和意識。
(六)滲透式教育原則
小學、初中學校開展國防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表現為國防教育教學活動沒有專門的課時,沒有專職教師,主要是寓國防教育于文化課教學和其他教育活動之中。這就要求高師院校在國防教育課程設置中,必須體現出小學、初中學校國防教育滲透式教育這一原則。小學、初中學生的主要課程,如語文、政治(思想品德)、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等,有不少教學內容本身就體現了國防教育思想,教師在講解這些教學內容時,就要積極向學生滲透國防教育的精神和思想。針對這一實際,高師院校國防教育課程設置中,應加強與專業課有關的國防教育課程和校本課程的設置,增設這些課程的教學內容,就是為了促使高師院校學生掌握相關國防教育內容,在今后的教學中積極采用滲透式教育教學方法,切實有效地對中、小學學生開展好國防教育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See Kimpston,R.D.Williams,H.Y. Stockton.W.S.Ways of Knowing and the Curriculum.The Educational Forum.Vol.56,No.2.Winter,1992.
[2]Barrow,R. Milburn,G.A Critic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al Concept.Brighton:Wheatsheft Books Ltd.,pp,1986:65-67.
[3]J.Galen Saylor.Curriculum Planning for Bet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81:8.
[4]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編/楊貴仁主編.21世紀學校國防教育與學生軍訓工作全書[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1:699-702,718-721.
[5]張壽松.談一流師范教育的創建[J].高教研究與實踐,2004,(3).
基金項目:渭南師范學院科研基金資助項目(09YKZ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