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縱向科研經費管理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中心環節,目前,各高校對縱向科研經費的管理存在著不少問題。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在縱向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加以探討。
關鍵詞: 高校 縱向科研項目 經費管理
隨著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有了巨大的發展。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使得高校成為我國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國家對高校開展科研工作的經費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增加,特別是國家十一五計劃中的“863”、“973”、國家支撐、國家基金等國家財政資金的投入,使得各高校的綜合科技實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促進了高校學科建設和人才的培養。國家財政投入對科研工作的不斷加大,使得科研經費的管理和使用也越來越受到各級財政部門和項目主管部門的重視,如何科學高效地使用科研經費已經成為高校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隨著高校社會化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高校中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轉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科研經費的來源渠道越來越多,特別是屬于國防重點項目及國家各類基金項目支持的經費管理應該得到同步的規范化管理,但從實際工作中不難看出,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一)科研經費預算中存在的問題
1.科研經費預算管理意識淡薄
有些科研項目在立項時,預算的編制人員往往根據以往編制類似項目的預算經驗來估計預算總額度,進而根據科研管理部門提供的各項支出參考比例來劃分預算明細,申報的預算大多沒有經過嚴格的計算、測量和論證,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且有些單位的科研人員在進行預算申報時往往會有虛報現象,盡可能地向同國家要經費,其實在科研實際支出時往往會有大量結余經費。這樣不但不利于科研人員在科研中節約使用經費,而且對國家的經費測算部門造成干擾,不利于測算出準確、真實的數據。
2.不能嚴格執行科研預算
由于預算在編制時就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導致科研項目執行不完整或經費支出超出預算范圍。如有些科研單項的實際需求大于當時編制的預算額度造成單項超支;而有些預算項目在實際科研活動中支出甚少,造成單項結余。加之科研經費審計大多是事后審計,在預算執行當中學校內部的財會人員一般只對報銷憑證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進行審核,只能起到促進核算規范化的作用,對科研經費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額度是否符合預算則起不到監督管理作用。
(二)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高校管理部門對科研經費的管理力度較弱
大部分的高校在科研經費的管理上實行“課題組負責制”,科研經費到校后,學校科技部門扣除管理費,大部分的科研經費歸課題組支配,學校的財務部門只履行財務核銷手續。有些高校的科技部門雖然在科研經費的使用上有一些規章制度,履行一部分監督管理的職責,但因為由課題組到院系再到學校科技部門的層層審批等繁冗的簽字手續削弱了經費真正的管理部門對科研經費的管理力度,從而使得科研經費的管理流于形式。
2.財務管理部門制定的科研經費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校科研經費來自國家財政撥款的途徑不同,種類繁多,如“863”、“973”、國家各類基金等,從而也造成了高校資金的多層次、多元化。面對各種來源不同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也應不盡相同,但大部分的高校在財務管理上都缺乏精細化的管理辦法,而是以“一刀切”的形式對不同來源的科研經費進行“統一”管理。加上大部分財務人員不了解科研業務,對國內外的各種科研經費管理辦法不熟悉,因此在科研業務報銷過程中將支出費用列入的科目與各種科研經費管理辦法中要求列入的科目區別對待,這樣在科研項目驗收審計時就很難評價此科研經費的支出是否是按照預算支出的。
3.科研經費管理的監督機制不完善
近幾年,高等院校科研經費指標大幅提高,高校普遍存在科研經費管理監督檢查制度不健全的現象,還沒有建立在經費監管下的科研項目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缺少對科研經費結題審計和效益分析,從而也造成了科研項目技術水平和經費開支的綜合評價體系缺失。
二、加強科研經費管理的對策
根據國家教財[2005]11號文《關于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高校承擔的科研項目應納入學校統一管理,實行“課題組長負責制”、對科研經費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全過程控制權成本核算制度,使項目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高校相關的管理部門應與時俱進,努力探索和制定出一套適應高校發展的經費管理辦法,確保高校科研工作健康持續發展。
(一)加強科研經費的預算管理
1.科學編制經費預算
要提高預算編制人員的素質,科學的編制預算。首先參照以往同類科研項目的經費水平,認真測算完成項目計劃所需的資源配置,遵循量入為出的原則進行支出預算的編制。在編制支出預算時要充分考慮好項目研究過程可能發生的各種費用,如設備費、材料費、加工費、人員費、差旅費等列支科目。然后根據科研項目的來源編制來源預算,即根據不同的經費管理辦法把支出預算各項歸類,如“863”、“973”、基金等來源的名稱為設備費、材料費、測試化驗加工費、燃料動力費、差旅費、會議費、國際交流合作費、出版/文獻/信息傳播費/知識產權事務費、勞務費、專家咨詢費、管理費等項目。總裝、國防等來源的項目經費科目分為設計費、專用費、材料費、外協費、燃料動力費、固定資產費、工資及勞務費、差旅費、會議費、事務費、專家咨詢費、管理費等支出項目。這樣編制出來的預算既能真實反映項目所需的經費額度,又能保證在經費支出時有據可循。
2.嚴格執行科研預算
預算一經確定、批復,在執行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要求執行,原則上不允許隨意調整,但如果由于科研項目在進行過程中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發生了變化,則必須在保證預算的科學性、嚴肅性與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對預算進行調整,調整預算同制定預算一樣要有嚴格的審批制度。
科研人員應在充分了解科研項目和科研預算的同時進行經費的支出。在執行預算的過程中要適當地進行職責分離,要有支出記錄,并定期進行預算反饋,對照預算總結預算執行過程中有無偏差。出現偏差要及時調帳以保證預算執行時的準確性。
(二)加強高校職能部門對科研經費的管理
1.加強科技部門對科研經費的管理
大多數高校的科技處在科研立項申報的過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協助作用,而科技處也應該是對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和各個科研項目的經費預算都非常了解的一個監管部門,因此在科研經費支出時高校的科技部門應該起到第一層的審核作用,真正起到對科研經費的支出進行監督、管理、審核、把關的作用。在科技部門進行監管的過程中應該廢除層層領導簽字等繁冗的審批手續,因為這樣的審批簽字手續非但不能起到監管作用,還削弱了真正監管部門的作用;不但使監管審批手續流于形式,而且成為了各監管部門免責的手段。只有把監管權下放到某個或某幾個責權部門,才能使學校的職能部門起到真正的監督管理作用。
2.加強財務部門對科研經費支出的管理
作為對科研經費管理的最后一層管理屏障,高校的財務會計人員不應該是“萬金油”。針對科研經費的管理應該設有專門的財務人員,這些財務人員在精通會計業務的同時更應該對各種不同來源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和各個科研經費的預算有所了解,在履行財務報銷手續時,不只審核票據本身的合法性,還應該對不符合預算的支出有一定鑒別能力。
3.加強科研基層單位的自身管理
科研的基層單位應該是對科研項目和科研預算最為了解的部門,因此為保證科研項目的順利進行和科研預算的執行,各科研單位應設有專門的項目管理人員,這些人員不僅要對科研項目的各種文檔、資料、購銷合同進行管理,而且要對科研經費進行全面的統籌管理,跟蹤科研進度,根據科研進度隨時調整經費支出進度,為科研的順利進行、科研經費的科學支出保駕護航。該項目管理人員應深入了解各個來源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全面掌握科研預算的實質,及時了解科研進度和經費預算的到位情況、執行情況和調整情況;應對學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有一定的認識,在學校監督管理部門對某個項目經費的某個支出提出異議時,應在遵循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和學校規章制度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為科研目標的順利完成進行溝通、協調工作。
綜上所述,在科研經費的使用與管理過程中,高校應加強科研基層單位、校科技部門和財務部門的緊密協作。科研的基層單位首先要充分發揮自己在科研經費使用中的主體作用,對科研經費進行合理預算,正確使用;校科技部門要發揮在科研管理上的協助和管理作用,對科研經費的預算進行把關,對科研經費的使用進行監督管理,對違反預算的行為要及時糾正;財務部門作為對經費支出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審核經費實際支出與預算支出是否吻合的同時,根據不同來源的經費管理辦法準確設置財務科目,為整個項目在最后結題審計鋪平道路。
三、結語
高校中科研經費的管理是否科學、是否規范,科研經費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高效,直接影響著科研質量和科研水平,影響著高校科研事業的發展,只有隨著科研事業發展的腳步,提出新的管理思路,不斷加強和完善科研經費的管理,高校才能保證科研事業得以健康、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閆國瑛等.高校科研單位科研經費的預算管理[J].青海大學學報,2009,(8).
[2]李萍等.完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對策研究.財會通訊,2007.
[3]傅裕貴,伍新鈴,伍鶯鶯.我國科技經費管理政策全解讀與執行情況解析.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6):13-16.
[4]科技部,財政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關于國家科研計劃實施課題制管理的規定[Z].2001-12-20.
[5]劉波.基于《課題制》的大學科研經費管理——與美國的比較研究.科研管理,2003,(1):51-57.
[6]鄭朝輝.對高校經費管理的思考.科技資訊,2007,(4):118-119.