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理發》是林·拉德納的著名短篇小說。拉德納成功塑造了小說人物,使人物具有很強的立體感,令讀者產生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試用福斯特的小說扁平、圓形人物理論分析《理發》中人物塑造的形象性與藝術性,并從《理發》中獨特的敘事觀點挖掘拉德納塑造人物的技巧。
關鍵詞: 《理發》 人物塑造 圓形人物 扁平人物 敘事觀點
一、引言
林·拉德納是美國體育新聞記者、幽默作家。拉德納的短篇小說刻畫了眾多逼真的美國生活場景與人物肖像,為他贏得了文學聲譽。拉德納被稱為繼喬納森·斯威夫特以來最一針見血的諷刺作家,也被認為是美國文學史上馬克·吐溫之后最優秀的幽默作家。拉德納的著名短篇小說《理發》被稱為是他“最黑暗的”諷刺小說,他所選擇的獨特的理發師敘述視角巧妙逼真地刻畫出自一戰結束到經濟大蕭條期間,一個個來自于真實美國社會的人物形象,從側面展現了當時美國人民的迷茫與混亂。如今,許多文學評論家仍然對小說中人物形象爭論不已,對人物的理解與闡釋也眾說紛紜,小說結局所引發的判斷也說法不一,由此可見,《理發》這部小說的魅力帶給了社會及讀者極大的影響。本文認為,小說最成功之處在于圓形與扁平人物的巧妙塑造,以及新穎的敘事觀點的運用,拉德納借用人物“獨白”刻畫出特定環境下扭曲的人性,留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增加了小說的深刻性,加深了讀者的思考性。
二、人物塑造技巧
1.圓形人物與扁平人物的巧妙創造
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將人物分為扁平與圓形兩種。福斯特說:“17世紀時,扁平人物稱為性格人物,而現在有時被稱作類型人物或漫畫人物。他們最單純的形式,就是按照一個簡單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創造出來。如果這些人物再增多一個因素,我們開始畫的弧線即趨于圓形。真正的扁平人物可以用一個句子表達出來?!盵1]P59圓形人物是指人物性格比較豐滿,表達出了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心思多樣,面對不同的情境會有不同的情緒與思考邏輯。反之,扁平人物指人物性格刻畫比較單調,好人就好到底,壞人就十惡不赦,缺乏人物性格的變化和人性的復雜,只存有單一思考邏輯、單一想法甚而單一性格。性格固定,不受環境的影響;環境的變動只會更顯示出其性格的一成不變,在整個小說中性格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福斯特說,世上罕有扁平人物,每個個體都充滿了復雜情緒。所以沒有完全的邪惡的人,也沒有絕對純真的人。然而在文學創作中卻有“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或“復雜性格”和“簡單性格”之說。
《理發》中,理發師惠特尼、愛搞惡作劇的吉姆雖屬扁平人物,卻又不失讓讀者思考其人性的深度。福斯特認為扁平人物有兩大長處:一是“容易辨認,他一出場就被讀者那富于情感的眼睛看出來”。[1]P60二是“他們事后容易為讀者所記憶。由于他們不受環境影響,所以始終留在讀者心中”。[1]P60拉德納筆下的這兩個人物直至故事結尾,仍然“執著于”其個性,未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其本質。故事開端,惠特尼表達對吉姆的崇敬喜愛:“吉姆可不是個人物嘛!”[2]P2在談論吉姆對茱莉開的惡作劇時,惠特尼僅以“我覺得他本質還是挺好的,只是滿肚鬼點子”作結論,直到最終吉姆意外死亡,他對吉姆的贊許都沒有改變。從理發師惠特尼混亂的語言可以判斷出惠特尼是一個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人,充滿了傳統俗語的小鎮方言和蹩腳的發音使整個故事的敘述成了一個謎,惠特尼對吉姆這些顯而易見的滿懷惡意的行為卻“視而不見”,則表現出了小鎮畸形的價值觀。惠特尼甚至認為他們的小鎮因為有了吉姆這樣的人物才變得獨一無二,并引以為豪。事實上,惠特尼對吉姆的殘酷的惡作劇的稱贊默認,使他成為吉姆所施惡行的潛在的參與者,擁有同樣的罪惡。
吉姆這一人物的刻畫更加清晰明了。整篇故事都是圍繞他的惡作劇展開的,盡管理發師在講述中極力創造輕松幽默的氛圍,但只會引起讀者對吉姆的行為的厭惡和憎恨。于是一個人性卑劣、嫉妒心與占有欲極強,毫無家庭責任感,貧窮墮落的“玩笑精”的形象深刻地印在了讀者的腦海中。最終吉姆的“意外死亡”并沒有引起讀者的同情,反而成為故事中其他人物的解放,與讀者的閱讀期待產生共鳴。正如福斯特所說:“我們大家都在追求永恒的東西,即使閱歷很深的人也如此,在一般人看來,這也是藝術創作的主要原因,我們都希望看到經久不衰的、人物始終如一的作品,以作為逃避現實的寄托,這就是扁平人物受到青睞的原因?!盵1]P60“要取得喜劇性效果時,扁平人物就大有用場了。一個嚴肅的或悲劇性的扁平人物是容易惹人厭煩的。”[1]P64這也正是拉德納的這部小說的審美藝術之所在。
然而,一本復雜的小說常常需要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出入其間,兩者相互襯托,可表現出人生的復雜真相。圓形人物理論充分考慮到人性的復雜性。拉德納并沒有將小說的中心人物吉姆塑造成富有多面性的圓形人物,反之,他將故事中的側面人物傻子保羅以一個圓形人物的形象貫穿于故事之中,并對故事的結局起了關鍵的作用。保羅“十歲左右時從樹上摔下來,碰到了頭,留下一點后遺癥,一直沒治好,不缺胳膊不少腿,就是腦袋傻”。[2]P3可保羅并非像小鎮上的人們所認為的那樣,覺得他完全可以被忽略,而正是“保羅盡他所能,掌握了不少情況,就跑去醫生那兒說了這件事(吉姆如何欺辱茱莉一事)”。也正是保羅,大家眼中的傻子,讓吉姆命喪槍口。保羅這樣一個圓形人物的塑造,給人以新奇感,為小說增添了懸念和震驚的效果。拉德納的語言表面輕松幽默,卻潛藏著苦澀又令人震驚的主題:對小鎮庸俗卑鄙的道德觀的譴責與控告。拉德納在這里真正想要表達的是,連傻子保羅都比鎮上的那些歡呼吉姆的惡作劇的人們更理智和勇敢。
2.敘事觀點
敘事觀點是創作小說的基本方法。帕西·路伯克說:“小說寫作技巧中最復雜的問題,在于對敘事觀點,即敘事者與故事的關系的運用上?!盵3]他認為,小說家既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從外部來刻畫人物,又可以擺出無所不至者的架勢從內部區描繪他們;既可以把自己置身于小說之中而對其余人物的動機不加理會,又可以采取別的折衷態度處理。
在《理發》中,拉德納讓美國小鎮上的一個理發師作為敘述人,所有的敘事話語都是理發師的直接引語,以“獨白”的方式表現了人物間潛在的“對話”,小說還虛擬了一個聽故事的人:理發師的顧客,一個新到小鎮的男人,安排得十分巧妙。拉德納讓理發師作為敘述者,不僅在人物塑造方面讓我們間接了解了作惡者的背景,而且在表述方面有更深的用意。作者并沒有讓敘述者的話全都不可靠,否則讀者也無從閱讀了。就故事里的基本事件而言,理發師是傾向于可靠的,如吉姆如何搞惡作劇,以及最后如何被保羅殺死,等等。不可靠的地方在于理發師對吉姆此人與事件的態度和認識。如他對吉姆那些惡作劇行為的欣賞乃至羨慕,他甚至認為吉姆是個好人,并為他的死感到惋惜,等等。理發師在敘述事件的同時,其實也是吉姆的同謀,他與小鎮大多數人一樣,愚昧、空虛、閉塞,道德水平低下。他的觀點不僅不代表隱含作者的態度,反而是其諷刺的對象。他是低于隱含作者與讀者期待的不可靠的講述人。作者始終隱藏在某處,與敘述者的觀點拉開了距離。從讀者實際的閱讀體驗來看,讀者的態度和敘述者的態度往往是有抵觸的,因為我們總是不想和他同流合污,總是想在善良與邪惡之間作出我們自己的選擇。布魯克斯和沃倫把拉德納在表述方面的這種手法稱之為“一種倒轉的、含有諷刺意味的手法”。[4]P205正是借助于這種手法,作者讓讀者加以警惕,對小說里的事件保持距離,甚至時刻提醒讀者不要成為像理發師一樣殘忍和愚昧的人。
但為了避免一些讀者被理發師的敘述所迷惑,以為理發師說的就是作者的看法和觀點,作者也并非完全失去聲音,而是借斯泰爾醫生等人的聲音來表達更接近隱含作者的觀點。斯泰爾醫生是來自其他地方的,有知識,富于同情心,樂于幫助弱者。這樣有關醫生的敘述就與對吉姆的敘述形成了故事中兩個人物間的沖突,最后正義戰勝邪惡,文明戰勝愚昧。然而,理發師作為敘述人不可能完全正確地描述醫生,一定帶有個人的理解和傾向,于是作者通過敘述者之口把醫生的話語直接引進到小說之中。如:“他自個兒說,他認為,要把一個人鍛煉成一個全面的好醫生,沒有什么比到咱們這地方來當普通醫生更好了。這就是他來的原因?!憋@然,醫生的“自個兒說”是一種不同于小鎮百姓們的聲音。理發師盡管不能理解醫生,但他也講述了事實,例如,醫生真心地幫傻子提高智力,比以前鎮上醫生高明得多的醫術,等等,都在為醫生建立著某種可信度,從側面使醫生脫離于小鎮的愚昧和殘忍,成為充滿正義的人物形象。
布魯克斯和沃倫也指出,這篇小說如果采取第三人稱的平鋪直敘的方法,或者讓敘述者在講故事時采取與我們完全一樣的態度的話,我們會把那個怪人僅僅認作為一個畜生,一只蟲豸,而他所作所為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但由于這樣做過于簡單,我們便會忽略整篇小說的內容。而采取現在這樣的方法,就迫使我們或多或少地對理發師制造的麻煩加以注意,而當我們這樣做時,也就不知不覺地被更深入地引進了小說。[4]P215
三、結語
拉德納的短篇小說《理發》無論是在創作手法上,還是在思想主題上都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人物塑造方面,小說人物形象帶給讀者的新穎而強烈的沖擊使得這部小說至今仍贏得讀者的喜愛。拉德納的聲音也是與眾不同的,他富有個性的話語,以坦誠而直接的方式講述著我們身邊人物的故事,卻讓我們在忍俊不禁的同時,也不會忘了提醒我們莫犯同樣可笑的錯誤。拉德納的作品對美國是天才性的貢獻,具有永恒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愛·摩·福斯特著.蘇炳文譯.小說面面觀[M].花城出版社,1984.
[2]林·拉德納著.孫仲旭譯.理發[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帕西·路伯克.小說技巧論[M].1921.
[4]布魯克斯,沃倫著.馮亦代等譯.小說鑒賞版(第3版)[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
[5]王先霈.文學批評術語詞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