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培養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復雜的工程,也是高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當今高校學生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高校作為國家創新教育的最重要基地,必須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從更新教學觀念、構建教學體系、營造創新環境等方面來加強高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 高校學生 創新能力 培養策略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歷來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從2006年胡錦濤同志發表《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講話,到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堅持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的發展為起點,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終點,都包含了必須提高全民族尤其是當代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要求。創新能力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復雜的工程。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對人的創新能力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高校作為國家創新教育的最重要基地,必須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通過教學觀念的更新、新型教學體系的構建、和諧創新環境的營造來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能力,以實現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創新能力的內涵剖析
創新能力是知識經濟時代對創新人才要求的核心素質之一。創新能力是指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問題、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綜合性能力,是具有發展性、創見性和開拓性的能力。創新意識是實現創新的前提。高校有義務與責任通過自己的專業教育、文化素質教育、課堂內外活動、教師的言傳身教、校園的文化氛圍,有意識地教育與培養學生敏銳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高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現實意義
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強對高校學生的創新教育,是迎接新時代挑戰的需要,是弘揚人的創新本性的需要,是培養高校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品格的必然要求。高校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斷加強對學生創新教育的內涵更新和外延拓展,有利于高校學生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工作和學習,以及創造技能的發揮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三、高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重視應用能力,輕視創新能力的培養。(2)重視教學水平提高,忽略學生整體能力的培養。(3)強調教育目標統一標準,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此,高校應通過更新教學觀念、構建新型的教學體系、營造和諧的創新環境等來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高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樹立創新的教學理念是培養高校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
傳統的教學理念注重教師的教學,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嚴重抑制了學生潛力的發揮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樹立準確、創新的符合高校特點的教學理念,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和教學目標。高校首先應樹立“學生自主學習養成”的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師生在創新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實現由“重教輕學”到“教學并重”的改變,確立學生在創新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能力養成;其次應樹立“學生創新培養為主”的教學觀念,實現由重應用能力培養到重創新能力培養的轉變,形成以培養創新人才為核心目標的教學新觀念;最后應樹立“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教學觀念,針對不同學生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獨立研究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與協調發展。
(二)構建新型的教學體系是培養高校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需要培養創新型的教師,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創新考核制度,推進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去創造性的思考。
培養提高高職教師的創新素質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的前提,是構建新型教學體系的師資要求。教師創新素質的形成離不開外部環境,離不開教師個人的創新動機和創新實踐。高校應積極創設有利于創新型教師成長的環境,包括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建立激勵創新機制,提倡學術民主,鼓勵競爭;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全方位地樹立創新教育的理念,培養和激發教師的創新動機,努力創造條件來激發教師的創造欲望,幫助教師學習有關創造教育的知識,掌握創新的原理,并有意識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加以運用;開展教育科研,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建立激勵教師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的機制,形成崇尚學術的風氣,形成教師敢于樂于從事創新活動的新局面,從而培養出一支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
建立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變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封閉式教學為以培養能力為主的開放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能力的過程。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學習興趣和愉悅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自主學習、誘發創新欲望和發揮個性潛能,使學生更有目的地、更自覺地進行創新思考和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創造意識、創新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教學方法是制約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主要因素,必須適合學科和環境的特點,根據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需要進行優化和創新。創新型教師要在充分借鑒已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根據培養自主創新型人才的教學目標要求,積極推進包括演示、實驗、實習、討論、研究等多種教學方法,重在培養學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索等自主學習品質和觀察力、想象力。綜合運用探索發現式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包括觀察發現、模型發現、相似發現等發現方法,在引導學生發現信息、獲取信息的過程中,發展其創造力。同時創新考試制度,實行考試方法、形式多樣化,評價標準多元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探索和創新。
(三)營造和諧環境是培養高校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
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創新的校內外環境和校園文化環境。環境育人,營造和構建具有鮮明的高等教育特征的和諧校園環境,對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體意識的培養,以及創造能力的發揮至關重要。高校在加強創新型教師培養的同時,應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從“權威”的心態和“嚴格管教”行為模式中走出來,對學生多一些賞識教育,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自由的課堂學習環境,使學生敢于標新立異,敢于發表見解,敢于質疑問難,真正發揮學生個性潛能。高校必須圍繞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培養目標要求,實現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生全面與協調發展;充分挖掘高校的校園文化,使學生形成勇于創新的良好氛圍。高校文化應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變化發展,注意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發展共性與突出個性相結合。構建好既充滿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特色的高校文化,形成和諧的校園環境,為培養高校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供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余亮.關于加強高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創新論壇,2009.
[2]張根柱.普通高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科教創新導報,2009.
[3]孫貝貝.從科學發展觀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