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要求把教學目標切實貫徹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上來,為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而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學思路,增強該課程的針對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教學方法 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形勢不斷發展,高校擴招,生源質量下降,且學生又面臨著經濟壓力、就業難、難以適應環境等多方面思想、心理問題,為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學習,善于總結,在教學中不斷思考,在思考中推進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教學思路,推進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一、在師生關系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上我們一般采用講授法,其最大的優點是知識容量大、效率高、通用性強等,但常常會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壓抑。改變這種現象可以采取以下做法:第一,由教師依據教學大綱選定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指出重點、難點,擬定思考題,然后讓學生進行課前自學,就思考題做出簡要答案并篩選出不懂的問題,教師通過課堂提問的形式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第二,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適于學生討論的、有價值的熱點話題,由學生講述自己的觀點,還可以組織討論,最后由教師作總結;第三,師生共同配合,總結本章節的內容,進行小節,并布置作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形成一個共同探討、教學相長的和諧統一體。
二、采用多種教學法,提高教學效果
1.專題講座式教學法
課堂講授是教學的基本形式,特別是某些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仍然要靠系統的講授來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可為學生形成比較完整和系統的知識體系打下扎實的基礎。我校的專題講座模塊包括六大塊:人才觀教育、人生觀教育、價值觀教育、道德觀教育、法制觀教育、實踐觀教育。所請校外的法制專家大都在一線工作,他們帶來最新的實踐實例和法律邊緣問題,引起學生的積極關注和思考,因此,專家講座深受學生的歡迎。
2.案例教學法
又稱情景教學法,即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閱讀分析、評判和討論,進而得出結論或解決問題的方案,深化對相關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教學方法。運用案例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法較為直觀、生動,學生較為喜歡。在具體案例教學中,教師選取案例應當把握以下原則:(1)真實性,是指所選擇的案例應當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例,不是道聽途說或隨意杜撰的;(2)典型性,是指備受社會普遍關注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教學案例沒有典型性就沒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就不能引起學生們的廣泛關注和共鳴;(3)時代性,一方面,它充分反映了十七大的精神,特別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另一方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新法律、新法規不斷頒布和實施,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漸完善。這就要求教師在該課程的教學實踐中,與時俱進,及時選取和更新當前所發生的典型案例進行教學。
3.演講、研討教學法
這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自我認識能力的高度訓練形式。教師在運用此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演講內容、研討題目不一定直接與書本有關,但必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結合。(2)老師要把握全局,對每一位演講(研討)的學生進行客觀的、側重的、肯定的評論。(3)研討的內容應以學生關注的熱點話題為主導。但因為它需要大量時間收集資料,會擠占其他學科的課余學習時間,這種形式不宜過多。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說過,“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現在的學生在全方位地接受外面的知識信息,自主意識強,思維日益成熟,若再把他們看作小孩子,隨意支配,不僅不能激發學生興趣,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所以,我們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集思廣益,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也可以改善學生與老師的關系,由原來的教與學的關系變成相互交鋒學習的關系,使師生關系朋友化,學生更容易與老師進行思想交流。
4.電化教學法
我校采取的電化教學主要是組織學生觀看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影片,如《離開雷鋒的日子》、《可可西里》、《東京審判》、《〈今日說法〉精編版》等富有教育學習意義的影片。學生看后主動提交觀后感,與任課老師討論分析案例。
三、改進教學手段,采用現代化教學模式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戰,學校應合理運用以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為基礎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這種教學手段以新穎、充滿現代性的特點較好地適應了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和人們接受信息的一般規律。它以大量圖文并茂、聲像俱備、富有變化的教學材料,以豐富、生動活潑的立體化的教學形式代替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有助于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利用聲、光、影像等現代技術。聲、光、影像能夠給人以立體化的感受,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印象深刻。多媒體綜合利用聲音、影像、動畫等現代傳播技術,的確有使學生便于理解,易于感染的效果。所以近來已被多數學校提倡和采用。我校制作了符合學校教學實際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件和網絡課程,積極制作精品課程,結合教學內容,從新聞、電視、網絡等媒體中及時下載有關資料,組織學生學習、觀看。二是可以利用學校的網絡平臺,傳遞信息,利用QQ、電子郵件、MSN和學生保持聯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我校還利用網絡論壇引導學生自主開展某些問題的討論,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網絡交流是不見面的方式,學生敢于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實話實說,從而方便教師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掌握有用信息。
四、改革考核方式,由單一的試卷考核轉變為多角度的考核方式
以往的一張試卷定分數,忽視了學生的才能和創造力。考核既要考核學生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掌握的程度,更要兼顧學生的日常道德行為表現。我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采用平時成績、論文、社會調查報告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三者比例為4∶3∶3。學生的平時成績由任課老師根據對學生上課、參加活動的平時表現,以及學工部門、班主任等提供的學生學期表現情況綜合評定,加強對平時表現的考核力度。論文與專題研討的題目相結合,輔導學生如何剖題,如何收集相關信息,如何寫論文及發言稿。調查報告與同學們最感興趣的熱點話題相結合,學生可以自行設計題目、問卷,在總結分析的基礎上形成報告。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均有提高,有效地克服了過去那種高分低能,甚至知行脫節的現象。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是一個內涵豐富的過程,我們只有不斷地總結教學的實踐經驗,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增強課堂吸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知識教育為依托,實現能力教育,才能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祖嘉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三題.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1.
[2]范紅鳳.創新思想適德修養課教學的兒點看法.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9,VOL5,(3).
[3]莊和美.芻議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考試改革.科教縱橫,2009,(12).
[4]譚群英.《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9,(2).
(卞莉莉系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研究生;劉燕系南京師范大學倫理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