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對長江大學一年級學生談心活動效果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分析。針對大學一年級學生特點,對學生對談心教育的態度、內容、場合、語調方式、自身反應、技巧、效果、改進這八個方面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1.學生在對談心教育活動的態度、內容、場合、影響力、改進方面的認識上存在一致性;2.學生對談心教育活動的語調方式、自身反應、技巧、效果的認識存在差異性。
關鍵詞: 一年級學生 談心活動 效果
本文依據長江大學一年級學生談心活動效果調查數據,對長江大學一年級學生的談心活動效果進行較為全面的系統分析,就學生對談心教育的態度、內容、場合、語調方式、自身反應、技巧、效果、改進這八個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使我們對大學一年級學生談心活動效果有了認知和了解。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長江大學一年級學生進行調查。發放調查問卷339份,回收調查問卷339份,最后統計有效問卷339份。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所用問卷是在長江大學學生事務處談心活動反饋問卷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后的《談心教育效果調查問卷》。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專門培訓,由調查員到長江大學一年級教學工作部各院系發放調查問卷,并就其中的一些問題訪問個別被調查學生,獲取訪談資料,使問卷調查題目更合理,更便于學生理解。
二、結果與分析
針對大學一年級學生特點,我們從學生對談心教育的態度、內容、場合、語調方式、學生反應、技巧、效果、改進這八個方面入手,通過對反饋結果的分析,使得我們對大學生談心教育效果有了初步的認知與了解。
(一)學生在對談心教育活動的態度、內容、場合、影響力、改進方面的認識上存在一致性。
1.在對待談心教育態度上:學生對待談心教育的態度比較中性,大多數學生喜歡談心教育,覺得從中收獲很多;有24.18%的學生對談心教育不感興趣。
2.在對待談心教育內容和地點上:大部分學生認為在老師與自己談心時應該說出心里話、應該注意吸收和采納老師的意見;有59%的學生認為談心地點應該在遠離教室的區域。
3.學生對于老師談心的教育影響力:有57%的學生認為有時有用,看事情而定。
4.學生希望老師談心在什么方面下功夫:有64.61%的學生認為老師應該在師生情感溝通方面下功夫。
(二)學生對談心教育活動的語調方式、自身反應、技巧、效果的認識存在差異性。
1.對待談心時老師的語調方式:有45.72%的學生認為老師在談心時應該平和近人;有40.12%的學生認為老師在談心時應該根據談心內容而定,方式靈活。
2.談心時學生的心理反應:有42.18%的學生覺得平靜安穩;有51.92%的學生覺得一般要經歷局促到安靜的過程。
3.談心時老師的談心技巧:有40.41%的學生認為老師很平實,說的話淺俗易懂;有37.76%的學生認為老師對自己的教育能夠打動自己的心。
4.談心時學生希望老師的側重點:有47.79%的學生希望老師在解除學習、生活的煩惱,與情感安慰方面給予幫助;有26.55%的學生希望老師在心理困惑疏導方面給予幫助。
三、總結
調查研究表明,大學一年級學生對談心教育是持歡迎態度的,大多數學生很期望老師能夠通過談心教育活動為自己解決學習、情感、心理、選擇等諸多的問題,但是還有少部分學生對談心教育持懷疑態度,對老師的關心和教育態度冷漠,覺得沒有用處。因此,我們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更好地做好談心工作。
(一)有的放矢,充分準備。
與學生談心前一定要做充分的準備,針對長期以來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問題的成因、經過、可能造成的后果、學生的思想動機及相關聯的人和事做周密分析。也可以通過熟悉的學生、老師,對談心對象的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包括氣質、性格、能力、興趣等個性心理特征做深入的調查分析,掌握談心對象的真實情況與可靠材料。然后,根據調查分析的結果,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特點選擇談心時間、談心地點、談心形式。在談心時間的選擇上,教師可以在班會課或晚自習找學生談心,也可以在課后找學生談心;可以在在校期間與學生談,也可以在假期時與學生談;在談心地點的選擇上,教師可選擇在辦公室,也可選擇在學生宿舍,還可選擇在學校操場上或校園小路上;在談話形式的選擇上,談話要改變以往嚴肅的、居高臨下的交談的形式,創造輕松的氣氛,讓學生放輕松,樂于與老師交流,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傾注愛心,反復開導。
談心不是單純地灌輸理論,講大道理,而是平等、雙向的心靈溝通和情感交流。在情感上關愛學生,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是談心正常進行的重要前提。在談心時,要善于發現學生優點,尊重學生個性,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與欣賞,感受到自己的尊嚴。只有尊重學生的情感、性格、愛好、人格,關愛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當學生有了自我認同感,就能對自己和他人有積極的情感,老師的話才能聽得進去,談心的作用才能顯現。在談心中,要實實在在解決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問題,就應該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真真切切地為他們在著想,在幫助他們進步。并且學生的改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需要老師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與其溝通、交流。
(三)知人知心,對癥下藥。
談心,首先要知道談心對象心里是怎么想的,在想什么,也就是所謂的“知心”,這是開展談心教育的前提條件。由于談心對象思想異常、行為異常的原因很多,如失戀、考試成績不理想、上網成癮、家庭問題等。因此,做到真真正正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找出問題根源,對癥下藥尤為重要。
在談心過程中,老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問題,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來說,從性別上看,男生女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閱歷是不同的,處理事情的態度、想法也不同。因此,談心技巧、談心方法上對待男生、女生應是不同的:從年齡上看,學生的成熟程度不一致,年齡偏大的學生辨別事理的能力相對較強,因此,談心時,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講道理的方式應有所不同;從學生綜合素質上看,黨員學生與非黨員學生、學生干部與普通學生、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不好的學生在思想覺悟、積極程度、學習自覺性上都有不同,因此,在談心中應采取不同方法來解決問題。在談心過程中,針對不同特點的問題,應采用不同的應對方法,不應采用一種方式、一刀切的方法,什么問題都用一種方式解決,要多給學生擺實際事例,杜絕單純說教,要讓學生做到心服口服。
(四)鼓勵學生,注意褒獎。
學生求學的過程,其實也是培養自信的一個過程,不管學生以后從事什么行業,做什么事情,有信心,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談心時,鼓勵學生、褒獎學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學生在大學里學習、生活,遇到困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比如考試成績不理想,失戀,自己的目標沒有達到,競選干部失敗,參加運動會沒有得到名次。但很多學生面對困難都會有一種畏懼心理、一種失落感,動搖了自身的信心,如果這樣的情況沒有及時得到疏導、溝通,輕則會使學生產生消極、墮落的情緒,重則會使學生自暴自棄,放棄努力的方向,失去奮斗的目標。與這樣的學生談心、交流,應多挖掘其優點、優勢、特長,適時恰當地給予學生鼓勵,正確合理地給予學生褒獎,使學生覺得自己的確在某方面還行,產生自我認同感、成就感,以便激發學生自我的潛能,使其擺脫心理陰影。
參考文獻:
[1]馬抗美.中國公民人文素質比較研究[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
[2]石亞軍.文化素質論[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